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木:試論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合力理論

編者按:在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中,我們看到了階級鬥爭畫面的細部,從而獲得了這幅畫面的綜合的和立體的效果;我們在歷史的推動力中,不僅看到了經濟力的細部一一貿易、金融等,而且還看到了上層建築的細部一一國家權力、法、宗教、哲學、藝術等,從而獲得了其中諸系統獨立運動的同時所進行的相互作用的綜合的和立體的效果。


張文木:試論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合力理論

說明:本文刊發於《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

在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時,深深為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所吸引,感到它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恩格斯明確的歷史合力理論,是在1890年9月間致約·布洛赫和致康·施採特的兩封信中提出來的。恩格斯這樣寫道:

【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單個的意志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而由此就產生出一個總的結果,即歷史事變,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因為任何一個人的願望都會受到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所以以往的歷史總是象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於同一運動規律的。但是各個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個都希望得到他的體質和外部的、終歸是經濟的情況(或是他個人的,或是一般社會性的)使他嚮往的東西——雖然都達不到自己的願望,而是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從這一事實中決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於零。相反地,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1]】

恩格斯的這個思想——我理解——有如下含意:

1、歷史事變是諸種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所致的結果;

2、在這個合力中,每種力量都對這個結果有所貢獻;

3、這個結果是自覺的力量和不自覺的力量的統一。自覺的力量是各個人的意志的總合,不自覺的力量是作為一般自然過程的歷史必然性。這種不自覺的力量在歷史領域總是採取自覺的力量的表現形式,而自覺的力量中的每一局部在歷史的結果中總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而是融合在一個總的合力。合力就是歷史必然性的表現。

4、不管單個人的意志多麼多種多樣,它們都只能最終是其經濟利益的表現形式。因此,經濟利益是分析這個合力的鑰匙。

張文木:試論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合力理論

與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文章比較起來讀,就會使人明顯地看出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與以前的文章既有內在聯繫的方面:這就是以經濟的變更作為社會變更的基礎,又有相互區別的方面。前者表現為它們都是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後者則是前者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馬克思、恩格斯前期和中期的著作中,比較明確地著重強調經濟力景和階級鬥爭的力量在歷史進步中的作用。比如《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把“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歸結為階級鬥爭的歷史,而社會的每次改造都是這種鬥爭的結果。從當時的時代背景看,由於工人階級的貧困化加劇,階級鬥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強調經濟、強調階級鬥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把它們絕對化,都是必要的。但是,作為宣言性的戰鬥鼓勵和嚴謹和冷靜的思考畢竟還不是一回事。到了八十年代西歐資本主義和平發展為恩格斯提供了可以暫時與具體事物較遠,從而可以冷靜地觀察事物本質的社會條件。在這一時期,恩格斯的著作基本上可分為三類:一是幫助各國社會主義黨和社會主義鬥爭的信稿;二是總結性的,包括為完成馬克思。願和遺稿的工作。這些著作的代、表作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前者可以從中看出馬克思《〈古代社會〉筆記》的思想脈絡,後者也可以尋出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吩提綱》的蹤跡。恩格斯《關於共產主義同盟的歷史》是一部留給後人研究的關於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開端的提綱式的記錄,第三類是發展性的,比如《自然辯證法》。顯然,恩格斯關於歷史合力的理論是屬於這一類研究和思考的結果。和平的歷史環境是科學研究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這樣的環境也使恩格斯這一時期著作具有更多的理論色彩。這樣的特點使我感到,研究恩格斯這一時期的思想有著特殊的意義。歷史合力理論就是這一時期的思想財富之一。

張文木:試論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合力理論

與馬克思的理論活動比較研究,明確地和完整地提出歷史合力的理論應屬於恩格斯的貢獻。雖然馬克思時常在自己的著作中閃耀出這方面的思想光芒,比如《路易·波拿巴霧月十八日》以及資本論中的,平均利潤率理論都是合力思想的優秀的運用。但是,具有某一思想是一回事,而把這一思想上升為理論則是另一回事。馬克思的工作偏重,使他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從理論上去完成後來為恩格斯所完成的理論任務。

恩格斯具體產生歷史合力的理論萌芽在什麼時候,這裡無從談起。但產生這種思想確是很早的事。這可以追溯到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霧月十八日》和《資本論》中的平均利潤率理論的完稿。可以肯定,這些著作中的合力思想閃光是馬克思想中一致的地方。然而,恩格斯合力思想的理論(不是思想!)萌芽的明確表現是在1873至1883年即在恩格斯正式提出合力理論的十至二十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這樣寫道:

【自然科學證實了黑格爾曾經說過的話(在什麼地方?):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終極原因。[2]】

藉助於對自然科學的成果的研究,恩格斯看到入類歷史的重大事變往往是——與自然科學中的現象一樣——諸種力量共同作用於社會的結果。這諸種力量不應僅理解為諸階級的力量的總合,而應理解為既有階級鬥爭,也有意識形態,經濟等等力量衝突的總合。

我們看到:儘管恩格斯這時的合力思想的表述是藉助黑格爾的思想材料為手段的,但不管怎樣,合力思想的理論萌芽顯露了。在《自然辯證法》寫作停止後第三年即1886年,恩格斯在其名著《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進一步發展了歷史合力理論,他寫道:

【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都不管這種歷史的結局如何,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影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是歷史。因此,問題也在於,這樣許多個別的人所期望的是什麼。願望是由激情或思慮來決定的。而直接決定激情或思慮的槓桿是各式各樣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動機,如功名心,“對真理和正義的熱忱”、個人的憎惡,或者甚至是各種純粹個人的怪癖。但是,一方面,我們已經看到,在歷史上活動的許多個別願望在大多數場合下所得到的完全不是預期結果,往往是恰恰相反的結果,因而它們的動機對全部結果來說同樣地只有從屬的意義。[3]】

很明顯,恩格斯此時已從理論上完整地表述了歷史合力思想。正如馬克思在經濟領域成功地運用合力思想提出平均利潤率理論一樣,恩格斯運用合力思想在歷史領域也出色地提出了歷史合力理論。(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這兩個理論儘管所描述的對象不同,但它們所揭示岀的是同一個規律,而且如果撇開対象的差異,它們的表現簡直大相似了。)然而,對合力思想本身的哲學的論證和理論的論證,卻是由恩格斯完成的。

張文木:試論恩格斯晚年的歷史合力理論

“合力”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力學概念即指若干個力(或連續分佈的力)同時作用於一個物體,它以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與另外一個力單獨作用時相同,則這個力就是它們的合力。例如,輪船同時受到推進力和水力的阻力作用,它們的合力等於二者之差。這個合力既不等於推進力,也不能於水力的阻力,更不等於二者之合,而是二者抵銷後所保存下來的那種力。這種力不能簡單地把它看作原來諸種力的殘餘,而應看作是具有新質的力,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辯證法時,把物理學中的“合力”概念引入歷史學領域,把物質運動中諸力相互作用所表現的結果,用於對人類社會運動各種社會力量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的歷史事變的考察和研究。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寫作後的四年即1890年9月和10月的兩封信中,恩格斯不僅正式地提出歷史合力的概念,正式宣佈它為一種理論,而且,為這種理論提供了哲學論證和豐富的史實。

恩格斯在1890年9月致約·布洛赫的信中正式地提出歷史合力理論(見本文開篇的引文)繼而在10月27日致康·施米特的信中為這個理論進行了豐富的論證。他寫道:

【凡是存在著社會規模的分工的地方,單獨的勞動過程就成為相互獨立的。生產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東西。但是,產品貿易一旦離開生產本身而獨立起來,它就會循著本身的運動方向運行,這一運動總的說來是受生產運動支配的,但是在單個的情況下和在這個總的隸屬關係以內,它畢竟還是循著這個新因素的本性所固有的規律運行的,這個運動有自己的階段,而且也反過來對生產運動起作用。[4]】

恩格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認為:歷史運動歸根結底是以經濟運動為基礎的。但是其他社會實踐一旦形成獨立的分工,它就會形成自運動及其獨立的運動規律。這種運動及其規律既從屬於經濟規律,又不能為經濟規律所代替。他們是在總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其經濟規律和歷史規律的,恩格斯還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轉換關係來說明這種合力的效果。他寫道:

【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即使在這一領域內,儘管各個人都有自覺期望的目的,在表面上,總的說來好象也是偶然性在支配著。人們所期望的東西很少如願以償,許多預期的目的在大多數場合都彼此衝突,互相矛盾,或著是這些目的本身一開始就是實現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實現的手段的。這樣,無數的個別願望和個別行動的衝突,在歷史領域內造成了一種同沒有意識的自然界中佔統治地位的狀況完全相似的狀況。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是行動的實際產生的結果並不是預期的,或著這種結果起初似乎還和測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後卻完全不是預期的結果。這樣,歷史事件似乎總的說來同樣是由偶然性支配著的,但是,在表面上鬥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5]】

恩格斯還舉了大量的經濟現象如產品貿易,金融市場,上層建築如國家權力、法、宗教、哲學等等在人類歷史上作為獨立運動形式表現的對社會發展的交互作用力——在這裡(見《恩格斯致康·施米特》)還提出了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從而揭示出人類歷史是怎樣在合力中前進和發展的。他指出:“整個偉大的發展過程是在互相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雖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其中經濟運動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決定性的),這裡沒有任何絕對的東西,一切都是相對的。”[6]

與馬克思、恩格斯前期[7]的歷史發展動力理論相比較,可以看岀,恩格斯的合力理論是以前的歷史動力理論的必然發展,而且也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展現了早在19世紀四十年代就提出的階級鬥爭是有階級社會以來的歷史動力的理論。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歷史動力中,在理論上更多地強調經濟的作用和階級鬥爭的作用,而在恩格斯晚年提出的歷史合力理論時,恩格斯賦於《共產黨宣言》以及後來的歷史動力的理論以更生動、更深刻、更真實的描述。在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中,我們看到了階級鬥爭畫面的細部,從而獲得了這幅畫面的綜合的和立體的效果;我們在歷史的推動力中,不僅看到了經濟力的細部一一貿易、金融等,而且還看到了上層建築的細部一一國家權力、法、宗教、哲學、藝術等,從而獲得了其中諸系統獨立運動的同時所進行的相互作用的綜合的和立體的效果。這種效果在讀馬克思、恩格斯前期的論文和著作時,感覺是不明顯的。恩格斯在1893年7月14日致佛·梅林的信中是這樣講的:

【此外,被忽略的還有一點,這一點在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通常也強調得不夠,在這方面我們兩人都有同樣的過錯。這就是說,我們最初是把重點放在從作為基礎的經濟事實中探索出政治觀念,法權觀念和其他思想觀念以及由這些觀念所制約的行動,而當時是應當這樣做的。但是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為了內容忽略了形式方面,即洛些觀念是由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產生的。”[8]】

根據對全信的上下文的把握,我理解這裡講的內容和形式指的是歷史動力是以什麼為基本內容(要素)的,這就是經濟利益,階級鬥爭,生產力、生產方式、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和這些內容是以什麼形式所表現自身,從而使歷史運動獲得合理的形式。這個形式一一我理解——就是合力的形式。歷史事變乃是由無數個力所構成的平行四邊形,並由此產生的總結果。現在恩格斯研究了這個形式,並以理論的形態把它提到相應的地位。這是恩格斯晚年対自己和馬克思共同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進一步充實和發展。

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對於我們理解我們人類的歷史,認識當今世界進程和其中的複雜矛盾衝突,從而更好地把握社會主義進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註釋:

[1]《恩格斯致約•布洛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479頁。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頁。

[3]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244頁。

[4]《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1頁。

[5]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頁

[6]《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7頁。

[7]指成熟的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前期階段。

[8]《恩格斯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0頁。


(作者:張文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來源:《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