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昆明是座有著千年歷史古韻的城市,在這片土地上曾記錄著許多激盪人心、影響社會歷史進程的故事,雲南陸軍講武堂就是這麼一處影響中國近代軍事發展歷史的建築。這裡曾是無數軍人的成長搖籃,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家、革命家。創辦於1909年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到今年已整整 110年了,帶著崇敬和渴望瞭解中國近代軍事史的心情我們來到了位於昆明市翠湖畔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四所著名的軍校:保定軍校、東北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和黃埔軍校。他們共同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教育的發展,而且名將百出,將星閃耀,是我國最早培養新式陸軍軍官的學校之一。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歷經110年滄桑,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以原址、原狀,較完整保留下來的近代著名軍事院校遺址。1909年,清王朝為建立新軍,在原雲南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堂的基礎上創辦的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歷史影響。被朱德委員長譽為“革命熔爐”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已被公認為“將帥搖籃”。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建築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建築是歷史和文化的符號,一棟建築的核心精神一定有其歷史發展的淵源。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建築是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印刻著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進程。現存講武堂的主要建築,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中國傳統的走馬轉角樓式大院,不僅平添幾分古色古香,也顯現了講武堂當年的宏偉氣魄。整座大院呈正方形,建築外牆均為深米黃色,典雅大方。東、西、南、北樓各約長 150米,寬10米,對稱銜接,渾然一體,四角有拱形門洞可出人。南北樓為學員宿舍,南樓中部突起,為閱操樓。門簷窗簷均呈拱形,大門採用鐵柵門,樓內採用法式廊柱、雕花和線條,製作工藝精細考究,豪華舒適的建築空間呈現出法式浪漫典雅的風格。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創辦於1909年8月,當時剛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歸來的雲南騰衝人李根源出任講武堂監督,不久後擔任校長,他把國外的先進辦學理念融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建設中。講武堂的教職員大多畢業於海外士官學校,講武堂設步、騎、炮、工兵四科,還仿效西方軍隊的課程設置,以當時先進的武器為裝備,按照海外軍隊的訓練模式訓練學員。《戰術》、《築城》、《陣中要務(亦稱勤務)令》、《步兵操典》是講武堂的“四大教材”,也是講武堂各兵科的必讀教材。學員除學習基本軍事學科外,還需掌握代數、幾何、英文等普通學科。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展出的展品,每一件都曾是那個時代的重要物證。它們雖然簡陋,但在那艱苦的歲月裡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展示著中國近百年前來所走過的路,見證了先輩們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的代價尋找中國的出路。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當年陸軍講武堂制定校訓的為“堅忍刻苦”四字,並創作了系列軍歌,歌詞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據介紹,當年學員每天早晨的早操都要集中唱講武堂軍歌。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現將《雲南陸軍講武堂軍歌》的歌詞摘錄如下:

“風潮滾滾,感覺那黃獅一夢醒;同胞四萬萬,互相奮起作長城;神州大陸奇男子,攜手去從軍。哪怕它歐風美雨來勢兇狠;練鐵肩,擔重擔,壯哉中國心!正當中!

中華男兒,要憑那雙手撐蒼穹;睡獅昨天,醒獅今日,一夫振臂萬夫雄;長江大河,翹首崑崙風虎雲龍;泱泱大國取多宏,黃帝之裔天驕子,紅日中國心!正當中!”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110年前,雲南陸軍講武堂順應潮流、應運而生,秉承“堅忍刻苦”的校訓,矢志不渝、潛心辦學。至1935年,講武堂共開辦22期,畢業學員達4000餘人。為戰亂迭起的近代中國輸送了傑出的軍事人才,在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持續貢獻力量,成為人才輩出、名揚海內外的“將帥搖籃”和“革命熔爐”。從這裡走出了新中國的兩位開國元帥——朱德、葉劍英和數百名國家軍隊的將軍而聲名顯赫。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雲南陸軍講武堂,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