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1382年的八月,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去世,朝野上下悲痛万分,黎民百姓伤心落泪。第二个月,马皇后的葬礼如期举行,葬于明孝陵,但马皇后下葬的那一天,天公却不作美,狂风起,雷电响,天降大雨,这让本就痛苦万分的朱元璋很生气。

天子一怒,后果可想而知,但朱元璋还是顾及到了马皇后,拼命压制自己的怒气,找来一个高僧,高僧说了二十个字,朱元璋转怒为喜,而天气也转晴,于是载着马皇后遗体的丧车启程前往明孝陵,如期下葬。那么,这名高僧是谁呢?他又说了什么让朱元璋转怒为喜呢?

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我们知道,马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在朱元璋微时嫁与他,从此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心为朱元璋考虑,是朱元璋背后的女人。她尽力化解朱元璋和郭子仪之间的矛盾,朱元璋在外面打仗,马皇后也没有拘泥于后宅,她亲自到军中为将士缝衣做鞋,拿出钱财犒赏将士,为朱元璋收买军心。

而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后,马皇后被册为皇后,母仪天下,不仅悉心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对前廷之事也甚为上心,这种上心并非后宫干政,而是依靠自己对朱元璋的影响力劝说朱元璋善待贤士、化解朱元璋的怒气救臣子于水火之中,“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马皇后还勤俭持家,始终不忘过去的艰苦日子。马皇后其实和长孙皇后很相似,都是一代贤后,都对皇帝有很大的影响力,都利用自己的这种影响力劝君贤明,所以朱元璋在和臣子说起马皇后的时期,也常常比之长孙皇后。

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但似乎这样的贤后,因为操劳过度,总是会去世得比较早,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了,而马皇后去世的时候51岁,1382年八月的一天,从睡梦中醒来的马皇后突然患病,还是急性病,医生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祷告和祭祀,然后遍寻名医。

谁的身体谁知道,马皇后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不愿意再麻烦,也不愿意牵扯无辜,所以她对朱元璋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还是马皇后了解朱元璋,她不希望朱元璋因为她的死迁怒于医生们。

而在弥留之际,马皇后还不忘为国事考虑,“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如此贤后,骤然离世,怎不让人悲痛?朱元璋为此恸哭,但逝者如斯,朱元璋也只能尽快安排马皇后的葬礼,让马皇后能够在地下安息。

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马皇后下葬的日子定在九月份,临近日子,朱元璋在心中祈祷下葬的那一日能够风和日丽,顺顺利利,但真到了那一天,却并非如此,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就这样降临,给了朱元璋一个措手不及。日子是提前查找日子定下来的,自然不能说改就改,但如此天气,似乎又没有办法让葬礼如期举行。

这让朱元璋很烦躁很生气,这情绪上的变化,谁都看得出来,眼看着朱元璋已经暴躁得想杀人,臣子敢怒不敢言,朱元璋在那里踱来踱去,突然他想到了宗泐法师,也许高僧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僵局。朱元璋让人去请来宗泐法师。

宗泐法师不紧不慢地说:“雨降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正是这二十个字让朱元璋豁然开朗,这二十个字并不难理解,简单说来就是:马皇后去世,上天都不忍心这样的好皇后去世,所以愤怒咆哮,落下泪来,这其实是上天也来为马皇后送行。

朱元璋一听,的确如此,心情瞬间就好了,这雨天并不能阻止马皇后的下葬,而说来也巧,天很快就放晴了,朱元璋一声令下,装着马皇后遗体的丧车顺利前往孝陵安葬。

那么这个宗泐法师又是何人呢?他在元朝时期就是有名的法师,八岁就出家,师从高僧大欣。大欣做过很多名刹古寺的住持,而宗泐都跟随在左右,宗泐本人精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又能言善辩,成为一代高僧,大欣去世后,他开始归隐。

马皇后下葬当天狂风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说了20个字救了大家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曾征召大道高僧,宗泐法师应召于天界寺,很受朱元璋看重,朱元璋一度想让宗泐法师入朝为官,但遭到宗泐法师的拒绝。不过宗泐法师经常被朱元璋召到内廷论道,两人关系很是密切。

1382年,宗泐法师刚刚结束了五年十万余程的两次西域之行,带回多部经典,被朱元璋授予僧录右善世的官职,掌天下释教诸事,是明朝最著名的得道高僧,所以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才召来宗泐法师来宣偈,而宗泐法师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给出了漂亮的解释,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也救了大家,​让马皇后的葬礼得以有条不紊的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