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統一北方的?

晨晨2641


曹操先是參加袁紹發起的討伐董卓聯盟,然後佔據兗州。接著漢獻帝從董卓部舊將李傕,郭汜的控制下逃離,來到洛陽,曹操率領部隊星夜兼程趕到洛陽將漢獻帝帶回自己的大本營許昌。然後在許昌設立朝廷,開始挾天子令諸侯。

宛城張繡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決定投降曹操,結果因為曹操貪色,本來可以和平收編,結果還是引發了戰爭,損失了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

過了沒多久,袁術得到了孫策抵押的傳國玉璽,率先稱帝。曹操則以天子名義討伐袁術,將袁術擊敗,收服了袁術的地盤。接著派遣陳珪和陳登假意獲取呂布信任,然後挑撥呂布和劉備的關係,誘導呂布攻打劉備,因為陳珪父子獲得了呂布信任,被委任留守徐州。呂布前腳剛帶兵出城,後腳陳珪就把徐州獻給了曹操。呂布回不去徐州,只能在徐州附近的下邳城暫時駐守。曹操就把下邳城鑿出幾個大洞,將護城河水灌入下邳城,呂布軍隊在水中無法應戰,呂布在睡覺時,被幾個部將捆綁活捉,獻給曹操。曹操殺了呂布,收服了徐州全境。

再後來,袁術集結殘部想要投靠袁紹,劉備主動請纓前去剿滅袁術,於是從曹操手裡騙到了兵馬和兵符,滅了袁術後,利用兵符騙開徐州城門,殺了徐州守將,收編徐州所有軍隊。重新集結兵力對付曹操,但劉備沒有得力的謀士,即便得到了徐州和兵馬也還是被曹操擊敗,徐州重新被曹操收回。

曹操佔據兗州,揚州,徐州雄踞中原,北方的袁紹也擊敗了在河北的最後一個對手公孫瓚。收服了冀州,青州,幷州,幽州。實力遠在曹操之上。

之後,曹操和袁紹迎來了最終決戰,曹操暫時收攏關羽,在白馬之戰中斬殺袁紹大將顏良,曹操的心腹猛將許褚斬殺了文丑。最後曹操和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袁紹帳下謀士許攸年少時和曹操是好朋友,因為兒子貪汙被揭發,牽連到自己,自己給袁紹獻策,反而招來袁紹的猜忌。一怒之下投靠曹操,並告訴了曹操,袁紹的糧草輜重都屯於烏巢。曹操連夜率軍火燒烏巢,袁紹被逼急了眼,率領所有部隊攻打曹操的大本營,但是曹操並沒有回防,而是直接去攻打袁紹的大營。袁紹得知自己的大營被曹操攻佔,自己的軍隊成了沒有糧草和大營的孤軍,無力繼續作戰,只好返回河北,在撤回河北的路上,曹操分兵十路不斷襲擾袁紹的軍隊,逼得袁紹和曹操繼續作戰,最終被曹操擊敗。過了沒一年,袁紹病死,河北盡歸於曹操。

曹操戰勝袁紹後,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軍閥。之後南下遭遇赤壁之戰,被東吳擊敗。曹操敗退回了許昌,結果又得到消息,西涼馬騰蠢蠢欲動,欲進攻長安,於是召喚馬騰進許昌面聖,進而殺了馬騰。馬騰的兒子馬超為父報仇,率領西涼精銳攻克長安,劍指許昌。曹操率領軍隊平定了馬超的叛亂,收服西涼全境。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收服了馬超,攻克了西川,西川北部的漢中太守張魯主動投降曹操。漢中全境歸附於曹操。

劉備隨即向北進攻,以黃忠為先鋒,攻克漢中要地定軍山,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決戰,最終漢中被劉備奪取。

自此,曹操再也沒有擴展過新的領地,只能是統一了中國北方。


黑天鵝之怒


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曹操任奮武將軍,起兵討伐董卓,自此開啟了他輝煌的戎馬半生。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曹操出任兗州牧,濟北一戰,迫降黃巾軍30萬,將其精銳收編為“青州兵”,成為後來作戰的主力部隊。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擊敗呂布,收復兗州各郡縣,鞏固了兗州根據地。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徹底擊敗呂布,期間討伐袁術,打擊劉表,控制徐州。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與最強大的敵人袁紹決戰於官渡,八月,許牧獻計偷襲烏巢,大敗袁紹,取得戰略性勝利,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病死,曹操渡河擊敗袁譚、袁尚,平定冀州、青州。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消滅高幹,平定幷州。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北征烏桓大勝,收烏桓精銳,之後號稱“天下名騎”。

至此,曹操初步統一中國北方。

曹操的成功源於佔據天時,正是因為採納了荀彧版的隆中對,進而“奉天子以令諸侯”,注意這裡是奉而非挾!後世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更深刻的刻畫曹操奸雄的形象,在漢獻帝和一群灰頭土臉的大臣後有追兵,無人問津,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是曹操捧上了一碗肉湯。而這碗肉湯的回報就是整個北方。

史書中將曹操描繪為白臉奸臣!因為他相比於漢室後裔劉備不具有正統性,可到死曹操都是漢臣!迅速統一北方,加快了北方地區生產力恢復,人民安居樂業,所以不能簡單的拿統治者是否姓劉來區分忠奸。

他是帳前運籌帷幄的統帥,是惟才適用的伯樂,是重視農桑而割發謝罪的丞相,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魏王。

這杯酒,當祭典韋,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龐德,祭夏侯淵,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關雲長!

何等英雄氣概。





殺殺人跳跳舞


我談一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社會動盪,東漢帝國名存實亡,這時候湧現一批才子,譬如曹操,劉備一些文武。等勢力軍團割據中華大地,其中以曹操最為英勇。

他的一統北方,取決於各個方面。故事如下:

東漢末年,黃巾農民起義摧毀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和與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勢力在爭權奪利中同歸於盡,涼州軍閥董卓乘勢進入洛陽,獨掌大權,各地州郡大吏藉著討伐董卓之機,紛紛舉兵,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自此,中原地區開始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悽慘景象。

過程如下:

迫降黃巾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曹操任奮武將軍,參加討伐專權於朝的董卓,因孤軍奮戰而敗,遂欲獨立發展。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曹操操在東郡大敗黑山軍於毒、白繞、眭固,南匈奴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採納陳宮提出的趁機“據兗州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的方略,針對黃巾軍缺乏後勤供應等弱點,採取晝夜奔襲戰術,連破黃巾軍。濟北一戰,迫降黃巾軍30萬,將其精銳收編為“青州兵”,成為後來作戰的主力部隊。又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

爭奪徐兗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後將軍袁術從南陽(治宛城,今河南南陽)移駐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招降納叛,向北擴充實力,欲與割據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的公孫瓚,構成對袁紹、曹操南北夾擊態勢。曹操率部在匡亭六百里大追擊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袁術退據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稱揚州牧。徐州牧陶謙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克徐州十餘城。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陶謙退守郯縣,曹操在郯東大破曹豹和劉備的聯軍,攻拔襄賁,略地至東海。曹操徵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東郡守備陳宮對曹操不滿,於是與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迎呂布為兗州牧。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範(今山東範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穀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惇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6]此時,曹操失去了兗州,軍糧已盡,袁紹派人來勸說想讓曹操投靠他,讓曹操舉家遷到鄴縣當人質。曹操本打算答應袁紹,多虧程昱勸阻,曹操才打消這個念頭。九月,曹操回撤至鄄城(今山東鄄城北)重整旗鼓,決心奪回兗州失地。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曹操向鉅野(今山東鉅野東北)發動攻擊,斬呂布守將蔣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今山東鉅野西南)。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又欲趁機奪取徐州。謀士荀彧建議“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勸其先打呂布,以定兗州之地。曹操放棄攻徐州企圖。不久,呂布與陳宮率一萬大軍襲來,曹操預設埋伏,以一部兵力挑戰,將呂布軍誘入伏擊地域,步騎夾擊,呂布軍潰敗,逃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收復兗州各郡縣,鞏固了兗州根據地(見定陶之戰)。繼於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二月,進軍豫州(治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剿滅穎川(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治新息,今河南息縣)地區黃巾軍各部,佔領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七月,漢獻帝劉協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迎奉天子

曹操採納荀彧提出“迎奉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率軍進抵洛陽,迎獻帝移駕於許,正式遷都於此。十月,曹操擊敗洛陽諸將勢力,攻佔梁縣(今河南臨汝西南)。從此,曹操控制中央朝權,得以天子名義號令天下,並在許縣和交通沿線實行屯田,減輕民賦,增強實力。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建忠將軍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成為曹操的肘腋之患。正月,曹操南征張繡,軍至清水(今河南白河),張繡率部投降。張繡又趁曹操毫無戒備,突襲並大敗曹軍。曹操退到舞陽(今河南舞陽西北),收集部眾,擊退張繡追兵。九月,曹軍進攻在壽春僭號的袁術,梟其留守四將,迫其南逃淮南。十一月,曹操再次興師討伐張繡,攻戰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大破張繡、劉表聯軍,克取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三年三月,曹操急於消滅張繡、劉表聯合勢力,不納荀攸提出“暫緩出兵,待機破之”的建議,第三次南征張繡,包圍穰城(今河南鄧縣)。此時,曹操聞悉冀州牧袁紹將趁虛襲取許都,即撤轉而返。五月,劉表乘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今河南鄧縣東北)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示弱偽逃,巧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順利回到許都。

剿滅呂布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佔據徐州的呂布聯合割據揚州的袁術反曹,曹操於十月攻下彭城。廣陵郡太守陳登率領廣陵郡郡兵作為曹操的先鋒,進抵下邳。呂布親自率軍,屢次與曹操交戰,全都大敗,只好退守城池,不敢出戰。河內太守張楊素來與呂布友善,打算出兵相救,力不能支,於是出兵東市,遙為之勢。十一月,張楊部將楊醜殺張楊呼應曹操,但旋即為眭固所殺,眭固打算率領張楊的餘部向北與袁紹聯合。

曹操挖掘壕溝包圍下邳城。但很久未能攻克,兵士十分疲憊,他打算撤軍。荀攸、郭嘉說:“呂布有勇無謀,現在連戰連敗,銳氣已衰。三軍完全要看主將的情況,主將銳氣一衰,則三軍半志全消。陳宮雖有智謀,但機變不夠。現在應該乘呂布銳氣未復,陳宮智謀未定的時機,發動猛攻,可以消滅呂布。”於是,曹軍開鑿溝渠,引沂水、泗水來灌城。又過了一個月,呂布更加困窘,登上城頭對曹軍士兵說:“你們不要這樣逼迫我,我要嚮明公自首。但受到陳宮的制止。此時,呂布部將侯成因飲酒受到呂布責罰而懷恨在心,於十二月就與宋憲和魏續等人生擒陳宮和高順,率領部眾向曹操投降。呂布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布、陳宮、高順等人處死,收降呂布部將張遼以及泰山豪傑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曹操派史渙、曹仁擊破張楊舊部眭固,取得河內郡,把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以北。由於曹操在內線作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逐步由弱變強,據有兗、豫、徐等州,為抗擊袁紹集團準備了條件。

決戰袁紹

消滅眭固後,為了應對之後與袁紹的戰爭,曹操預作佈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佔領齊(治今山東臨淄)、北海(治今山東壽光東南)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監視袁軍。不久,張繡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解除了後顧之憂。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準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布攻佔,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佔徐州不久,淮南袁術準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袁術北上不得,嘔血而死。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洩,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曹操為了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當時袁紹虎踞冀、並、幽、青四州之地,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命大將顏良等人進兵白馬(今河南安陽滑縣),自率大軍進屯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向曹操發動進攻。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採納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河南延津北,白馬以西),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迅速趕往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顏良被關羽斬首,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命文丑、劉備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文丑。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里,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之法破解。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餘車,派大將淳于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里的烏巢。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向袁紹獻偷襲許都之計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後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軍隊人銜枚,馬勒口,換袁軍軍裝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于瓊拒營死守。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于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燬。[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曹操揚兵河上,擊破駐守倉亭的袁紹軍。

平定河北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病死,曹操渡河攻袁譚、袁尚,連戰,二袁數敗,退而固守。[25]又命鍾繇與關中軍閥馬騰等合兵,在河東大破袁氏大將郭援與南匈奴的聯軍。之後,袁譚、袁尚為爭位發生火拼。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河南安陽北)。

曹操大軍到達鄴城後,上築土山,下挖地道,發動進攻。袁尚委任的武安縣縣長尹楷駐軍毛城,以保護通向上黨的糧道。四月,曹操留曹洪繼續攻打鄴城,親自統軍進攻尹楷,擊敗尹楷後回師。又去進攻鎮守邯鄲的袁尚部將沮鵠,攻陷邯鄲。易陽縣縣令韓範、涉縣縣長梁岐都獻出縣城,投降曹操。徐晃對曹操說:“袁氏兄弟還未被打敗,未歸降的諸城都在側耳傾聽,應該表彰獎賞這兩個縣的官員,為那些城作個榜樣。”曹操聽從了,將韓範、梁岐都封為關內侯。五月,曹操毀去土山、地道,開鑿壕溝,包圍鄴城,圍圈達四十里。最初讓挖得很淺,看去好像可以越過。審配在城上看見,放聲大笑,沒有派兵出來破壞。曹操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間,挖成深二丈、寬二丈的深壕,把漳河引入壕溝,完全斷絕了鄴城內外的聯繫。城中人餓死大半。

七月,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今滏陽河)為營,在夜晚時點火告知城中守軍,城中也點火相應。審配率軍出城,駐在城北,準備與袁尚內外夾擊,衝破曹軍的包圍。曹操迎擊審配,審配抵擋不住,退回城裡。袁尚也被曹軍擊敗,退到漳河拐彎處安營。曹操於是包圍袁尚營寨,還未完全圍住時,袁尚畏懼,派使者向曹操請求投降,曹操拒絕接受,加緊部署包圍。袁尚乘夜逃走,退守祁山。曹操又進軍包圍,袁尚部將馬廷、張凱等臨陣投降,袁尚全軍潰散,袁尚逃往中山。曹軍俘獲了袁尚的全部輜重,得到袁尚的印綬、節杖、黃鉞以及衣物等,拿去給鄴城守軍看,守軍鬥志頓時崩潰。八月,審配侄子審榮打開城門,放曹軍入城。審配在城中抵抗,被曹軍生擒。鄴城遂被曹操攻破。從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據點北遷到了冀州鄴城,政令軍隊此後皆從此出,而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則只留些許官吏。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青二州平定。於是,曹操上表讓還兗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敗後,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烏桓。四月,黑山軍首領張燕率眾十萬歸降,曹操委任他為平北將軍。故安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烏丸攻鮮于輔於獷平。八月,曹操徵之,斬殺斬趙犢等,又渡潞河救獷平,烏丸奔走出塞。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攻滅高幹,平定幷州。同年,命樂進、李典討平海賊管承。

北伐烏桓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烏桓。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直指烏桓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

八月,曹軍一直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與蹋頓單于、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才倉皇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兩軍在白狼山遭遇

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烏桓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二軍相遇,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烏桓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見烏桓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動猛攻。烏桓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這時,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曹操收烏桓精銳,之後率其征討四方,號稱“天下名騎”,邊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至此,曹操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又北征烏桓,據有長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區,初步奠定統一中國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戰略態勢

所以曹操之所以能夠一統北方,和他戰術和謀士分不開的。





格物且致知


曹操做了2個大事件才真正的鞏固了自己的權利

第一個迎獻帝

就是他驅逐長安的李傕,將先帝攔在自己的手裡,這就相當於他有了政府的支持對於當時還對朝廷有赤忠之心的人是一種權利上的威攝(荀彧,劉燁,還有劉氏的嫡系)這之間不能不提的曹操之所以能在後來的官渡之戰能勝過袁紹是因為早在迎接獻帝以後就跟袁紹打了一個心理戰,他上書朝廷推舉袁紹為大將軍自己去做司徒(具體是什麼忘了,好像是司徒)這從表面上來說曹操是向袁紹示弱了,這致使袁紹把官渡之戰延後為自己爭取了準備的時間(當時袁紹謀士,沮授,郭圖等都建議袁紹興兵南下和曹操爭奪獻帝,曹操的這一步使袁紹消除了戒心)

第二個 官渡之戰

這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就是這場勝利奠定了曹操成為北方大諸侯的基礎,因為袁紹的武斷,在官渡之戰傾本陣的兵馬奇襲曹操本營,致使後方空虛使曹操成功偷襲袁紹軍的糧庫烏巢,袁紹軍大將淳于瓊孤立無援和副將蔣奇戰死烏巢被奪。從此官渡之戰的局勢傾向曹操方,再加上袁紹方將領張合,高覽率本部兵馬投向曹操,士卒間的惶恐,使本來局勢大好的袁紹方,陷入極度混亂當中,由此官渡之戰為曹操方所勝,當官渡之戰勝利以後曹操軍士氣高漲,雖然袁紹有組織了1次進攻但是如同垂死掙扎一般失敗了,就這樣曹操陸續收復,幽,並,冀,青等各州縣,再加上自己的徐,兗等地,幾年間成為了北方崛起的強大勢力這就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道路

至於,劉備,張秀,袁術,呂布這些碌碌小人,曹操動動小手指就解決了根本成為不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障礙,要非說要有的話那就是取下了作為後方的徐州。





小哥哥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喜歡分析研究歷史。喜歡遠古歷史,古代歷史,還有近代歷史,我對歷史深有研究並且很感興趣。以下是我的分享:\r

曹操一致北方的最首要的戰爭便是官渡之戰(以弱勝強的經典戰爭)。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軍與袁紹軍對峙於官渡,臨陣若定,捕捉到戰機,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致袁軍軍心大亂,然後一舉擊退對手。\r

此戰爭基本上奠定了曹操一致北方的全局。曹操這個人懂得用人之道,從此戰爭中就可以精確的看出曹操可以兼聽謀士的主張,臨危制變,決斷做出決議計劃。\r

一致北方首要戰績還有: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擊劉備,北征烏桓。\r

以上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好的認識這個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在閱讀當中能開心,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去進步,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東西。謝謝大家\r


山人遲暮史海探究


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百萬之眾攻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戰死。濟北相鮑信便前往東郡邀曹操做兗州牧。曹操遂入兗州,從壽張一直打到濟北,殺賊無算,俘獲三十餘萬降兵,是為青州兵。儘管青州兵良莠不齊,不能為戰,但曹操通過這次戰爭,一是得到了足以令天下人重視的兵力,而是名義上獲得了兗州的所有權。

 

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兗州最大的勢力之一,張邈和張超兄弟背叛曹操,迎接呂布,曹操後方大亂。到195年,穩住了陣腳的曹操先擊破了呂布,又滅掉了張氏兄弟的勢力,屠盡張氏滿門。只有張邈跑掉了,但後來去袁術處求援時也死於袁術部將之手。自此,兗州平定。

同年,獻帝出逃長安。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派曹洪迎獻帝,順手平定了潁川黃巾,同時擊破了董承和袁術的部隊,將獻帝迎至洛陽。但由於董卓之亂導致洛陽殘破不堪。於是決定遷都許縣,是為許都。自此,曹操“挾天子而令不臣”。

 

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曹操東擊來犯的袁術軍,將袁術趕回了淮南。同時南征,打下了宛城,但後來張繡反叛。

 

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復徵張繡,大敗張繡。同年,東征呂布,滅掉了呂布,拿下了下邳。

 

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西征眭固,大勝,殺眭固。同年年末,陳兵官渡,開始準備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帝黨董承謀反敗露,被曹操殺死,隨機曹操取消了十宗室國,統一了朝廷內部的聲音。當年,官渡之戰結束,袁紹大敗,傷經動骨。

 

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北擊袁紹,袁紹逃往冀州,當年吐血而死。南攻汝南,劉備逃往荊州。

 

建安七年,數次與袁譚袁尚交戰,皆勝。

 

建安九年,打下鄴城。徹底擊潰袁尚,袁尚逃往中山國。復徵袁譚,收復平原。

 

建安十年,殺袁譚。籌備北征烏丸。

 

建安十二年,北征烏丸,白狼山之戰殺敵無數,收降兵二十萬。

 

建安十三年,南征劉表,劉表病死,長子劉琮投降曹操,劉備逃往夏口。當年赤壁之戰爆發,曹操軍由於疫病大敗。止步荊州。

 

建安十六年,用賈詡計,離間叛亂的馬超和韓遂,西涼軍內訌,曹軍進攻,大勝。馬超和韓遂逃往西涼。

 

建安二十年,西征張魯,拿下漢中。至此,北方基本一統。



雜學家大文豪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政治上戰略定位準確。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軍閥之間相互征戰,民心思定。曹操採取謀士荀彧“奉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策略,把漢天子安頓在許昌,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盼頭,那就是復興漢室。從此以後,曹操打著漢朝朝廷的名義征討四方,政治上佔了先機。

其次,定都許昌以後,軍事上曹操先是剿滅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稱帝的袁術。曹操接著殺了呂布,但是後來放炮了劉備,等於徐州得而復失。

這時候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紹率先發動攻勢,兩軍對壘於官渡黃河兩岸。由於袁紹猶豫不決,曹操偷空收拾了劉備奪回了徐州。

後來曹操在許攸的幫助下終於贏了官渡大戰,接手了袁紹的青州、冀州、幷州和幽州。另外,由於袁尚跑到了烏桓那裡,在郭嘉的強烈建議下,曹操順手打敗了烏桓,絕了東北方向的後患。

到這個時候曹操統一了中東部地區,西北地區還有馬超、韓遂。因為此時發生了赤壁大戰,統一北方暫時擱淺。被孫劉聯盟打敗後,曹操又滅了韓遂、馬超,最終造成北方的統一大業,天下行程三足鼎立之勢。

總之,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下,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後剿滅了北方各個諸侯。


中原一條蟲


說到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絕對不是僥倖成功的,而是具備了一些成功的客觀條件。曹操能夠充分利用和順應這些條件,因而他在逐鹿中原的許多戰役中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其他一些和他同時起兵的州郡牧守、地方豪強,則因為不善於利用或者適應這些客觀條件,儘管曾經成為一世之雄,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曹操能夠統一北方,主要有五個重要因素:第一是由於他興置屯田有顯著成效;第二是由於他建立軍隊和建立根據地獲得成功;第三是由於他能籠絡強宗豪族和世族地主,並取得他們的支持和擁護;第四是由於他善於利用對他有利的客觀條件,如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從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政治上極大的優勢;第五是由於他在歷次戰役和長期政治生活中,鍛鍊了非凡的指揮才能,積累了豐富的統治經驗。

首先我們來談談曹操興置屯田的作用:解決了流民問題。

可以說在曹操統一北方的許多重要因素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曹操在內地推行屯田政策了。當時戰爭形勢變化不定,軍事集團要想站得住腳,除了有兵以外還要有糧。在國家統一時代,糧食的來源,全靠向農村小生產者徵收租課。自慌亂之後,人民流亡,土地荒蕪。依附於士族大家的部分佃客,對政府不再繳納租賦和服徭役。因此,割據勢力到了這個時候,經常面臨無兵可募、無糧可徵的局面。很多軍事集團並不是被敵人打敗的,而是因為缺少糧食自行瓦解的。

糧食問題固然嚴重,比這更嚴重的是黃巾起義雖然被統治階級殘酷的鎮壓了,但是兩漢以來的流民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因此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不斷髮生。曹操攝於農民起義的巨大威力,不得不首先考慮解決流民問題,這樣由政府在內地推行屯田,使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土地結合起來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土地不是問題,人民大量的遷移流浪,讓很多土地荒蕪,這些荒蕪的土地就變成了國家的公田。問題在於曹操到哪裡去找眾多的勞動力,去開墾這些荒蕪的土地,答案是通過討伐黃巾軍來獲得。曹操把這些由農民組成的隊伍收編起來,把他們編制在土地之上,強迫他們從事農業生產。這些人本來就具備豐富的生產經驗和熟練的勞動技能,因此屯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解決了軍糧問題讓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同時也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同時兩漢以來的流民問題,也暫時得到了解決,使以前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土地又建立了聯繫,社會危機暫時得到了緩和。

第二是曹操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和根據地。

最開始的時候,曹操的力量還很弱小,手下就幾千人馬,因此,只能寄人籬下看人的臉色行事。他先依附於陳留太守張邈,後來又依附於袁紹,沒錯就是後來曹操統一北方最大的對手袁紹,不過這個時候,曹操是通過給袁紹做小弟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

袁紹安排曹操去討伐黃巾軍,曹操歷盡艱險,在幾乎被農民軍擊潰的情況下,最終把青州黃巾軍主力擊潰,收編了百餘萬人口,得到了降兵三十餘萬。曹操從收編的黃巾軍中選拔精銳,來擴充自己的實力,擴大自己的隊伍,當時稱這支部隊為“青州兵”,這支青州兵後來成為了曹操轉戰中原統一北方的關鍵力量。在建立青州兵這支強有力的隊伍的同時,曹操通過討伐袁術、呂布等人,穩固了自己的根據地兗州。至此,軍隊有了—青州軍,地盤也有了—兗州。

第三是曹操籠絡強宗豪族和士族地主,取得各個階層的支持。

黃巾起義以後,在東漢王朝的廢墟上,出現了無數強宗豪族,在統治階級的混戰中,他們的力量不僅沒有被摧毀反而被加強了,其後割據一方的野心家為了擴張勢力來壓倒敵人,勢必要拉攏他們,曹操也不例外。曹操手下著名的將領的李典、許褚等人就是聚集宗族數千人投奔曹操麾下的,這構成了曹魏政權堅實的基礎。但這樣的基礎和四世三公的袁紹來爭奪天下,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於是在曹操在出任東郡太守之後,就設法拉攏士夫地主的首腦人物潁川荀彧,再通過荀彧的關係,拉攏了好多士夫大地主,如荀攸、郭嘉、戲志才、鍾繇、司馬懿、杜畿等,這樣一來,曹操所代表的階層面就變得更大了,它代表利益群體也更為壯大。用通俗的話來講,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是為了一個大的利益群體的利益在戰鬥,因此,曹操可以獲得更多層面的支持。

第四是曹操善於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客觀條件。

當時士夫大地主的莊園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依附隸屬程度正在加強,客觀上這樣正在發展的莊園經濟,對統一的東漢國家產生一種瓦解的作用。但是他們在主觀上卻希望早日恢復專制主義集權政治,來集中力量鎮壓農民起義發展他們的莊園經濟,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首先主張擁戴漢獻帝。這個時候由於李傕郭汜之亂,漢獻帝早就威信掃地,這個時候最先提出要迎接漢獻帝,確立政治優勢的人是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

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但是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而是聽從了另外一部分將領如郭圖、淳于瓊等人的意見,認為把皇帝接到自己身邊,動不動就要向皇帝請示,反而事事都受到牽制,這不是好辦法,因此袁紹沒有接受沮授的建議。

同樣的建議,不同的選擇。曹操的謀士荀彧也向曹操建議應該:“奉迎天子都許”,並告誡曹操說:“如果不先下手,失去了時機讓其他人捷足先登,以後就算想做也沒辦法做到了!”曹操便派自己的心腹之人曹洪引兵先行,接著親自趕到了洛陽,朝見漢獻帝,說洛陽破敗不適合做為都城,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並暫定許都為漢王朝的都城。並利用漢獻帝的名義任命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使自己外出征伐時,中樞的大權可以由荀彧來顛覆,漢獻帝從此成為了曹操手中的傀儡。從此,曹操發佈命令和對外征伐都用漢獻帝的名義,真正做到了“師出有名、興師問罪”的地步,取得了極大的政治優勢。

第五是曹操自己非凡的指揮才能和豐富的政治經驗。

曹操這方面的才能,在官渡之戰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從軍隊的人數上來講,曹操的軍隊要比袁紹少的多。從武器裝備和經濟力量上來看,曹操也遠遠不如袁紹實力雄厚。從雙方佔據的地區來看,曹操佔領的兗、豫二州,是四戰之地,要鞏固起來比較困難,而袁紹佔領飛河北,有山河之固,這些條件上曹操都不如袁紹。

那麼曹操有什麼優勢呢?首先他推行屯田,解決了流民問題,從而緩和了其統治地區內的緊張的階級關係;其次,“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他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第三,他拉攏了不少地主豪強和門閥士族,並取得了他們的支持和擁戴;第四,當袁紹、曹操快要進去決戰階段,軍事物資又是極為短缺之際,曹操卻聽從了趙儼等人的建議緩徵綿絹,緩和了階級矛盾,因此在決戰前,曹操是做了充分的政治準備的。在軍事上曹操的準備也十分充分,他為了避免自己腹背受敵,當機立斷在官渡之戰前,攻取徐州,擒殺呂布,逐走劉備;並選擇在荊州牧劉表在荊州和張羨相持不下無法和袁紹配合進攻自己的時候,就和袁紹決戰。

正面硬碰硬,曹操是不會有什麼優勢的,因此他選擇了守勢靜待時機,直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出現,曹操等待了將近半年之久。在看到了袁紹十萬大軍攻擊困難的情況後,出奇兵燒掉了袁紹的全部糧食,這樣一舉扭轉了劣勢,而且還佔據了絕對主動。

最後,袁紹軍內部分裂,大將張郃、高覽投降,結果全軍不戰而潰,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曹操。曹操所取得的勝利,不能不說是他主觀努力和指揮正確的結果。


多爾袞愛新覺羅


曹操統一北方

主要有五個重要因素:

  • 興置屯田

曹操統一北方的許多重要因素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曹操在內地推行屯田政策了。當時戰爭形勢變化不定,軍事集團要想站得住腳,除了有兵以外還要有糧。在國家統一時代,糧食的來源,全靠向農村小生產者徵收租課。自慌亂之後,人民流亡,土地荒蕪。依附於士族大家的部分佃客,對政府不再繳納租賦和服徭役。因此,割據勢力到了這個時候,經常面臨無兵可募、無糧可徵的局面。很多軍事集團並不是被敵人打敗的,而是因為缺少糧食自行瓦解的。

政府在內地推行屯田,使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土地結合起來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土地不是問題,人民大量的遷移流浪,讓很多土地荒蕪,這些荒蕪的土地就變成了國家的公田。問題在於曹操到哪裡去找眾多的勞動力,去開墾這些荒蕪的土地,答案是通過討伐黃巾軍來獲得。曹操把這些由農民組成的隊伍收編起來,把他們編制在土地之上,強迫他們從事農業生產。這些人本來就具備豐富的生產經驗和熟練的勞動技能,因此屯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解決了軍糧問題讓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同時也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同時兩漢以來的流民問題,也暫時得到了解決,使以前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土地又建立了聯繫,社會危機暫時得到了緩和。

  • 建立軍隊和根據地

最開始的時候,曹操的力量還很弱小,手下就幾千人馬,因此,只能寄人籬下看人的臉色行事。他先依附於陳留太守張邈,後來又依附於袁紹,沒錯就是後來曹操統一北方最大的對手袁紹,不過這個時候,曹操是通過給袁紹做小弟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

袁紹安排曹操去討伐黃巾軍,曹操歷盡艱險,在幾乎被農民軍擊潰的情況下,最終把青州黃巾軍主力擊潰,收編了百餘萬人口,得到了降兵三十餘萬。曹操從收編的黃巾軍中選拔精銳,來擴充自己的實力,擴大自己的隊伍,當時稱這支部隊為“青州兵”,這支青州兵後來成為了曹操轉戰中原統一北方的關鍵力量。在建立青州兵這支強有力的隊伍的同時,曹操通過討伐袁術、呂布等人,穩固了自己的根據地兗州。至此,軍隊有了—青州軍,地盤也有了—兗州。


  • 籠絡強宗豪族和士族地主

黃巾起義以後,在東漢王朝的廢墟上,出現了無數強宗豪族,在統治階級的混戰中,他們的力量不僅沒有被摧毀反而被加強了,其後割據一方的野心家為了擴張勢力來壓倒敵人,勢必要拉攏他們,曹操也不例外。曹操手下著名的將領的李典、許褚等人就是聚集宗族數千人投奔曹操麾下的,這構成了曹魏政權堅實的基礎。但這樣的基礎和四世三公的袁紹來爭奪天下,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於是在曹操在出任東郡太守之後,就設法拉攏士夫地主的首腦人物潁川荀彧,再通過荀彧的關係,拉攏了好多士夫大地主,如荀攸、郭嘉、戲志才、鍾繇、司馬懿、杜畿等,這樣一來,曹操所代表的階層面就變得更大了,它代表利益群體也更為壯大。用通俗的話來講,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是為了一個大的利益群體的利益在戰鬥,因此,曹操可以獲得更多層面的支持。

  • 利用對自己有利的客觀條件

當時士夫大地主的莊園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依附隸屬程度正在加強,客觀上這樣正在發展的莊園經濟,對統一的東漢國家產生一種瓦解的作用。但是他們在主觀上卻希望早日恢復專制主義集權政治,來集中力量鎮壓農民起義發展他們的莊園經濟,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首先主張擁戴漢獻帝。這個時候由於李傕郭汜之亂,漢獻帝早就威信掃地,這個時候最先提出要迎接漢獻帝,確立政治優勢的人是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

但是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而是聽從了另外一部分將領如郭圖、淳于瓊等人的意見,認為把皇帝接到自己身邊,動不動就要向皇帝請示,反而事事都受到牽制,這不是好辦法,因此袁紹沒有接受沮授的建議。

  • 指揮才能和豐富的政治經驗

曹操這方面的才能,在官渡之戰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從軍隊的人數上來講,曹操的軍隊要比袁紹少的多。從武器裝備和經濟力量上來看,曹操也遠遠不如袁紹實力雄厚。從雙方佔據的地區來看,曹操佔領的兗、豫二州,是四戰之地,要鞏固起來比較困難,而袁紹佔領飛河北,有山河之固,這些條件上曹操都不如袁紹。

正面硬碰硬,曹操是不會有什麼優勢的,因此他選擇了守勢靜待時機,直到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出現,曹操等待了將近半年之久。在看到了袁紹十萬大軍攻擊困難的情況後,出奇兵燒掉了袁紹的全部糧食,這樣一舉扭轉了劣勢,而且還佔據了絕對主動。最後,袁紹軍內部分裂,大將張郃、高覽投降,結果全軍不戰而潰,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曹操。曹操所取得的勝利,不能不說是他主觀努力和指揮正確的結果。


趙小三與戰神們


演義

曹操統一北方,首先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同漢末實力最強的諸侯袁紹在官渡開戰曹操兵馬以少勝多,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袁紹兵強馬壯為什麼敗給曹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袁紹手下謀士眾多對待戰事的主張頗多,加上袁紹生性多疑,缺少主見,對這次揀言拿捏不定,造成內耗,甚至還關押了一名著名謀士,該謀士在監中斷言:主公這次如凱旋迴來我可不死,如果吃了敗仗我必死。結果正的大敗而歸,被押謀士處斬。此後袁營幕僚雖多,都不原開口,失去了戰略步緒的合理按排。二是袁紹千萬不敢接受劉備在徐卅敗後的投靠,當初桃園三兄弟,劉備投了袁紹,關羽投了曹操,張飛佔領古城。關羽聽說大哥劉備在袁紹處,立垮赤兔馬投奔袁紹,路經官渡,當初見曹袁兩軍戰鬥激烈,曹軍被袁軍二員大將:顏良,文丑殺得即將落敗,曹操正準備退軍之際,曹操見關羽垮馬飛騰而來,曹操高興,大喊:雲長快助我,關羽見兩軍撕殺激烈,橫刀加入戰陣,曹將見有後援,對志提升設幾個回合關羽殺顏良,斬文丑戰局馬上扭轉曹軍轉敗為勝,袁軍退卻,袁紹得信劉備義弟關羽殺了他二位大將,立馬找劉備交涉,但劉備知道事情弄大了,弄得不好要死在袁紹之手。劉備拿出他一向慣用的欺騙手段,求得脫身,劉備對袁紹說:本初莫急,請聽備一言,我二弟不知緒理,幫曹操壞了你兩員大將,現在你只有讓我去見二弟關羽說他來投,你說,關羽能扺顏,文二將嗎?你雖失了二將,而關羽可以幫你直搗許昌,你看怎麼樣?但是現在你殺了我。我二弟必將為我報仇,他與曹操立盟你也同樣完蛋,為今之計,我去請關羽來投,你看怎樣?袁紹雖是一鎮諸侯,前輩幾代都是漢室重臣,袁也是世襲,心計並不機智,聽說關羽來投,確實可抵二將有餘,也不採取訪範措施,就這樣放了劉備,劉備是一向是滑頭,這一去他還會回來嗎?袁紹放虎歸山。三是袁紹外患內亂,內部諸子不和,對外在抗敵,家裡在抄架。就這樣被曹操一鼓作氣平定北方,袁軍投誠有三十多萬眾。袁氏滅亡,只有長子袁譚投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