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期“不見面” 公共法律服務“馬上辦”

疫情防控不放鬆,優質服務不停步。2月19日,我市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精準施策及時幫扶,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其中提出了“優化政府服務和公共法律服務”。

戰疫情、優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不打烊。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市司法局及時部署、出臺措施,成立疫情防控期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惠州市中小企業應急公共法律服務團”,對企業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和公共法律服務;積極推廣法律服務發揮信息化手段、暢通線上辦理渠道,努力實現戰疫情、優服務兩過硬,通過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及時專項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持企業抗擊疫情、共渡難關,打好打贏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

解疑問防風險 設立“惠州市中小企業應急公共法律服務團”

本次疫情是否屬於不可抗力?疫情期間工資該怎麼發?在疫情中如有公司員工被感染,公司要承擔什麼責任?疫情期間還需要交社保嗎?疫情影響下,諸多法律疑問和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為中小企業戰“疫”,法律來送暖。市司法局主動發揮專業職能,整合全市法律資源和法治力量,設立“惠州市中小企業應急公共法律服務團”(以下簡稱“法律服務團”),並組織專業律師制定“惠州市中小企業應急公共法律服務團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律師公益法律服務指南”,及時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法律服務團”由司法行政人員和律師、公證員、司法鑑定人員、人民調解員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等組成,為我市中小企業開展法律風險排查、提供法律諮詢、依法調解矛盾糾紛等服務。如“法律服務團”在惠城區積極為企業開展“一對一體檢”,收集排查企業在疫情下合同管理、勞動用工、對外擔保、融資併購等方面的法律風險,並對企業在疫情下可能遇到的市場監管、合同糾紛、防疫物資捐贈等方面的法律問題提供免費諮詢。

“法律服務團”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優勢,就近為轄區內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等法律指引和幫助;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統一法律和政策適用口徑,為企業答疑解惑;分析研判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及時向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和相關執法部門通報信息,加強業務協作和執法協調。

“法律服務團”通過一系列服務送上法律的強力支撐,也為惠州廣大中小企業抗擊疫情帶來了信心和力量。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法律服務團”制定相關指引21項,接待網上諮詢(視頻、微信等)2760分鐘,開展宣講活動(解讀法律、政策等)32次,政策文件起草、論證5件。

“不見面”“馬上辦” 暢通公共法律服務線上辦理渠道

2月7日,惠州市陽光公證處公證員在“陽光移動公證平臺”線上辦理完成了一宗涉外公證業務。當天,公證處從接到當事人在線申辦到完成出具公證書,僅用時1小時。隨後,這份公證書依託同城快遞送達當事人手上。疫情爆發以來,市陽光公證處整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通過對接粵省事數據平臺、公證雲存證平臺等“互聯網+”方式,採取線上解答、線上受理,依託快遞送證,現已完成8宗公證業務實現從受理至郵寄出證平均用時不超8小時,做到疫情期間全程零接觸辦證。

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安全高效解決群眾和企業公證法律服務需求,這是我市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時期“不見面”、公共法律服務“馬上辦”的一個場景。戰“疫”時刻,我市公共法律服務充分發揮“一網通辦”作用,通過線上服務,及時辦理企業網上申請的行政審批和公證事項;律師事務所、司法鑑定機構、仲裁機構採取網上立案和提交材料、電子簽章、視頻對話、遠程庭審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律師諮詢、司法鑑定、仲裁等法律服務。

市司法局還加大對“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廣東法律服務網、“粵省事”以及各縣區局、各法律服務平臺諮詢電話、線上服務APP、“惠州e普法”等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和勞動者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網絡平臺、“惠州e普法”APP平臺和公證的平臺等尋求法律服務,向社會公佈中小企業應急服務團律師、公證成員聯繫電話,推動“不見面”也能“辦成事”。

同時,市司法局還多措並舉,積極推進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優化服務方式,暢通網上諮詢、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優化派單流程,做到“接聽即答”“接單即辦”,全力保障法律服務供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