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古称醴泉,是咸阳市的辖县。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此地有周醴泉宫,因此得名。在上古时期,这里又被称为寒门,相传黄帝就是在这里升仙。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至今礼泉县已有1797年的历史。盛唐时的两位帝王唐太宗、唐肃宗都选在这里安葬。
71年,礼泉县在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时,准备将郊外的空地上的3座小土山移走。就在此时,当地村民围了过来,说这土山下埋着大将。施工队立刻找来了考古队,对这里勘测检查。谁能想到,在这普普通通的土丘下,竟然埋葬着一代女皇武则天最不堪的一面。
这三座小山成品字结构,高有18米,占地面积也达到了3千多米。如果这是古墓,以封土的规模来看,墓主的身份一定不一般!带着这个想法,考古队开始了紧张的前期工作。很快,考古人员有了发现,在距离小山不远的地方,考古人员挖出了一对石人。石人身高有2.36米,头上戴着发冠,脚上踩着如意履,双手持剑,面露威严。这对石人让在场所有人的都明白,他们有了重大发现!紧接着,一个新的惊喜出现了,有考古队员在距离封土70米处的地方,找到了墓碑。可当人们洗去墓碑上的泥土时,墓主的身份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墓主不是旁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徐懋功。徐懋功先后历事了李渊、李世民、李治,虽然在武则天登基时,他已离世。可徐懋功依旧算是武则天成功路上的最大恩人。当初李治想要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等人都极力阻止,唯有徐懋功用一句“陛下家事”,坚定了李治的想法,也助武则天登上了皇后之位。可在徐懋功死后,他的长孙徐敬业因不满武则天临朝称制、废掉李显,找来骆宾王写《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举兵造反。这个举动让武则天大为不满,一边派人平定叛乱,一边将徐懋功挖出来发冢斫棺。不论徐敬业做了什么,徐懋功可是武则天的恩人,她真的将徐懋功发冢斫棺了吗?这个困扰世人一千多年的疑问,如今终于要被揭晓。
在清理出10米长的甬道,考古队终于来到砖砌的墓室。或许是因为墓被盗过多次,考古队的收获并不多。棺木碎成了条状,衣物也散成了灰。尽管如此,考古队仍然找到了几样宝贝。尤其是一顶三梁进德冠让考古队欣喜若狂,这种只在史书上记载的帽子,还是第一次出、班剑等500件国宝。
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病亡后,唐中宗李显继位,他重新为徐懋功修葺了陵墓。棺床上的那顶三梁进德冠应该就是李显命人重新放进去的。考古队员在墓中并没有找到陶瓷陪葬,这在唐朝墓中十分少见。想来武则天在当时对恩人徐懋功并没有留情,墓中不但没有找到徐懋功的遗骨,连陪葬都不见了。
谁能想到,对唐朝劳苦功高的徐懋功居然在死后落得这般下场。不是考古意外发现,估计谁都不会相信武则天居然对恩人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
閱讀更多 涼城讀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