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在位時間雖然僅十個月,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英主

序言:

朱高熾,朱棣長子,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從即位到駕崩,朱高熾的在位時間不到一年,但這不足一年時間的施政卻讓他收穫了非常高的評價。

就如他的廟號仁宗,古人選擇廟號時通常會根據皇帝的秉性而選擇,皇帝生前好武,廟號中會冠以“武”字,如明武宗朱厚照;皇帝若為人誠孝,廟號中則冠以“孝”字,如明孝宗朱祐樘。

因此朱高熾的廟號既然有一個“仁”字就能夠說明他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雖然他在位

明仁宗,在位時間雖然僅十個月,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英主

日子不怎麼好過的世子儲君

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其人仁慈恭孝,因此受朱元璋喜愛,將其立為王世子,而朱高熾卻不怎麼得朱棣的喜愛,因他身體肥胖,連走路都需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這一點讓一生嗜武的朱棣非常不滿。

所以朱高熾的日子是不怎麼好過的,即使是在他被立為太子儲君之後為時常擔憂著被廢的風險,他的兩個弟弟也無一日不在陰謀陷害朱高熾。

至於朱高熾能夠登上皇位的大部分原因還不在於他自己,在於他的兒子,未來的明宣宗朱瞻基,因為朱棣疼愛孫子朱瞻基,所以朱棣立朱高熾為儲君的相當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朱瞻基。

可見朱高熾之悲哀,不受父親待見,還經常受到兄弟的欺負,連皇位都是自己兒子幫忙得來的,不過縱觀朱高熾的一生,不論是靖難時期還是永樂之後,朱高熾皆展現出了他傑出的能力和優秀的品質。

傑出的能力

朱棣起兵靖難時,將守衛北平(今北京)的重任交與了朱高熾,這無疑是對朱高熾能力的肯定。守衛北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朱棣靖難是以一藩之力對抗一國,且朱棣在外征戰,將士們的父母子女皆在城中,北平城穩則前方將士穩,且北平作為朱棣的大本營,在當時的情況下至關重要。

朱高熾為沒有辜負朱棣的信任,在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圍城之際,朱高熾用不到一萬的兵馬拖住了李景隆,直至朱棣帶兵前來求援。這一戰突顯了朱高熾的指揮能力,也成為他在靖難之役中最耀眼的一筆。

  • 成祖舉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明史》
明仁宗,在位時間雖然僅十個月,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英主

朱高熾在登基之後,開始調整改革他父親朱棣在位時的一些舉政措施。

改組內閣,任用賢臣。之前的內閣閣臣雖然參預機務,但因品銜不高,所以沒有什麼話語權,而朱高熾重用楊榮、楊溥、楊士奇等人後,將這些閣臣們封為了一品高官,且這幾人均兼有六部尚書之職位,因此內閣在朝中的話語權變強,逐漸成為朝堂上的重要力。

明仁宗,在位時間雖然僅十個月,但並不妨礙他成為一代英主

發展經濟,朱棣時期雖然經濟發達,但由於朱棣數次親征,再加上南征安南、鄭和下西洋和編纂《永樂大典》的費用,明朝的財政出現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朱高熾先是叫停了鄭和的遠航行動,然後免除逃亡百姓的稅收,使他們安心回鄉勞動,又取消了皇帝徵用木材和金銀等商品的做法。

朱高熾在位雖然僅只有十個月的時間,但他在這十個月所做出的努力卻為他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打好了基礎,也奠定了仁宣之治的基礎。

而且嚴格來說,朱高熾的施政時間很長,朱棣五次北征漠北時,皆是由太子朱高熾監國。

總的來說,朱高熾是一位有為的皇帝,雖然正式在位才十個月,但這無法妨礙他成為一代英主的事實。

在朱高熾在位期間,選賢舉能、發展經濟、減少稅收,百姓安居樂業,在政治上的改革也開啟了一個由文官主導朝政的時期,為接下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