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高血壓”,你一定不陌生

高血壓是現代人群常見的三大疾病之一。調查顯示,我國有2億多人患有高血壓,發病率高達25%,而且如今高血壓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

撇開遺傳不說,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都會導致患高血壓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以下幾項要是中招了

你,你,你一定要多加註意了

患高血壓最普遍的原因

“煙槍”:“缺氧”增加心血管負擔

大部分煙是經過氣管進入肺,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部,而少量的煙經過唾液進入消化道,吸菸會造成缺氧,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血管疾病

“酒仙”:長期過量飲酒可能使血脂水平升高,動脈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發生的危險,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

“吃貨”:過剩飲食會使小血管收縮

現代人飲食普遍以高糖、高脂、高蛋白為主;脂肪過量堆積,使血液內胰島素含量增高,從而引起小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

“宅人”:肥胖加大高血壓幾率

現代人營養過剩、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肥胖的行列,肥胖人的脂肪組織大量增加,擴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環量相對增加,長期的負擔過重,左心肥厚,會導致血壓升高,加大高血壓的發生幾率

“精英”:長期壓力會使調節失調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強,壓力是高血壓最大病因。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競爭加大,假如長期處於慌張的工作或學習環境下,很容易誘發高血壓的發作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高血壓並不可怕,若是平時注意飲食,生活作息,情緒等,血壓可以很好的控制

可怕的是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

併發症

腦出血

腦中風

高血壓會引起動脈硬化,造成血管脆化,極易造成血管破裂,稍有不當就容易腦出血,腦中風

冠心病

高血壓會造成全身大小動脈硬化,一旦形成冠狀動脈硬化,每天就會生活在心肌梗塞的死亡威脅中

腦梗死

高血壓會造成全身大小動脈硬化,一旦形成冠狀動脈硬化,每天就會生活在心肌梗塞的死亡威脅中

心力

衰竭

高血壓病會導致心肌代償性肥大,造成心臟缺血、缺氧,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隨時都可能發生心力衰竭

糖尿病

高血壓會引起糖尿病,繼而引起足潰瘍,以及心血管、腎臟、神經、視網膜多處病變

腎衰竭

高血壓導致腎小球小動脈硬化,造成腎臟排洩功能障礙,水鹽代謝和酸鹼平衡發生紊亂,出現尿毒症。高血壓病併發症儘管發病急驟,病情兇險,但並不是不可預防

生活中,受某些宣傳的誤導,很多人都認為高血壓是治不好的,只能終生依賴降壓藥了

但!中醫的角度,高血壓就是人體經氣循行失常造成的,而五臟六腑在身體表面都有相應的反應區域。所以,只要處理好穴位,把循行失常的經氣重新納入正軌,就有明顯的降壓效果

以下的這些穴位都有很明顯的降壓功用

1、風池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風池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即發跡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

其穴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具有疏風解表,止痛通絡,熄風,平肝等效。刺激穴位可明顯改善頸腦部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

2、內關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此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陰維脈。有疏導水溼,寧心安神,理氣鎮痛作用;能改善各種心血管病變,高血壓心率失常、心絞痛等

3、曲池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曲池穴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此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血壓疾病會引起氣血上衝,頭痛頭暈的症狀,而曲池穴可緩解此類症狀

4、太沖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此穴歸屬足厥陰肝經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這對於血壓的調整是最好的,和內關配合,效果特別明顯,尤其是因為血壓高引起的頭疼,頭暈,或者耳朵嗡鳴效果特別

5、三陰交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三陰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骨上,具體位置是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此穴是足部三條陰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風雲際會的穴位,而這三條經都與高血壓有著莫大的關係,肝藏血,脾統血,而腎藏精,精又生血。­三陰交可以保持血壓穩定,它的降壓效果實際上比服很多降壓藥都要好,還沒有副作用

6、足三里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此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有調節胃腸功能、抑制神經興奮、降低血壓等功能

7、湧泉穴

你一定要知道的7大“降壓穴”

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上

此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刺激可以活血通絡,血管彈性增大,血流加速,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壓

小提示

按摩能很好的疏通筋骨,緩解身體不適;但按摩需要一定的技巧,操作手法應是柔中帶剛;每個人的手法不一樣,力量不足的話無法到達穴位深處,力量過重的話可能會造成軟組織受傷、治病不成反而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