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1947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糾集24個師總兵力約45萬,對山東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5月,敵整編74師在整編83師、25師的掩護下自垛莊冒進。

得到這個消息的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慄裕,研究認為這是一舉“吃掉”敵整編74師的絕佳機會。於是,迅速步署兵力,急令5個縱隊約15萬人分隔包圍74師,另令4個縱隊約12萬人負責外圍阻擊增援之敵。

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對陸軍進行了統一整編,原來的74軍被整編為74師,師長張靈甫。到1947年,74師的總兵力已達到3.2萬餘人,這支被蔣介石視為“御林軍”的部隊,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一,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民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日軍咬牙切齒地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由此可見其戰力非同一般。

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1947年5月13日,當二十多萬華東野戰軍從各個方向朝74師撲來時,張靈甫意識到自己掉入解放軍的包圍圈了。然而身經百戰的他並未慌張,全副美式裝備的74師,張靈甫相信解放軍一時半會兒拿他沒辦法,於是立刻組織還擊。

激戰一日,負責打援的我軍徹底切斷了74師與外圍敵83師、25師的聯繫。14日,張靈甫得知外圍天馬山、馬牧池、磊石山等地失守後,便率74師倉惶登上孟良崮,欲向垛莊方向撤退。其實,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垛莊是74師在山東解放區的大本營,張靈甫接到命令從垛莊出發時,在哪兒留了一個團固守垛莊,以確保自己有退路。

然而,他並不知道,慄裕有個愛好是“背地圖”,對地形瞭如指掌的慄裕已派6縱急速北上,於14日晨佔領了垛莊。

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至此,雙方的戰略意圖都已大白於天下了。華東野戰軍誓要吃掉74師,無路可退的張靈甫向蔣介石發報,願以自身為誘耳,吸引華野,讓其外圍45萬國軍對華野形成反包圍,然後74師在內來個“中心開花”一舉吃掉華野。

危機與戰機同時出現了

然而,慄裕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戰至第三日,74師官兵已有兩天滴水未進,彈藥也未能得到補充。

慄裕的壓力也不小,他也是二天三夜未閤眼,血壓蹦得老高,頭痛不己!他一邊指揮打仗,一邊在與病痛作鬥爭。阻援部隊的壓力越來越大,部隊傷亡也在不斷增加,前線的指揮員也有些怨言,要求撒離戰鬥。慄裕知道,如果不盡快拿下孟良崮,整個華野有被反包圍的危險。第三日凌晨開始,慄裕命令部隊連續不斷地攻擊,不給74師以喘息的機會。在解放軍強大的攻擊下,74師終於抵擋不住,戰至16日上午,孟良崮上敵軍陣地全部被解放軍佔領,下午16時結束戰鬥,74師被全殲。

得到74師被殲的消息,蔣介石非常震驚,抱頭痛哭失去一位心腹愛將。

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歷史不容假設!

然而,如果當時,張靈甫不是選擇登上孟良崮,而是奮力突圍,是不是還有生還的希望呢?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一是戰鬥力即人的因素,二是武器裝備,而這兩點張靈甫的74師同時都達到了優良。所以,74師無論是向東還是向西突圍,都可以與整編83師或25師會合,即便不能全身而退,撕開一個口子衝出去的可能還是有的。

但是,一向狂妄自大的張靈甫犯了一個與三國時期蜀將馬謖一樣的錯誤。馬謖不聽諸葛亮部署登山防守而致街亭失守,被處以軍法。馬謖大言不慚說:兵法有云,自上而下勢如破竹。然對方斷其水源,便會自困而死。

張靈甫是國軍名將,素有“常勝將軍”之稱,也是差點被渴死,雖蔣介石空投了物資,卻大都落到解放軍陣地了,張靈甫只有仰天長嘆:老天絕我!

俗話說:驕兵必敗!張靈甫實在是死在一個“狂”字上。

百戰經典孟良崮戰役,張靈甫為自己留了一手,為何還是被全殲了?

得知張靈甫戰死的消息,陳毅、慄裕感到十分遺憾。畢竟,張靈甫曾率74師力挫日軍,是一位讓人尊敬的抗日名將。

戰爭結束後,陳毅將張靈甫厚葬於孟良崮。並揮毫潑墨寫下了壯麗詩篇:

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

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

刀從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

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慄裕將軍,經過魯中七戰七捷以及孟良崮戰役後,在軍中便有了“戰神”的稱號,林彪也贊慄裕:盡打神仙仗。

而張靈甫是國軍名將,有“常勝將軍”美稱。

倘若,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僥倖逃脫了,他們以後在戰場上再次狹路相逢,您認為結果會如何呢?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暢談高見(要有理有節,禁止妄論或抵毀),或許,您也有軍事指揮天才,也不一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