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有人是這樣說的:你不想工作,總有人想工作。但你不工作的話,就會被別人比下去,而且老闆為此還會對你有意見。仔細想想,教育也是如此。

最近流行一個新詞彙,叫"雞娃",何為雞娃?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雞娃是形容家長們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催促孩子學習的新說法。多用在焦慮的中產階級家長身上。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教育的"劇場效應",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賺錢的是機構。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在今天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從早教班到補習班,從學區房到出國留學,每一個家庭都在為了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盡心思甚至是傾其所有。

有位母親是這樣說的:我們附近也有補習班,但是沒有名氣。我們想著既然孩子要上補習班,那就要上最好的,反正都是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只要能遇見一個好老師,我們辛苦一點無所謂。周圍的很多家長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來的。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於是,有人問了一句:為什麼要讓孩子上補習班呢?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家長們的第一反應是愣了一下,然後有人笑出聲來:孩子不上補習班,各方面都比不過別人,該怎麼和別人競爭?在我們這個小地方都爭不過別人,更何況是出了社會?

隨即有人附和道:是啊,別人都在暗自下功夫,自家孩子不上補習班豈不是落於人後,我們還好,只報了英語、奧數、圍棋和舞蹈,我旁邊那位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9個興趣班。我們不努力的話,孩子就會沒出息的。

而這一切產生的源泉只不過是因為最新實施的給中小學生減負政策:要求一二年級的學生,不佈置書面作業,高年級的學生,書面作業的量不能超過一個小時等。孩子們在學校學得越少,家長們報的培訓機構就更多。焦慮,幾乎成了大部分家長都有的問題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有人說:"我最近就有這樣的焦慮,養孩子的壓力真是太大了。兩個女兒,一個四年級,一個剛上一年級。為了她們的學習成績,還有課餘的興趣,我只能不停地給她們報補習班和興趣班。我不是在送大女兒去上英語數學課,就是在送小女兒學習美術和舞蹈。我感覺我的夢想和渴望全部被這兩個孩子吞噬了,每天的生活都很麻木和單調,又不敢輕易改變,學校其實不是在減負吧?明明我們家長承受的壓力更大了!"

如何教育孩子,始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學校給孩子們減負,實際上家長揹負的壓力就會更大。而家長們一旦感覺到壓力和鬱悶,就會把這些轉移到孩子的身上,給他們報各種補習班,把在學校落下的知識補回來。

可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必將遭到反噬,成績可能會倒退。不是孩子真正喜歡的東西,逼他也沒用。而且沒有幾個孩子可以自我調節好時間。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雞娃"教育下,孩子們被分為三種類型

很多家長只會看孩子的成績,認為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就可以代表孩子目前的一切。其實不對,

孩子的教育可以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個部分。

家庭教育的責任最大,因為每一位老師都只能陪孩子走一程,而父母才是教育孩子時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1.普娃

在父母們追趕起跑線的道路上,總有人會掉鏈子。普娃也被稱為"青蛙",意思是很普通的孩子。

本著優勝劣汰的原則,這類孩子是被"淘汰"的那一批。原因有很多,學校教的知識淺顯,但是考試內容都很深奧;別家父母都在給孩子報補習班,追趕優秀的腳步,而這類孩子在散漫的散步,認為開心最重要……

有這樣的一位父親,孩子背不出昨天教的古詩,惹怒了他。他站在補習班門外,狠狠批評了孩子:"我交那麼多錢供你上課,你連一首古詩都背不好,你有什麼用?"而孩子只是很迷惘的看著他,眼睛裡面全是疑惑不解。

這類孩子真的會被"淘汰"嗎?也不見得!

2.牛娃

意思是某一個方面很牛,或者是很多個方面都很牛。比如說數學好的孩子叫澳牛,英語好的孩子叫英牛。這類孩子總有過人之處,且深得父母的喜愛。

“雞娃”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家長:學校不是減負,是在變相增負


像我以前有個同學,就因為數學很好,當上了數學課代表,還曾經代表過我們學校參加市裡面的數學比賽。而她的父母也很有先見之明,給她報了她喜歡的數學培訓班。

但所有事情的前提是,孩子要喜歡這個東西,對它有學習的興趣。

3.素雞

也有一部分父母不那麼看重孩子的成績,專注於孩子的素質教育上。素雞俗稱雞血素質教育,比如給孩子報興趣班琴棋書畫、球類劍術等。多用於有錢人家的小孩身上。

雞娃的家長們往往會採取抱團的方式互通有無,在暗中私下較勁,吃苦反倒是孩子。但是父母們如此瘋狂雞娃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考一個好的大學,其實希望很渺茫。全國有那麼多考生,每個地區的教材還不一樣,錄取率是很低的。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前提是孩子自身有驅動力,雞娃可能會事半功倍;但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動力,雞娃又有什麼作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