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神僧不远千里来到后赵,他真的会特异功能么?

在两晋南北朝的动荡岁月里,人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王朝政权更迭,受苦的还是战乱中的穷苦百姓。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心中怀着信念,带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笃定行走在苍凉大地上。

一、佛图澄是何许人也


西域神僧不远千里来到后赵,他真的会特异功能么?

佛图澄

佛图澄又叫做竺佛图澄大师,本姓帛氏,是西域龟兹人。九岁的时候在乌苌国出家为僧,严格遵守清规戒律,认真学习佛法,曾两次到罽宾也就是今天克什米尔地区一带学习。他也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就是要将宏大的佛法传到东土去,这比唐僧到西天取经早了三百多年。

在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佛图澄来到了洛阳传法,但是当时正处在永嘉之乱中的东晋王朝也并不安全,到处都是因为打仗留下的满目疮痍。看着这些,佛图澄弘法的心志更加强烈和坚定了。

他本来想在洛阳修建寺院,但是刘曜却打了过来,动乱之中未能如愿,便隐居在山林之中,观察着天下的变化。公元312年石勒在葛陂驻扎,准备攻打建业,石勒手下的大将郭黑略把佛图澄介绍给了石勒。石勒本来就是一个想要真正建立一番功业的人,见到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佛图澄非常高兴。就这样,佛图澄成了石勒的座上宾,在后赵进行了弘扬佛法的活动。

在后赵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八日佛图澄圆寂,活了117岁。弘法就要修建寺院,有了石勒的支持,佛图澄每到一个州郡就要修建寺庙,共修建了893座。


西域神僧不远千里来到后赵,他真的会特异功能么?

佛图澄沥酒灭火(敦煌壁画)

这样一位大德高僧,定有很多人追随,佛图澄的徒弟大概有数百人,而门徒更是数以万计,这些徒弟和门徒中出来的高僧也很多。

除了高深的佛法,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佛图澄的特异功能,敕龙取水、察铃音知吉凶、假死脱身等神技让人们感觉就像是神仙下凡一般。我觉得佛图澄有些神技是因为其知识渊博、掌握了事情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出来的,有些应该就是魔术戏法。

二、佛图澄和石勒、石虎的交往

在佛教刚传入中原发展的早期,因为世俗社会比较主流的还是玄学道学思想,僧人和世俗统治者更没有机会交往,他们的传教活动也比较单纯,大多面对社会下层的穷苦人。佛图澄有与石勒交往的机会固然可贵,比如西方某些宗教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统治阶级的支持,佛教要想在中原大地发展,抱住石勒这条大腿可以事半功倍。

然而佛图澄并不是简单的浅陋者,他要把自己弘扬的大法真正传到人们内心里,所以首先要取得石勒的信服。当

时因为征战,石勒杀人很多,佛图澄就“悯念苍生,欲以道化勒”,不顾自己八十多岁高龄,“策杖到军门”劝说石勒,减少杀戮无辜。当然,佛图澄这么要求也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为石勒预测了很多次敌人发起的攻击,为石勒打仗提出很多高明的意见,再加上玄乎的魔术,石勒已经成为了佛图澄的忠实粉丝,当然会听他的劝说。

其实就像我前文说过的,这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神算子,而是佛图澄从客观事物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随着帮助石勒取得 一个个胜利,石勒对他更加敬重了,为他上了“大和尚”的尊号,任何军国大事都要来征求他的意见。


西域神僧不远千里来到后赵,他真的会特异功能么?

石勒见佛图澄之图

石勒死后,石虎夺了石弘的皇位,迁都到邺城。“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下书曰:“和尚国之大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匪及,何以旌德?”佛图澄被石虎当做国之大宝,比石勒更加尊重,在朝会上只要佛图澄一到,所有人都要起立。虽然经常打交道的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石虎,但佛图澄总是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佛法,客观说还救了很多无辜人的性命。

三、佛图澄在民间的影响

因为关于佛图澄的种种神奇传说,再加上石勒和石虎对他的崇敬,普通百姓也十分敬畏,民间有“莫起恶心,和尚知汝”的说法,佛图澄的无限目光俨然成为了紧箍咒或者监视器。而这样的崇敬并不只是因为一些小把戏伎俩唬人得来的,佛图澄还是水利专家和神医。现在邢 台市有碑文记载:“石勒时旱,干泉,……佛图澄咒龙取水,三日水出雨降”,这件事与《高僧传》里记叙的基本相同,更进一步印证了佛图澄在团

兴修水利的事实。佛图澄还用同样的方法在石井岗兴修了水利。这只是佛图澄对地址水文学有一定的研究,知道在哪里打井可以出水,关于降雨就是懂得大气天气学。要是他能够潜心发展科学,我觉得可以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也不一定呢!

除了自然科学,佛图澄还精通医术,甚至能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石虎有子名斌,后勒爱之甚重,忽暴病而亡。已涉二日,勒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生。大和尚,国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经佛图澄诊治,“须臾能起,有顷平复。由是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佛图澄就是这么厉害,赶上华佗扁鹊了,在他的眼里只有病人,没有王公贵族和下层农民之分,为穷苦的人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他还把自己的医术传给一些弟子,继续为人们服务,而且分文不取。


西域神僧不远千里来到后赵,他真的会特异功能么?

佛图澄

有苦难的地方就有需要抚慰的心灵,而佛教就是这样一种温和的抚慰剂,给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十六国时期是中原佛教大发展的时期,而佛图澄真是先行者。当然也有人反对佛教传播,但佛教信仰是广大人民群众所选择的,是势不可挡的。

不光佛图澄自己是一代高僧,他的弟子中也有很多宗师级人物,如道安、僧朗、竺法雅、法首、法祚、法常、法汰、道进、僧慧、法和等,其中道安后面成为了誉满天下的一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本无宗,还有僧朗受到前秦王苻坚、后秦王姚兴、南燕王慕容德、东晋孝武帝、北魏拓跋圭的敬重,南燕王慕容德授于僧朗以东齐王之称号。

总之,西域远道而来的神僧佛图澄是一位值得称颂的一代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