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曾幾何時,電視成了家長們談之色變、勢不兩立的公敵。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普及後,廣義的“

電視”更是突破了客廳的限制,在家庭中無處不在……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被孩子愛看電視的問題困擾已久。

上週我們見面時,她又在哀嘆:“孩子對電視太上癮了,上床了都還要用平板電腦看上一段時間,我很擔心這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每次我不讓看,他都會大哭大鬧,說我是壞媽媽。這樣下去一定會影響我們母子的感情,但又不能放任不管,怎麼辦呢?”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有類似苦惱的家長不在少數。不過當時,我並沒有急著給這位朋友具體的建議,而是問她:“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朋友被我問愣了:孩子不就是在看動畫片嗎?不就是在看“喜羊羊”“灰太郎”“熊大”“熊二”和“光頭強”嗎?還能是在看什麼呢?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其實,一個4歲的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絕不是在被動、死板地接收信息,相反,他正在經歷一個為自己的認知系統構建知識框架的複雜過程

孩子對節目信息的選擇與成人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一部動畫片,成人看到的往往是故事的結構、情節的推演、價值觀的衝撞……孩子卻不可能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和反應,他們的興趣,在成人疏於理解的地方。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舉個例子。幾乎所有孩子小時候都喜歡看“天線寶寶”,跟著裡面的“太陽寶寶”咯咯直樂。

成人會覺得這種動畫片沒故事、沒邏輯、沒有價值觀,乏味得很。孩子們為什麼看得那麼開心呢?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與節目的內容正發生著“同化”和“順應”

1~3歲的孩子進入了色彩敏感期,很容易被色彩分明的形象吸引;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簡單的情境與孩子的認知能力相呼應;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在這個階段,對形狀、聲音、動作、反應等因素更感興趣,既不需要故事,也不需要邏輯和價值觀。

孩子看“天線寶寶”這類動畫片時,努力的方向是複製和模仿,藉此豐富自己的能力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這種行為,建立在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基礎之上,與成人思維慣性裡對動畫片的理解,完全是兩碼事。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知識的獲得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構建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有媒介來幫助實現。

這種媒介要能夠引起孩子的反應,至少需要滿足下面3種情況之一:第一,形象及色彩奇異好玩;第二,滿足孩子某種興趣;第三,對應孩子某種情緒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動畫片以其鮮豔的色彩、誇張的圖形、逼真的聲音效果,闖入孩子的感官,恰好能夠充當這種媒介。

媒介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家長真正需要去關注的,是孩子們通過這一媒介,鏈接到了哪裡。

你知道孩子看電視時,其實是在看什麼嗎?

如果家長們完全不去覺察孩子的這種鏈接,而只是以看電視時間的長短來評判好壞,對孩子做出限制,那就如同隨意推翻了孩子正在大腦中搭建的積木,

破壞了孩子探索、認知的過程,拖了孩子心理發育的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