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疫情终将结束,我们终将胜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在新冠疫情下,我们响应着国家号召,已经宅在家里长达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我几乎足不出户,每天走的路就是沿着小区里的巷子反复绕圈,耳朵里塞着无线耳机,漫无目的地听着。

自从2016年硕士毕业以来,我就再也没有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假期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如何好好规划下这段时间,所以日子过得很混乱,很没有目的,很不太充实。不过幸好还有书籍,幸好在这段时间里,我还能找到几本我想看的书,所以今天我就将它们介绍给你们。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向我们讲述了真正的达·芬奇是什么样子的。

去年是列奥纳多·达·芬奇逝世五百周年的日子,五百多年过去了,这伟大艺术家给我们世界带来的不光是一幅幅伟大的画作,还有他对这个事件多项领域的探索,以及探索深处的好奇求知的精神。

“可饮泉水者,不饮瓮中水”。列奥纳多主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知识。在一个二手知识随处可及的时代,或许我们应该向列奥纳多学习如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获取一手经验,用你的双眼和双手去亲自发现,与拿着手机消费别人的成果不可能是同样的感受——省事从来都有代价。

列奥纳多的一生就是求知的一生,他的很多发现未必能够付诸实践,也未必对他的生活创作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列奥纳多是幸福的。也许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保持求知欲,对一切保持好奇,拥抱神秘、拥抱实践、拥抱知识。




鼠疫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他们要么无缘无故地感到痛苦,要么无缘无故地怀抱希望。”

像极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心境。我们深陷疫情中无法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而我们又对回归正常保持期待。在新冠疫情之下,没有一本书能像《鼠疫》这样适合现在的我们来阅读了。

《鼠疫》讲述的故事也不是很复杂。位于北非的阿赫兰城发生了鼠疫,历经数月封城,平均每周数百人的死亡,最终人们战胜了鼠疫。书中刻画了鼠疫中诸多人物形象,他们在整个鼠疫中扮演者属于自己的角色。

在鼠疫中,阿赫兰城里人们的生活状况,可能就是我们面对灾难时的缩影。要了解一个城市,较简便的方式是探索那里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恋爱、如何死亡。在阿赫兰跟在其他地方一样,由于缺乏时间,也缺乏思考,人们不得不相爱而又不知道在相爱。而鼠疫改变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的人原来的面貌。

最终人们战胜了鼠疫,但我想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是:“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来警示。




影响力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对于这本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完之后依旧觉得不过瘾,总觉得少了什么。为此我还专门花了半天时间整理了关于这本书的笔记,长达五千多字。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拿起这本书再次阅读,而这一次感觉还会更加深刻。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阅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了解这些心理秘笈,对照着自身存在过的问题,避免重蹈覆辙。如果说读书无用,可能有的时候是我们没有充分运用好书中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历史的温度4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从历史的温度第一部开始,我已经整整追了4部了。相比于公众号里的文章,我还是更喜欢在微信读书里阅读成册的书籍,这样的读起来更系统,更有感觉。

书里记录的每一个人,无论曾经身居高位,还是穷困潦倒,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梦想。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馒头大师张玮是真诚的,这里的文字是动人的,期待以后的每一篇!




看不见的城市



疫情之下,幸好有这五本书相伴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波罗说。“也许,我不愿意全部讲述威尼斯,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城市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

讲真的,我真的没有读懂这部作品,但通过书中字字珠玑的文字,我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功底和伟大。这里就摘抄几句,供大家欣赏。

今日的都市更具魅力,因为只有通过她变化了的今日风貌,才唤起人民对她过去的怀念,而抒发这番思古怀旧之情。

“你是为了回到你的过去而旅行吗?”可汗要问他的话也可以换成:“你是为了找回你的未来而旅行吗?”马可的回答是:“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你放眼大量街巷,就像翻阅写满字迹的纸页:城市告诉你所有应该思索的东西,让你重复她的话,而你虽以为在游览塔马拉,却不过是记录下她为自己和她的各部分所定下的名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