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綿陽遊仙千畝“糧王”唐以全的春耕

  目前正值小春作物保產穩產的關健時期,在綿陽遊仙區仙鶴鎮柏林場帽兒山(小地名),翠綠的麥田裡,身背施藥機的工人們正在為小麥防蟲治病。

講述綿陽遊仙千畝“糧王”唐以全的春耕

  “今年我種植了1800畝冬小麥,目前已經到了懷穗(抽穗)期,預計5月10號左右就能成熟收割。”67歲的全國種糧大戶唐以全告訴記者,這1800畝小麥,其中1000畝是與五糧液集團簽訂的弱筋釀酒小麥供應,剩下的800畝產出也早已被制種公司訂購。

  “目前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防治小麥病蟲害,現在還剩400多畝沒打完。”唐以全介紹,年前他發現部分地塊的小麥出現了黃鏽病和白粉病症狀,若不及時治理將會因為小麥葉片損傷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減產。連日來,在嚴控疫情的情況下,他帶領女婿和工人們通過分散施藥作業,已經有效控制住了病蟲害。

講述綿陽遊仙千畝“糧王”唐以全的春耕

  記者在唐以全的麥田裡看到,兩名工人一組,間隔四米用揹負式施藥機進行施藥作業,6分鐘就能打完一畝地。“噴頭離小麥30公分”“施藥要求很嚴,下雨不能打、颳風不能打、日頭太大也不能打”......唐以全一邊向女婿叮囑用藥配比,一邊傳授施藥經驗。

  “我年紀越來越大了,2016年就把讀完大學在外工作的女兒和女婿給勸回來了,慢慢教他們。”唐以全告訴記者,目前,女兒和女婿已經上手,特別是女婿,各種農業機械和烘乾設施已經能熟練操作,唐以全現在只用在技術層面指導一下。

  “我現在每天都是5、6點鐘起床,開車在地裡轉一圈,種了一輩子地,一天看不到就心慌。”一提起糧食,唐以全就有說不完的話。他告訴記者,今年雨水少,從年前到現在沒有下過幾場雨。他有30畝左右的麥田因為地理位置不好難以灌溉而大概率顆粒無收。不過今年他又多承包了100畝的夏溼田,土壤含水量高,小麥長勢特別好。

  “一增一減,還有增產呢。”唐以全笑著說,初步測算今年小麥能收600噸,比去年增產80噸,按照種植計劃,他今年還將收穫600噸稻穀和300噸玉米。

講述綿陽遊仙千畝“糧王”唐以全的春耕

  即便已經有了8臺農機與專門的烘乾房,這位“糧王”還樂於奔忙在麥田之中。他已經逐漸把一些農活交給年輕一代去做,女兒女婿也以新的專業知識,讓這片麥田不斷興盛下去。(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杜暢 實習生 梁雨楊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