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平均年齡49歲的茅臺,年輕將有何為?

3月3日,酒行業的頭部企業迎來了第一位70後掌舵人,1972年出生的高衛東,正式接棒李保芳,成為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貴州茅臺高層的平均年齡降到了49歲。

沒有任何過渡期,這位70後掌舵人將帶領更加“年輕”的茅臺走向何處?

觀察 | 高管平均年齡49歲的茅臺,年輕將有何為?

1、“年輕”的茅臺

自高衛東接任後,貴州茅臺便成為眾多名酒股份公司中最年輕的一員。

這並不是貴州茅臺股份進入2020年後第一次大型人事調動,據貴州茅臺公告,2月26日,70後塗華彬與王曉維繼任貴州茅臺副總經理。至此,鍾正強、塗華彬、王曉維與高衛東,組成了貴州茅臺管理層中的70後。

完成一系列人事變動後,貴州茅臺高管層40-49歲高管佔比57%,高管平均年齡約為49歲,成為名酒企業最年輕的高管層。

據證券時報數據顯示,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齡達到48.59歲,40-49歲高管佔比36.98%,男性高管平均年齡近50歲。高管平均年齡較2009年增長超過2歲,有增長的趨勢。

數據對比後,貴州茅臺的高管平均年齡基本與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齡齊平,但考慮到很多科技類上市公司的高管年齡偏低,貴州茅臺的高管平均年齡應較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齡更低,且較自身年齡結構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70後掌舵大企業,可能會帶來新的突破與增長。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宣佈,70後高管張勇將接任阿里集團首席執行官(CEO),與此同時阿里一線業務總裁將均由70後擔綱,三年後阿里巴巴營收暴漲5倍。阿里巴巴的年輕化佈局,充分體現了企業高層年輕化對強化公司內生動力的有效性。

雖然已是白酒市值第一、總排行第四的老牌上市公司,但如今的茅臺更像是一個“年輕人”,充滿幹勁。

2、“年輕”的茅臺將有何為?

平均年齡49歲的領導層,為這個近70歲的傳統酒企增添更多的可能性。業內人士分析,未來的茅臺或將向著“文化茅臺”與多元化方向發展。

事實上,從李保芳時期開始,茅臺的文化氣質就在發生變化。

2018年,茅臺集團提出建設“文化茅臺”的初步設想,2019年元月,李保芳發表署名文章《關於“文化茅臺”建設的一些思考》,以此為標誌,2019年成為建設“文化茅臺”元年。而後,“文化茅臺”貫穿至茅粉節、股東大會等茅臺集團重要的日程中,展示了茅臺透明、開放的心態。擯棄傳統酒業沉重的圍牆,以文化為推力,形成更為強大的發展動力。

早在2014年,高衛東便在2015(貴陽)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期間提到,要提高中國白酒特別是以茅臺酒為代表的貴州白酒品牌的世界影響力,加快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引領中國白酒的全球化。這其中,文化茅臺無疑是重要推手。

因此,業內認為,茅臺集團將在更年輕的領導層帶領下,完成新文化的塑造,千億茅臺,要從一個傳統企業向國際一流公司轉變。

另一方面,從整個貴州省的產業佈局來看,茅臺集團作為貴州的支柱產業,將成為貴州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落腳點。

早在2016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兩年多的努力,貴陽成為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稱號。根據貴州省的規劃,到2022年,貴州將帶動10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並將更多的雲計算業務帶入省內。同時,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貴州省GDP比重將達到33%。

2020年被茅臺定義為“基礎建設年”,站上千億新臺階的茅臺將開啟新的篇章。而此前,高衛東在任貴陽市副市長、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時,曾對貴陽大數據產業有過深入研究。

高衛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貴州發展大數據是一個全產業鏈的設計,大數據是信息時代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可以利用大數據的手段梳理分析,為所有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因此,業內人士推測,茅臺很可能在“基礎建設年”啟動多元化發展,在數據行業及新興產業方面進行探索。

除此以外,年輕化的茅臺,將依然重視傳統。

3月5日,一段高衛東首次在茅臺公開亮相,並與季克良、李保芳、李靜仁共同合影的視頻迅速在酒業傳開。同期刷屏的還有一份李保芳的發言。“我會關注茅臺,也會經常來茅臺走一走”,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茅臺的熱愛。

實際上,這正是每一代茅臺人對品質的堅守。當季克良、李保芳、高衛東、李靜仁四人站在一起時,他們的背後,是品質穩定、傳承有序這一茅臺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因此,無論茅臺未來將走向何處,茅臺人的根都在釀酒上,年輕化的茅臺仍然將品質穩定傳承當作第一要務。

3、年輕的酒業

事實上,在消費需求升級及互聯網的發展下,管理層年輕化一直是酒業近年來尋求突破的點。

2018年貴州茅臺管理層平均年齡達50歲,20個月後,平均年齡下降了一歲,向年輕化再邁進一步。

再看頭部各企業的管理層平均年齡,五糧液平均年齡約54歲,洋河平均年齡約54歲,瀘州老窖平均年齡約53歲,汾酒平均年齡約52歲。五大名酒企業管理層平均年齡皆沒有超過55歲。

一般來說,國企領導退休年齡是60週歲,視情況可以放寬至63週歲,比較平均年齡與退休年齡,五年的時間,足以能實現企業的階段性計劃。

實際上,年輕化的領導班子正在為這些企業注入新的活力。五糧液啟動數字化轉型項目,藉助互聯網實現結構性改革和創新性發展,以此增強內生動力;瀘州老窖以文化為媒介走上國際化道路,《孔子》《李白》是藝術與酒的融合,牽手澳網是運動與酒的融合,詩酒文化大會是詩與酒的融合;洋河牽手短視頻,以新營銷打破酒業傳統營銷的瓶頸;汾酒以文化為引領,行走的汾酒成為業內大熱的超級IP。

除此之外,以茅臺為首,酒企紛紛向名校拋出橄欖枝,部分酒企還為高學歷應屆生配備了儲備幹部崗位。其中,銷售及市場類崗位招聘佔比較高。

數據顯示,貴州茅臺從事生產的制酒五車間35歲以下員工佔比73.8%,高學歷佔比近半,制酒十八車間平均年齡更是隻有32.5歲;郎酒、董酒、寶豐、賒店等區域名酒,在其核心高管中也已經出現80後、90後。

從不同層面看,年輕化成為各大酒企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落點之一。

正如馬雲所言,“把握未來的最佳方法不是留住昨天或爭取保持今天,而是開創未來。我們永遠相信年輕人會比我們更能開創未來”。年輕化的茅臺,年輕化的酒業,正在為這個時代畫下酒業的新篇章。

你怎麼看酒企高管年輕化背後的行業新格局?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