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賈誼《過秦論》有云: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秦國崛起之路,自秦孝公起,歷經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至秦始皇時統一六國,而後歷經秦二世,子嬰時降為王國,最後又滅國

秦國的崛起之路,不乏明君英主,可以說秦國六代七位皆是賢君,“富不過三代”的讖語在秦國面前,已經破滅了。

有明君,自然不缺乏輔佐明君的大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秦國曆史上的著名的君臣組合!

TOP1 秦孝公與商鞅:亙古難見的雄主能臣絕配!

秦孝公與商鞅,一位是百年難遇的雄才君主,一位是舉世無雙的治世大才,法家傑出人物。雄主與法聖,二人單拿出一個,便已經可以驚豔一段歷史,更難得的是二人珠聯璧合,君臣相知更是歷史中少見。二人組織了中國歷史上最壯觀最偉大最成功的一次變法,使得秦國開始了崛起之路。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每讀到這段歷史時,總是感嘆,除了天意,誰又能有如此大的本事。讓在中國歷史上都堪稱無雙的君臣二人緊密結合。戰國第一雄主秦孝公,五千年曆史都沒有第二人的法聖商鞅,二人相識的戰國第一雄文《求賢令》,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變法商鞅變法,君臣相知後無來者的絕配,戰國第一強國秦國,造就的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開創了延續兩千年的制度。每每讀之,不由感嘆,這一切的締造者,恐怕都是神吧!


TOP2秦惠文王與張儀:英主賢相,謀劃天下,列國膽寒。

惠文王,秦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王,英明神武,一心東出。孝公未解決的變法阻礙——老氏族,被他全部處死;孝公沒有稱的秦王,他讓列國承認。在位期間,徵巴蜀,伐韓伐魏,與楚征戰,為秦國打下重要資源地和戰略地。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張儀,一怒而諸侯懼。連橫的代表人物,張儀,遇到秦惠文王這個伯樂,得以在戰國這個棋盤上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名垂青史。“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他以自己獨有的智慧幫助秦惠王提出了秦國將何去何從,“邦交為主,征伐為輔”,面對現在的秦國他就當前國際形勢分析,敏銳的指出了秦國進一步強盛之法。同時,張儀也有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得以一展胸中所學,君臣二人相扶相知,十幾年的時間,輔佐秦惠文王,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秦國開疆拓土,實力進一步壯大,為日後的天下一統奠定了基礎。


top3秦武王與甘茂:好大喜功的君與討好心思的臣

野心勃勃的秦武王想著打通三川的通道、前往窺視周朝,甘茂在瞭解秦武王的意圖後,自動請纓並主動獻策,讓秦武王對甘茂產生信心,進而將方案交給甘茂親自來執行。甘茂在息壤以秦武王"不願成為聽信讒言的君王"的心理,做為"社會交換"的目標物,換取秦武王對他的信賴與資源,終而使他有機會能夠順利完成攻打韓國任務。最後結局大家也知道,秦武王舉鼎而亡。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與影視劇裡表現得自私、勢利不同,而歷史上的甘茂不僅口吐蓮花,還會帶兵打仗,積極為秦國謀劃,多次化解了秦國的危機。

司馬遷有過一箇中肯的評價,說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所謂策士,在諸侯兼併越發激烈的戰國時代,是個相當吃香的行當。但行權謀,不問德義,這就是策士的操守。


TOP4秦昭襄王與魏冉:最親密卻最離心離德

魏冉,在秦武王死後,擁立外甥嬴稷即位,並平定了公子壯篡權的季君之亂。一生四任秦相,與姐姐宣太后羋八子共同輔佐年幼的秦昭襄王。聯盟韓、趙、魏、燕國討伐齊國,佔領陶邑等地,使得秦國獨強於天下。結局:由於權勢過大,被秦昭襄王罷免於封地陶邑,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於陶邑。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也許秦昭襄王早就不想在母親和舅舅的控制下做君王,只是羽翼未滿,暗暗隱忍!心裡說不準已經恨死了這個能幹又強勢的舅舅。


TOP5秦昭襄王與範睢:又一珠聯璧合

魏冉被罷免後,范雎代丞相。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並相助秦昭襄王加強王權,廢太后,罷魏冉。長平之戰期間,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秦國的土地財富子民得到了擴張。結局:因逼迫白起自殺,失去秦昭王的寵信,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作為一代名相,範睢著實有才能。幫助秦昭襄王做成了很多想做的事。但是也許是過於迎合君主,最後也離開了秦國。


TOP6異人與呂不韋:名相成就明君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他是那種善於進行大的策劃、善於實施和完成這個策劃的人,這種人要口才出眾,自己就是自己謀劃的貫徹實施者。

而異人之所以會成為秦王,呂不韋的積極謀劃功不可沒。呂不韋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莊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 後被嬴政罷免。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之所以說呂不韋名臣成就明君,原因在於若無呂不韋謀劃,異人成不了君。若無呂不韋新政,異人時期秦國不會越來越強盛。值得一提的是,呂不韋滅掉了東周公國,最終結束了姬姓政權。


TOP7秦始皇嬴政與李斯:強勢君主與法家大才又一次結合,並實現前人理想。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 。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 。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 。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自商鞅之後,秦國確立法治制度,但自從商鞅之後,卻再無法家人物入秦為相,直至李斯出現,秦國再次擁有了舉世罕見的法家大才,雄主和法家再次結合,並且將自孝公商鞅時便確立的政治理想——統一六國得到了實現。這是秦國的無限輝煌,也是法家的榮光。秦國,興起於法,強盛於法。


TOP8胡亥與趙高:庸主奸臣,也堪亡國絕配!

趙高在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 ,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一個太監,一個庸主,把猶如神助般建立起來的強大帝國給徹底搞塌,先祖篳路藍縷,幾次瀕臨亡國,苦苦掙扎,生於憂患,不想不肖子孫二世就滅國,實在可惜。


縱觀秦國曆史,戰國時期,中國正從氏族部落聯合向統一國家過度,秦國完成了統一的歷史任務,從此天下成一家,再改朝換代不過是一姓取代另一姓,而不再是周部落取代商部落,秦部落滅亡周部落。真正意義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一種文化控制,而是有了切實的政治保障。

秦國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君臣CP”


或許秦朝真的是上天派來的,六代雄主,眾多名相名將都是天神下凡,如此秦國才迅速的結束幾百年亂世,並建立了延續至今的統一國家!而後統一完成了,氏族割據局面不在,天下一統了。但還剩下了一個部落——秦部落,但天下不會再有哪個部落了,天下該是各部落統一融合的天下了,這樣完成了統一的老秦人也該離開了。於是上天派下了胡亥趙高。

不如此,又能如何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