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能被称为总理二字的人,身上肯定有与众不同的才华,又或者是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自然而然也应该获得衣食无忧,哪怕身处在战争的年代也不应该会穷的叮当响,连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当真是两袖清风。然而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在他去世之后还被告上了法院,是因为没有钱去还生前所欠的债务,然而这位总理的名字就叫

段祺瑞。想必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段祺瑞这个名字吧,然而若是听到或者看到北洋军阀这四个字的话,大家应该又都不会陌生了吧,而这位中国的总理就被称为残暴的北洋军阀的代表。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在当时,全中国举国上下实行了票选活动,段祺瑞就在里面,最终的排位是第四。这其中的第一名就是孙中山,也就是当时的国民大总统。第二名便是领导新文化大革命的领袖陈独秀。第三名便是北大的校长蔡元培。这前三名在当时,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当时的第四位也就是段祺瑞,却不被人知,还被世人们扣上北洋军阀,残暴统治的带头人的帽子。然而这段祺瑞背着那么大的一个黑锅,却几次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所建下的空气更是不可言谈。

段祺瑞在他十七岁那年身上揣了一块银元,在连鞋子都没有的穿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步行走了十几天,将近千余里的路,来到了山东的威海,目的是去找他的叔父,当时他的叔父便在山东威海的军营。这个胸怀壮志的少年第一次出远门,鼓起了莫大的勇气,独自走了千余里路,见到他叔父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叔父,我想要当兵。就从这里开始,这位年仅十七岁岁的少年便跟着他的叔父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在战场上冲杀,从来没有因为年龄小而恐惧过,与此同时还跟着叔父学习排兵布阵等一些军事。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段祺瑞在他二十岁的那一年,当时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也正是这一次段祺瑞凭借他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洋武备学堂。进入学校之后,他被分到了炮兵科,从这里开始,他便对打靶一往情深,十分刻苦的训练,最终达到了百发百中的效果。就有一天恰逢李鸿章到炮兵科去视察,一连看到好几个学生都打不中吧,全是拖把,李鸿章越看越生气,眼看着脸都黑成一块炭了。

正在这时段祺瑞连着打了几枪,没有一颗拖靶的,也正是段祺瑞这一次的表现,被李鸿章牢牢的记在心上。没过多久,段祺瑞便获得了与其他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深造的机会,段祺瑞在德国兵工厂深造期间所表现出的才华,让德国十分的看重,他们试图将段祺瑞留在德国,然而段祺瑞并没有想着留下来,学成之后就急切的想要回来报效祖国。紧接着从德国回来就又投入到军队之中,本来就十分优异的段祺瑞留学归来更是才华横溢,表现十分出众的他没过多久就成了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左膀和右臂。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八国联军杀入了北京城,慈禧皇后逃到了长安城。经过了庚子条约的赔款之后,慈禧从长安城返回京城。在返回的路途中迎接慈禧太后的大小官员以及到场的士兵们都是行的下跪礼。然而当慈禧御驾路过段祺瑞所在的地方时,他不仅没有下跪,还带着他所带的士兵一起站着。当时载沣看见这样的情况,大发雷霆,命令段祺瑞下跪迎接,否则就要拔刀砍断他的腿。然而段祺瑞依然站着纹丝不动,怒目圆睁,慈禧太后当时敢怒不敢言,因为她知道守卫京城的进军已经被八国联军基本上消灭完了,维持当前的稳定,需要靠的就是新军,这时候慈禧太后也害怕激起了病变,所以宽宏大量网开了一面,对这事情没有追究。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等到慈禧去世之后,载沣称王,段祺瑞仍然不行下跪之礼,也正因为这一点,他被当时的贵族们所排挤,还被解除了兵权。但是在这个期间,他却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着保定军区军校的校长。一直到袁世凯掌权的时候段祺瑞才又被重新的重用。尽管如此,在袁世凯当权的时候,他仍然不行下跪之礼,可袁世凯一样重用他。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在清朝亡国之后,袁世凯便担任了第一任中华民国的总统,段祺瑞就担任总理这一职位。可没过多久,袁世凯一心想要称帝,段祺瑞次去劝告袁世凯,可袁世凯硬是油盐不进,铁了心的要称帝。无奈之下段祺瑞只好对袁世凯避而不见。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断绝和袁世凯进行来往。突然有一天接到袁世凯打来的电话,原来这时候的他已经身怀重病,且身边往日的将领们都早已不见。见到这样的状况,段祺瑞只有痛惜。段祺瑞见袁世凯这样,又一次劝说袁世凯。这一次袁世凯听了段祺瑞的良言不再做帝王。

他力挽狂澜欲救国于水火,却牵连民国惨案,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然而到了现在,面对所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之中,没有一个人记住了段祺瑞这个人。可实际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便是段祺瑞,从这里看他便是君子,袁世凯去世之后,国内一片混乱,段祺瑞总理的这一职位也被免除,紧接着张勋复辟,溥仪登基。而这时候,是段祺瑞再次担任总理,站了出来,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又一次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