膝骨關節炎,試試針刀治療

膝骨關節炎,試試針刀治療

膝骨關節炎,試試針刀治療

骨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骨關節骨質增生症、肥大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等,是以滑膜關節出現軟骨喪失及關節周圍骨質增生為特徵的關節疾病,臨床以關節疼痛、關節僵硬、局部壓痛、活動受限、行走跛行、關節彈響為主要表現,有時伴有關節積液,嚴重者出現關節畸形,但不伴有明確的全身症狀。

骨關節炎可見於全身多處關節,膝關節是本病發生的主要部位。膝骨關節炎是引起膝關節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膝骨關節炎患者人數眾多,其造成的膝關節疼痛與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其人數不斷增加。一項來自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在全國範圍內的17128例抽檢個體中(45歲以上,平均年齡59.8歲),症狀性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8.1%,女性(10.3%)多於男性(5.7%),結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45歲以上人口約為4.43億,可以推算出我國症狀性膝骨關節炎的病人數量約為3590萬,膝骨關節炎的防治形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般認為,在30歲左右時,人的膝關節就已經開始出現退變,隨著年齡增長,關節的退變也會越來越重,但是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膝骨關節炎可防可治,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科學用膝和針對性治療,可有效改善症狀、減緩病程進展,使我們可以更長時間享有高質量的運動生活。

目前,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治療有多種選擇,如藥物(含中藥)、物理療法、推拿、針灸、針刀、手術(單髁置換或全關節置換)等。

做為一名針灸科大夫,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治療方法: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是以發明人朱漢章教授為代表的我國醫學專家的潛心研究和艱辛探索而創立的一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醫學體系。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針刀療法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獨特方法,其理論體系也日趨成熟。目前,已有多所中醫藥大學開設了針刀醫學專業,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針刀療法源於傳統的針灸療法,但又不同於傳統的針灸療法,它既繼承了傳統針灸療法微創、痛苦小、經濟方便等優點,又吸收了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將現代醫學的手術刀的巧妙地嫁接到針灸針之上,使“手術刀”藉助針灸針的幫助,通過體表的不到1mm的針孔,深入體內較深層次進行定點的靶向鬆解治療,提高了治療的精確性和針對性,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針刀療法是融合中醫針灸“針”和西醫手術“刀”的一種中西醫結合新療法。著名針灸學家王雪苔教授曾這樣讚譽針刀療法:“針刀醫學是中西兩種醫學互相滲透的產物,是中醫現代化的成功範例之一。”

針刀技術對於早期膝骨關節炎膝關節的疼痛、畏寒、增強膝關節活動度、減少關節積液等方面有改善。原則上,針刀治療不適用於膝骨關節炎晚期(尤其是已經出現關節畸形)病例,但也有部分晚期患者在接受針刀治療後,狹窄(或消失)的關節間隙獲得部分恢復,疼痛明顯緩解。

膝骨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在出現症狀時一定要積極治療,但治療是基礎,患者平時的預防、科學用膝更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緩膝骨關節炎的病程進展,延長關節使用壽命。俗話說凡病三分治七分養,對於膝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更是如此。那麼,我們要怎樣科學用膝呢?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首先,樹立正確膝關節鍛鍊觀念。

我們的膝關節正常的代謝需要不斷地適宜的應力刺激,如平時可進行慢走、慢跑、騎車、水中行走等運動,這樣的運動可以給我們的膝關節帶來活力,促進骨質及關節軟骨的正常代謝,起到保護作用。

但是過度的運動或者不運動則會使我們的膝關節退變加速!

有老年朋友認為膝骨關節炎就是長骨刺了,只要進行大量的運動就能"磨"掉骨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短時間大量的運動不但不會磨掉骨刺,反而能加重病情,使疼痛加劇。還有一些老年朋友認為爬山能鍛鍊膝關節,爬山雖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但是對於已經患有膝骨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卻不利於保護膝關節。這是因為,爬山時,膝關節在屈伸活動過程中,瞬間的受力會數倍於身體重量,造成膝關節受力過大,尤其是在下山時,這種瞬間的受力會更大,從而造成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和關節軟骨的退變,使病情加重。而不運動或運動過少也會造成膝關節的退變加速。在膝骨關節炎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時,應注意休息,儘量的減少運動,這樣能促進疾病的康復。但是在沒有症狀或疾病的緩解期,則應進行適量的運動。這是因為,不運動或運動過少不僅會造成骨量的減少,造成骨質疏鬆,而且能加速關節軟骨的退變,造成膝關節的廢用性退變。

因此,正確的膝關節鍛鍊觀念應該是平時多進行一些持續性的運動鍛鍊,這樣鍛鍊應該是能給膝關節以不斷地適宜的刺激,而不能過度加重膝關節負擔。在運動結束後,能使全身微微汗出,而關節沒有酸脹、疼痛等不適為宜。如果運動過後,關節出現酸脹、疼痛則應適量減少運動。對於剛剛開始鍛鍊的患者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其次,強壯的肌肉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

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對於膝關節具有重要作用,強壯的肌肉可以有效的保護膝關節,並減少運動損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肌肉會逐漸萎縮,體積變小,力量也隨之變弱。因此,肌肉鍛鍊是膝骨關節炎患者的一項必修課。對於膝關節而言,最重要的兩組肌肉是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股四頭肌位於大腿、膝關節前方,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由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外側肌和股內側肌組成,四塊肌肉分別起自髂前下棘、股骨體前側、股骨粗線外側唇和內側唇,然後四個頭沿大腿前側向下匯聚形成一條肌腱,幷包繞髕骨,向下形成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股四頭肌的功能主要是伸小腿、伸屈大腿、伸膝關節、屈髖關節,並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股四頭肌主要在膝關節前方為膝關節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膕繩肌是大腿後側的肌群,與大腿前側強有力的股四頭肌相對應。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三塊肌肉共同起自坐骨結節,股二頭肌長頭止於脛骨外面於腓骨,半腱肌、半膜肌止於脛骨內側髁。膕繩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膝和後伸髖關節,是維持膝關節穩定性,尤其是防止脛骨過度前向錯動的重要動力性穩定結構。膕繩肌主要在膝關節後方為膝關節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介紹三種簡單有效的鍛鍊方法

臥位直腿抬高運動:平臥在床上,下肢肌肉收緊、繃直,抬高使之與床成45度夾角,保持5秒,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複10個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主要鍛鍊股四頭肌。

臥位收縮鍛鍊:將膝關節儘量伸直,在保持膝伸直的狀態下,使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同時收縮、繃緊,每次應堅持5秒,10次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可同時鍛鍊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坐位收縮鍛鍊:正坐於椅子上,屈膝屈髖約90°,坐穩後,用雙腳蹬地,並繃緊大腿肌肉,似想要起立但未起立的狀態,保持5秒,10次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可同時鍛鍊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第三、做好膝關節的防寒保暖。

很多老年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旦有陰天下雨或天氣轉冷以後,膝關節的疼痛就會加重。這時因為天氣變化或變冷時,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膝關節血液供應障礙,代謝產物堆積,從而加重疼痛。而做好膝關節的保暖可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第四,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

肥胖是困擾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疾病,肥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給全身的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影響內分泌代謝、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

對於膝骨關節炎而言,肥胖也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臨床研究發現,在膝骨關節炎的患者中,肥胖者比例顯著高於正常體重者。肥胖不僅增加膝關節負擔,直接造成骨質增生和關節軟骨的退變,患者影響骨組織的代謝,造成骨質疏鬆,從而加重膝關節的退變。因此,對於肥胖患者而言,一定要節制飲食,適當運動,以減少體重。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最後,建議使用手杖或登山杖。

對於症狀較為明顯的膝骨關節炎患者,我們建議使用手杖或登山杖。這是因為使用手杖或登山杖,可減輕膝關節的負擔,改善行走時疼痛和功能障礙,同時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改善關節功能或延緩關節的退變進程。

[i] [1]Tang X, Wang S, Zhan S, etal.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J]. Arthritis Rheumatol. 2016,68(3):648-653.

李石良,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中日友好醫院針灸科主任,擅長採用中醫針灸、針刀、手法、藥物等治療頸椎病、頸源性頭痛、眩暈、耳鳴、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脊柱四肢慢性軟組織損傷。

劉乃剛,醫學博士,中日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擅長採用中醫針灸、針刀、手法、藥物等綜合治療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疾病,如膝骨關節炎、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等疾病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歡迎來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諮詢就診。

諮詢電話:010-84205333

科室網站:(http://www.zryhyy.com.cn/Departments/Main?siteId=147)

關注方式: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试试针刀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