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与富平文物古迹

说到陕西文物古迹,提到富平历代碑石文物,若不联想毕沅的名字,实在说不过去,他是中国少有的保护古迹受后人敬重的封建朝臣。

毕沅(1730-1797)清代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清乾隆进士,做过几个省的巡抚,尤其两次担任陕西重任,在陕西任官长达14年之久,官至湖广总督。治学反围较广,由经史旁及金石、地理。能诗善文,著述甚丰,流传至今的有220卷的《续资治通鉴》、《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山海经新校注》等。

毕沅热爱和保护国家文物古迹,对陕西乃至富平的文物古迹的传世、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从有关资料中看,举世闻名的“西安碑林”,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宗教以及文化艺术的原始记录的一座宝库,是我国碑石精华荟萃之地。对它的辛勤耕耘,也有毕沅的一功。据张致道编《西京碑林目录》记述,碑林原有北魏碑二通,隋碑一通,自唐至清,有石经石碑四十七通,共有碑石1410幢(块)。碑林有毕沅倡导、收集、保护而建成,蔚为壮观。他精通经史,喜爱金石,对金石有精湛的研究,写了两本有关陕西古迹的书,一本是《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把陕西的古迹,逐县搜集归类,说明每处古迹来历、变化情况和现状,加上自己的见解;另一本叫《关中金石记》,详细记录了陕西,包括富平县的金石碑刻,从秦汉起,到金、元止,共收集了797通石碑的资料,一一加了自己的考证和见解,足见匠心所到,是研究周秦汉唐史迹的重要文献。


毕沅与富平文物古迹

有一位英国人,在西安发现有历史名人蔡邕书写的一块“石经”,先以小贿买通守护人,答应按原型仿造一块复制品,谁料这洋人野蛇吞象,愿出巨款,要偷买这块真品,运到英国伦敦博物馆。看守人知道毕大人酷爱金石,办事严格认真,怕惹出麻烦,立即禀告了毕大人。毕很生气,骂这洋人无视中国,不识好歹。当机立断,派人运回长安碑林,加以保护,当时人们夸道“毕大人有令,洋人不敢胡弄”。

毕沅任陕西巡抚期间,遍踏全省名人墓塚,并给每个名人、帝王陵墓一一亲书墓碑,全部用了统一规格,这在我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做了一件惠及后世的大事,对国家文物保存传世立了大功。

富平境内的八大帝王陵园:汉太上皇陵、西魏文帝永陵、北周文帝成陵、唐代富平五陵陵园都有毕沅题名,知县吴六鳌立石的大型碑记;我县宫里镇小学内之北周文帝成陵前墓碑正面为“北周文帝成陵”,右首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使陕西巡抚毕沅敬书”,左下为“知富平县事吴六鳌立石”,其它均如此。我县境内之著名历史人物王翦、李光弼、符令琦等墓前亦有毕沅题名的大型石刻。这些碑石原均有砖木结构的碑楼,玲珑壮观,为陵园增添了一大景观。

毕沅善隶书,字迹雄健、丰腴、圆润。上述碑石中央之帝王庙号、陵号、历史人物之官衔、姓名均用斗方隶书题写,显得醒目、大方、肃穆,给陵园以壮阔、雄伟之气氛。清代文人宋伯鲁曾赋诗盛赞毕式书法:

“丰碑一片资防护,铁画银钩字字雄”。

新中国建立时,毕沅为富平众多陵墓所树碑记基本完好。但到了十年浩劫中,定陵、元陵及王翦墓上碑石均遭破坏、盗卖。十年浩劫后,省文物管理部门指示各地,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墓碑均进行过抢救、保护,重新树立。这些古文物古迹,我们不应等闲视之,否则,必受后世责斥。

毕沅是位饱学、爱国、酷爱文化的旧官员,性情儒雅和易,他在古都长安一次巡视,走进一寺院,寺院老僧对他热情款待,他开玩笑地问道:“一部《法华经》不知有多少阿弥陀佛?”老僧从容应道:“我一破庙和尚,生来愚钝。大人是天上文曲星,非同一般,不知一部《续通鉴》(毕的大作)有多少‘子曰’?”毕沅一愣,很是佩服老僧的机敏与思维,于是捐银把寺院整修一新。

毕沅的仕宦功名不终,死后无谥号,被革职。但在学问上,却流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