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刘:淘宝客创业要少和同行交流

深圳老刘:淘宝客创业要少和同行交流

淘宝客创业要少和同行交流,多和用户交流。这个说法可能颠覆很多人的固有认知。

创业难道不应该多与同行交流,多取取经,少走弯路吗?其实不尽然!

一、为什么要少和同行交流?

原因一:和同行交流多了,会限制你的想象

我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人云亦云。任何事情都有一个2/8定律,做淘客也是一样。20%的人可能成功,80%的人一般或者失败,而你往往会更多的看到那些80%人散播的消息。但他们传播给你的只能是一般或者失败的经验。

2018年刚开始后妈要拉新,要减少推广位,大家一想没法玩代理了,只能玩自营用户。很多人要同行群里交流就发牢骚,说没法做了,到处打听相应的规则。有些人拼命的增加推广位到极限,有些人度日如年一样的等完三月等四月,有些人甚至断言,从此改天换地,没法玩了。没想到这个事情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单照发,券照抢。如果你天天在这些群里看着这些负面情绪,极有可能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而错失了2018的大好机会。

再比如,现在拉人裂变,大家也是各种吐槽:现在不比2016年了那会儿给礼品就行,2017年给红包也好使,现在给啥也不管用了;其实仍然有部分的人就用这老办法,一直在不停的增长,不停的裂变。只是那些少部分的20%人,没有时间在群里讨论这些。我也曾经听信别人的误导说:没有淘口令都是通过二维码和链接下单,不会有人买了。 而错失了2017年快半年多的社群机会。

你现在思考一下,你哪些地方被同行限制了想象?

原因二:和同行交流多了,你会长成同行的样子

自从某家APP提出口号:自购省钱,分享赚钱以后。所有的APP或者社群都用了这个口号,或者稍微修改一下成为自己的口号。

因此,当你眼中只有同行的时候,你会不断模仿同行,你会长得和他差不多,这样,你就没有自己的差异化,你就没有自己的定位。

无论是打造个人IP,还是产品品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自己与众不同。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事实上你很难超越你的同行,最近比较火的大X集就走了与大淘客和轻淘客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很快在行业里掀起一股热潮,让淘客赚双份佣金成为大X集另类的口号,私信我可以领取邀请码。

无论是做公众号或者APP,或者就只是建群。你都得随时思考,我如何做得与大家不同。

原因三:和同行交流多了,和用户就交流少了

我们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你和同行交流多了,你和用户交流就少,这样你就只能获得不全面的用户信息。

而用户才是你生存的根本,同行肯定不是。所以必须优先保证和用户的交流足够多。

你从同行那里也很难得到真实的用户信息。有时候是同行不告诉你,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有时候即使他们知道了告诉你的也是他理解过后的。其实,最真实的信息就在用户的嘴里,就看会不会跟你说,什么时候跟你说,说了你有没有听进去。

二、那该怎么做呢?

方法一:少关注同行,多关注用户

多和用户交流,你对用户的正确理解就会越多,你就找到你的差异化,你就能结合你自身的优势找到你的定位,你也就能成为行业第一。

紧盯用户的需求,是我们生存的根本。用户不是不想拍商品,而是找不到他们想拍的。乔布斯一直都在告诉我们:客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就需要主动发现用户需要的商品,或者多宣传刚性需求的产品,或者用话术引用户下单,甚至用免单来刺激用户下单。再从这些方面寻找资源的整合,技术的突破。业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方法二:多外出学习

多和其他行业人的交流和学习,才能创造跨界的神话,或者才能出奇兵奇招。有一个经典什么是跨界打劫商业案例:10万瓶奶茶免费送,利用送奶茶作为鱼饵,然后把用户导流到便利店,同时送你一份报纸和30元现金。对于用户来说,肯定是赚到了。

但参与的商家有奶茶、超市、报纸、理财公司。他们也能赚钱!!!下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第一、奶茶:对于奶茶来说,10万瓶免费送出去之后,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但是奶茶终究是有成本的,那么就需要找别人来承担成本,所以找来了连锁超市、报纸、理财公司分摊。这样看来,这个奶茶免费送,不但不亏而且还赚钱。

第二、便利店:用户去便利店领奶茶,为这个店导入了10万的用户,去的用户有可能会购买其他的产品。很显然,便利店赚了。

第三、报纸:免费送一份报纸,报纸成本是上面的广告商出的。广告商家获得了10万的曝光量,一份报纸好几张,里面可以放很多的商家。这样以来,报纸也赚了。

第三、理财公司:30块钱是理财公司送的,理财公司要的是真实的注册用户。如果你想要这30块钱,你就必须先投100块钱进来。但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投了100块,他会设计出更多的鱼饵来让你投更多的钱。理财公司也赚了。

这就不由得我想到今年 这个活动。本来邀请注册一个新用户你是赚40元钱的,有些人还拿这个信息还来卖一份钱,让你交10元学费,保证你学到后马上还你。不得不佩服这些牛人的整合思维能力,如果这个不算。那么那些让好友分享他的名片到群里,说加他好友给红包的案例,就不得不佩服玩得真是炉火纯青。基本原理就是:加他后真给红包,然后送免单、拉新粉赚奖励,一气呵成,最后竟然还赚了奖励,增了粉丝。而且完全免费的。

方法三:盯着用户的需求

在2018年我们群里的两次重大变化都来源于与用户的交流。第一次是做商家名片群,这个懂的人自然就懂。有个聊得很好的用户跟我说,某某公众号的用户关注以后,都直接进了名片群。混进去一看,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群维护的思路,当然后来发现这些路之不是长久之计,就主动放弃了,此是后话。第二次是做免单群,也是源于一个用户的交流。他提醒我,你看,别人群里都做抽纸的活动,相当火爆,拉个小号进群一了解,果不其然。要不说哪些500人群,月佣金上万都是怎么来呢,光听他们瞎吹,原来都是免单业务。感觉这个不错,比名片群好一点,有了方向上面的改变,再加上有很得力的人手,很快业绩连连番番。

再比如,我们系统的每次大的变化其实都源于用户提供的信息。不管是提升到帐速度、优化页面功能、简化系统规则等等,无不来源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吐槽后的倒逼。同行可不会告诉,他们天天在做这些事情。

只要你擅于捕捉用户的信息,你就会对市场变得更加灵敏。你可以想想,你的哪些灵感来源于与用户的交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