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1961年,美国开始介入越南局势为南越军队提供空中支援,其陆航装备的CH-21直升机开始大量用于越南战场。

CH-21 “肖尼”是 20 世纪 50 年代波音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的运输直升机,采用纵列双悬翼式布局,绰号“飞行香蕉”。它虽然体量大可以装载20名士兵,但是相应的其机身也高大,再加上162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在空中很容易成为越南防空武器的目标。而且由于在设计时把动力都放在了尾部,电缆和输油管线比较长,外露比较多,小口径武器都可以打坏这些设备导致其损毁。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CH-21”飞行香蕉“


为了应对越南交通不便的地形地貌,美军急需一种通用直升机来实施机降作战。于是在1963年6月,美军首次将部署在南越波莱古的第81直升机运输连的CH-21换成了UH-1的改进型UH-1B,并把该连番号变更为第119航空连。到1963年年底,绝大部分直升机运输连都换装完毕,CH-21正式从美国陆军中淘汰。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UH-1B


UH-1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制造的军用中型通用直升机,机组乘员2人,最大载员13人。机长12.62米,宽2.86米,高4.41米。动力为T53-L-13涡轴式发动机,1X1400轴马力。最大时速207公里/时,实用升限3800米。最大起飞重量4309千克,载重量1759千克,最大航程493公里,续航时间2小时30分。

航空连的成立

UH-1B的装备,不仅仅是一次武器装备的升级,更是直升机战术的升级。最直观的变化是部队名称由直升机运输连变更为航空连,相应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航空连由此前的3个运输排变为2个运输排和1个武装直升机排,每排8架UH-1B直升机,再加上连部1架预备机,全连共装备25架UH-1B。

运输排

装备8架UH-1B基础运输型,每排通常一次性可以运送6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使用初期,每架直升机通常会搭载4名美军机组人员和10名南越士兵。但是后来发现10名士兵的体重加上全部装备的重量平均为758公斤,再加上直升机附加的装甲板、工具箱、水箱、应急食品箱、以及机组的装具武器等等,飞机的总载重居然达到了3946公斤,比最大承重指标高出了952公斤。而且直升机的重心转移也超过了安全限度,容易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所以随后在搭载程序中做出了严格规定,除紧急情况外,每架UH-1B只能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战斗兵员。

武装直升机排

装备8架UH-1B武装型。UH-1的编号中U就代表了通用(Utility),因此除了运输之外,指挥控制、电子作战、战场救护、布雷等等各方面都适用。甚至在1967年之前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还没服役的时候,UH-1B装上机枪、火箭弹也可以客串一回武装直升机。

武装型的标准武器装备是XM-16,这种武器系统把XM-6机枪和XM-157七管火箭吊舱融合在一起,唯一的缺点是火箭发射管不能单独拆下来,维修和清理比较麻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XM-16武器系统


后来美军为了增强UH-1B的火力,针对XM-157的缺陷,又装备了一种XM-3火箭发射系统。新的火箭发射吊舱拥有独立的、可拆卸的发射管,而且还采用了更安全的尾部装填方式。新系统在机身两侧各有4个6管发射巢,共48枚火箭弹。它们通过飞行员或者副驾驶的8号瞄准具发射,火箭弹的发射数量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对称的一对一对发射,也可以6对一起发射,或者干脆一口气齐射24对,把所有480磅炸药全部砸向目标。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XM-3武器系统


此外在武装型的机鼻下还有一个球形炮塔,安装了一具XM-5 40毫米榴弹发射器,总备单量为150发,75发装在滑道供弹系统上,另外75发在尾舱的弹药箱。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机头的XM-5 40毫米榴弹发射器


武装型的UH-1B由于装载了武器系统,导致起飞重量达到了最大承重值,虽然机身内还有空间,但也不能再运输士兵和物质。UH-1B设计之初毕竟不是用作专业的武装直升机,武装型重心的下降增加了飞行阻力,其最大飞行速度降到了150公里/小时。这样在情况紧急时,很有可能会跟不上运输排而掉队,机动能力减弱不少。

战鹰小队

越战时为了尽量缩短执行空中突击任务所需的时间,美军于1963年年底,在每个航空连都建立了名为“战鹰小队”的作战单位,负责战备值班。“战鹰小队”通常由14架UH-1B组成:1架负责指挥的武装型,负责搭载陆航指挥官和步兵指挥官;7架运输型负责搭载作战部队;5架武装型负责护航和火力支援;1架负责医疗救护的运输型。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医疗救护型装备有担架


机降作战战术成型

美军通过对UH-1B直升机的使用,其陆航已经从1962年杂乱无章的协调总走了出来,直升机机降战术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和发展,并总结出了机降战术最重要的4个节点。

1、空中侦察

机降作战任务由野战军战术作战中心下达,航空营在收到作战任务请求后,再把任务分派到属下的航空连。通常情况下,野战军战术作战中心还会组织航空连指挥官、航空营代表和支援部队代表,共同完成一次空中侦察。

2、制定方案

空中侦察后,进出航线的选定、着陆区的情况,以及飞行编队方式、航线检查点和飞行高度这些都会确定下来。机群的队形一般根据着陆区的大小、地形和机降的需求来确定。例如通常使用率最高的是“V”字队形,这个队形易于控制,能让编队在最短时间完成着陆动作。但是当着陆区太小,需要不间断投入部队时,就会采用不断变化的跟踪队形。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队形往往是根据综合因素确定


3、行动进场

机群进场时,着陆是最重要的阶段。虽然最理想的方式是整个编队全体同时着陆,但想在实战中实现却不容易。因此在降落前是呈45度的飞行姿态,突然要扭身垂直接地,这时旋翼产生的气流会使各架直升机很难同时找到合适着陆点。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能同时进场当然最好


再就是有时受地形限制,直升机只能缓缓放下部队。例如在湄公河三角洲有些地方水深过胸,有些地方的大象草高达3米以上,一支12架的编队从第1架接地刀最后1架离开,卸载部队大约需要2分钟。假如着陆区是“热点”(突击点),就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反击,机组人员将迎来人生中最长的两分钟。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这种草高不平坦的地形就很难做到同时进场


4、离场

编队中的各架直升机会尽可能同时撤离,并从不同方向起飞离场,这样行动起来可以分散敌人的目标,避免敌人集中火力对付其中的一架直升机。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武装直升机战术的奠定

除了机降战术之外,武装型UH-1B的出现,还使美军在武装直升机的编队和战术上受益匪浅,为今后AH-1的装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武装直升机编队的“基础火力小组”就是在UH-1B武装型使用中摸索出的经验。每个小组由2架武装直升机组成,可以采用协同战术互相支援,协助运输直升机,并为其护航。在支援大型运输直升机编队时,往往会同时出动几个基础火力小组。一些小组伴随运输直升机编队护航,另外一些小组则提前到达着陆区,在编队机降前监视着陆区或进行机降前的火力准备。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机降时监视着陆区的基础火力小组


战术上由UH-1B武装型在护航中摸索出来的“持续火力投射”,后来也成为美国陆航的标准作战程序。飞行员在飞行途中每识别出1个目标,就由护航队长根据交战规则(目标是否在武装直升机系统的最大攻击范围内)决定是否实施攻击。攻击命令下达后,每个基础火力小组从目标上方掠过时,机枪都会火力全开持续泼洒子弹,必要时还会齐射火箭弹。由于飞行模式是既定的,所以开火的小组飞过目标后,后方跟随的小组会进行跟进打击。持续火力投射可以对敌方目标实施持续压制,为运输编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结语

作为世界上第一型通用直升机,越战检验了UH-1的价值。因此UH-1的总产量超过了16000架,其中约7000架曾服役于越战。可以说美军现代直升机的作战战术,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首次大量使用直升机的越战,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2500架的UH-1功不可没。

越战中的UH-1通用直升机,奠定了美军现代直升机战术的基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