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是當前全中國發展得最猛的城市,前程遠大。昨天我在 文中詳細講了。

今天展開說一說合肥的城市特點和地段價值。

中國最有希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唯一的龍頭是上海。而三個副中心城市,分別是:南京、杭州、合肥。

20年前,合肥算是邊緣城市,但隨著實力的不斷崛起,它的地位早已水漲船高。

頂層設計就明確指出,要“努力將合肥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

南京杭州都是GDP一萬多億的城市,排名在全國第10/11的位置。這也反映出中央對於合肥的期待。

它正在逆襲而上,未來絕對不輸於南京、杭州。

從2001-2017年來看,合肥不管是GDP增幅,還是人口增幅都在41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力壓深圳、鄭州、南京等明星城市。

2016年,蟄伏已久的合肥房價也出現了一輪暴漲,被稱為中國樓市“四小龍”之一。這其實也是它實力增長的表現。

樓市黃大大最擅長地段分析,這回我們好好聊聊合肥。

這座加速崛起的特大城市,中軸線已經呼之欲出,未來十年如何投資佈局?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共管轄4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中心城區面積486.6平方公里。

2016年5月,國務院批准了《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這份規劃明確了合肥的空間佈局,其中心城區主要向南、向西發展,適當向北、向東發展。

因此,關注合肥樓市投資,必須首先明確,城市發展的重點方向。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首先說說市區東邊的瑤海區。

這個區是合肥作為全球新型顯示面板之都的支撐,大名鼎鼎的京東方就落戶在這裡。

不過瑤海區的房價是幾個區當中最低的,二手房價大概是1萬2。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合肥官方的城市定位中,瑤海區的主要功能是“傳統工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

簡單概括,就是給市中心做配套的,所以級別較低,勢能較弱。

其次說說北邊的廬陽區。

廬陽區是合肥的老城區,傳統的市中心,配套完善。這裡也集聚了各類都市型產業,很多金融類公司都把總部放在這裡,像華融消費、正奇金融、全國第五家資產過萬億的城商行徽商銀行等。服務業很發達。

有數據顯示,2018年廬陽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8億元,其中服務業增加值754.61億元,佔GDP比重高達86.8%,非常了不起。

這裡以前還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所以廬陽區的官網上,就自稱是安徽全省的經濟、文化、金融中心。這個說法人家是有底氣的。

不過從投資的角度講,廬陽區並不是最值得押注的。

前面已經說到了,合肥中心城區的規劃,主要向南、向西發展,適當向北、向東發展。

所謂適當發展,只是兼顧一下的意思。

合肥重心往南邊的巢湖發展,廬陽區卻在相反的北方。

所以,它未來註定不會得到最多的資源傾斜。因為老城區的土地承載能力有限,舊改成本也很高,很難搞大規模的更新建設。

雖然它現在是傳統的市中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在著老化的風險。

這在中國的城市發展史上是經常發生的,一旦脫離城市的重點發展方向,就有可能會沒有太多新興產業導入,就業人口減少,居民越來越老,房價漲幅落後於其他地方。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相對而言,西邊的蜀山區,投資價值要高一些。

蜀山區有三個重要的板塊:政務區、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區。

其中,政務區已經發展成熟了,所以新樓盤不多。經濟開發區的城市界面比較一般,因為主要是搞製造業的,到處是工廠,貨車多,對於居住品質要求高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嫌棄。

高新區則一直還在拉開骨架。在合肥的規劃當中,所謂的“向西發展”,就是以高新區為核心向西拓展,把它建設成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城市未來發展新增長極。

從地圖上看,大概就是下邊這個位置。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目前高新區往西土地資源充沛,很多都已經平整好了,兩邊的公路也建好了,四通八達,呈棋盤分佈。只要有好項目就可以掛牌出讓使用,乾淨利落,拆遷都不用弄。

這是高新區非常大的優勢,畢竟,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啊。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未來這裡的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也相當不錯。地鐵2號線已經通了,此外還有規劃中的4號、7號、8號線,可以直通市中心。

而且,高新區不是像經濟開發區那樣,搞純粹的製造業,而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

因此,高新區擁有一大批知名的領先企業,比如科大訊飛、科大國盾、四創電子、華米科技、陽光電源、科大國創、安科生物等。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是有重大突破的,擁有中國聲谷和量子中心兩大品牌。

我們投資最怕的就是跑到一個遍地工廠的地方,這種地方藍領比較多,消費力就不太夠,對樓市支撐力很弱。

而合肥高新區,屬於產城融合的區域,研發人員、技術人員不在少數,這個片區的購買力相對來說就比較強。

正因如此,蜀山區很值得關注。

但是,從長遠的投資價值來說,蜀山區還是不如南邊的包河區。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包河區絕對是合肥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期的“天之驕子”。

它處於合肥的市區南邊,合肥把最最重要的幾個發展平臺——合肥南站、合肥中央公園和濱湖新區,全都佈局在這個方向上。

2006年,合肥在市中心往南十幾公里,臨近巢湖的地方,劃出一大塊土地。

這就是濱湖新區,從開發建設到現在,已經有十來年的功夫了,漸漸成熟。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安徽一直想把它申報為國家級新區,類似於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那樣的地位。

目前全國國家級新區數量只有19個,足見安徽、合肥對它的規劃有多高。

雖然說到現在都還沒有申報成功,不過合肥仍沒有放棄。

因為,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合肥市最大的名片之一。全國省會城市當中只有合肥才有這麼大一個湖,如果能夠濱湖而居,就能大大提升合肥的城市獨特性和品牌認知度。

在2009年8月的時候,合肥開工第一條地鐵1號線,計劃把濱湖新區跟合肥火車站連在一起。其實當時濱湖新區剛起步,什麼都沒有,但合肥就是要把最好的資源都給它,希望能夠儘快的拉動人氣。

這些年來,合肥也一直在給它導入最好的產業,包括國際金融後援基地、文化產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等。

通常來說,我對於新區都是比較謹慎的。因為很多城市規劃的新區後來都失敗了,成為鬼城。

不過,濱湖新區很不一樣——

第一,2016年3月,國務院批准安徽省委省政府搬家,從老城區搬到這裡來。全省政治中心都搬過來了,可見安徽真的是舉全省之力在發展濱湖新區。

第二,安徽省委書記、省長兼任濱湖新區建設小組的組長。對於一個新區來說,這樣的規格是很高的,放國內來說都比較少見。

第三,濱湖新區距離傳統市中心只有15公里,開車也就半小時以內,不算遠,可以跟市區連片發展。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除了濱湖新區,包河區的另一個重點板塊:合肥南站,也可以重點關注。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裡被定義為全市的四個市級中心之一。合肥打算利用它的綜合交通優勢,打造成集合商貿、辦公等功能在內的商務區,也就是類似於高鐵新城的概念。

目前周邊出現了很多商業配套,酒店、餐飲、購物廣場、寫字樓、住宅等,商業氛圍以及辦公氣息越來越濃厚。

應該說高鐵新城的概念並不新鮮,全國各地都是這麼玩。

那我為什麼還看好這個板塊呢?

因為合肥南站具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從區位來看,合肥南站位於城市的幾何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區位條件非常好,有利於吸引總部經濟落地。

這是很多城市的高鐵新城,都沒有的獨特優勢。

這一點跟上海虹橋是很像的。虹橋為什麼能夠成為上海的CBD?有一個原因是,虹橋是全國極少有的同時擁有高鐵,機場,地鐵在內的超級交通樞紐。

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是交通平臺,還有極佳的交通優勢成為總部經濟基地,互聯網公司和世界五百強如果把公司放在這裡,他們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在十幾分鍾內就能坐上高鐵飛機,去往全國全世界做生意。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虹橋位於主城區,位置不算偏遠,並不是生產要素流動的末梢,所以別人才願意過來。

很多城市的高鐵都落在遠郊,城市的邊緣地帶,最後就搞不成。而合肥南站就在城市的幾何中心。

如果我們把老城區跟濱湖新區連起來,這條發展帶其實就是合肥的中軸線。

合肥南站就在這條中軸線的中間,屬於核心中的核心。

所以,合肥南站完全有條件,打造成面向長三角區域產業對接與合作的平臺,創新創智、綠色低碳的活力中心,成為合肥經濟的發動機之一。

而高新區就是因為不在這條中軸線上,所以投資價值要往後排。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包河區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點板塊,是中央公園。

它位於合肥南站的南邊,兩者距離特別近。

之前這裡是合肥的老機場駱崗機場。2013年5月底,新橋國際機場建成啟用,駱崗機場同步停止通航,這塊地就空出來了,面積特別大。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想要把它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體量相當於2.5倍紐約曼哈頓的中央公園。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把它簡單理解成一個公園。

我們來看看下邊這張圖,這是中央公園的設計方案之一,主要業態除了公園之外,還有總部基地、研發、辦公、居住等。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在合肥的規劃中,未來中央公園是面向全球的國際化舞臺,集商務辦公、會議會展、休閒娛樂、生態公園、高鐵樞紐、地鐵換乘等城市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會客廳,是合肥的對外窗口和新地標。

以後這裡的交通會很方便。

因為合肥規劃了3條軌道途經中央公園,分別是1號線、4號線、5號線。而且它本身就在高鐵站旁邊,更是四通八達。

2017年11月,合肥敲定了《合肥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裡頭有句話特別關鍵,合肥市將打破城市單中心結構,形成“1-4-7”三級多心的主城區中心體系。這個1,就是整合高鐵站與駱崗機場一帶,形成城市主中心。

換句話說,合肥高鐵跟中央公園兩個板塊,未來就是合肥的CBD片區。從區位來看,它們位於城市中心,確實有這個條件成為新舊消費力轉換的樞紐:往北,是沉澱了城市記憶、配套完善的老城,往南,是蓬勃興起、大氣磅礴的新區。

目前這裡還算是窪地。我專門去找了鏈家的數據,中央公園板塊的二手房均價是1.7萬,而蜀山區的政務板塊是2.4萬,廬陽區的老城板塊是2.2萬,相比之下低了大幾千塊,未來漲幅空間可觀。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合肥樓市正在逆襲而上,未來不輸南京、杭州

截至目前,很多品牌房企已經進來拿地了,包括萬科、碧桂園等。

有人就認為,如果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合肥的重點是政務區,第二個十年是濱湖,那麼第三個十年就是這一片了。

從合肥南站、中央公園,到濱湖新區,合肥的這條城市中軸線,絕對是未來的黃金走廊。

如果你想在合肥投資買房,記住樓市黃大大的推薦,看這一篇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