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你吃过最多的野菜叫什么?

草根创业彪哥


在东北的农村,很多野菜都用来蘸酱吃,可以说是顿顿不能少,一旦离开了野菜和大酱,吃饭都没有了滋味,如果说吃过的最多的野菜,应该要属婆婆丁和大脑瓜了。


婆婆丁

学名就是蒲公英,在东北习惯叫做婆婆丁,是东北人最喜欢吃的野菜之一。婆婆丁有很多的吃法,在东北一般都是沾酱或者凉拌,有的人还用婆婆丁和玉米面蒸窝头吃,婆婆丁可以去火,非常受欢迎。

大脑瓜

学名叫薤白,挖回家的大脑瓜要清洗干净,可以直接蘸着农家大酱吃,它的味道有点甜,有的辣味会很冲,吃起来很清爽,类似于小葱蘸酱的感觉。当然,如果够多的话,也可以剁碎了,把它和炒熟的鸡蛋拌成馅儿料,用来包菜合子吃。味道还真的是别具一格。

想了解更多东北文化,关注老火炕,咱们炕上唠。


东北老火炕


马蜂菜:要说马蜂菜啊,它的生命力可是很顽强的,不管是旱还是涝,都不会影响它的生长。记得小时候跟着爸妈下地锄草的时候,我和妹妹就会各自跟在爸妈后面,看到马蜂菜就捡起来带回家。还会比赛,看谁捡的多……。马蜂菜随处可见:菜园、农田、路旁……,是一种很常见的野菜。长大后,忙于工作,没机会下地,已经很久都没见过马蜂菜,也好久没吃过马蜂菜了。

地皮菜:我们这称为地朗皮,也有一些老人会称羊屎旦的。记得小时候,每次下完雨之后,就会和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的往山上跑。因为在去往山上的路两旁,每次下完雨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地朗皮。每次都感觉自己捡的地朗皮是最多的,可是每次回到家后,被我妈清洗几遍,就感觉少了很多。记得有一次,我还和妈理论了几句,对我妈说:妈,你是不是藏起来了,不舍得给我们吃,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少?你猜我妈说什么?: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小的时候渴望长大,长大后却又很怀念小时候的生活。虽然现在的生活好了,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也不用为了那一点野菜,去和小伙伴们“争抢”了,可是真的好怀念那段吃马蜂菜和地皮菜的日子。


鲁南小邵


题主你好,我是农村人,也经常吃野菜,在我们四川南充这边,野菜资源非常的丰富,像竹笋、蒲公英、马齿苋、野藠头、马兰头以及鱼腥草等。



要说我吃过最多的野菜,那就是鱼腥草了。

记得在我刚记事的时候,每年初春,我就挎个小竹篮,跟着妈妈去田埂上挖鱼腥草。

鱼腥草有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对于外省的朋友来说,可能觉得适应不了,但是,我们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的人来说,鱼腥草可是最好吃的野菜了。


鲜嫩的鱼腥草挖回家以后,除掉杂质,然后用水洗干净,用刀切成小段装进碗里面。

鱼腥草碗里放入适量的盐、红油、酱油、醋、花椒油以及姜蒜末和香菜、香葱等调料,然后用筷子拌均匀,放置一个小时,等鱼腥草腌制入味以后就可以食用了。

鱼腥草除了用来凉拌以外,用来炒腊肉和涮火锅吃,味道也是倍儿棒的。

总结: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野菜资源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在我们这里,吃的最多的野菜就是鱼腥草,请问你们哪里人们吃得最多的野菜是哪种呢?

我是李茗说乡村,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李茗说乡村


你好,感谢您的问题,

我的老家是东北农村的,我小时候家里已经能解决吃饭问题了,吃的还是可以的,父母那个年代多是,缺吃少穿的年代,妈妈就常跟我们说,他们小时候吃的野菜很多榆树钱,柳芽,婆婆丁,取麻菜,还有藓菜,灰菜,很多种野菜是可以食用的,妈妈说把菜用热水抄一下,放点盐团成团,放在玉米面里一滚,在放锅里蒸,开锅就熟了,能吃饱但不惦饥一会就又饿了,妈妈说那时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吃饱饭,我这一代没有真正吃过苦,但我们对野菜也情有独钟,我们特别喜欢吃婆婆丁,曲麻菜春天吃他们沾酱即败火又好吃,现在有专门种植这两样野菜的了,因为他们也是中药,包括根茎花都可食用,很受人们的欢迎,现在人都注重养生,所以现在这个菜还是比较高档的呢,去饭店点的话还是很贵的,冬天最贵都100一斤,以前大路两旁山野沟渠都没人挖,现在都是宝贝了,你们吃过吗






总仓梅


我是农村人,我骄傲!

扯远了,我是农村的,所以要来回复下这个问题;

在我们偏远的山区,野菜没有个什么好的定义,因为即使自家种的,也属于纯天然无肥料农药的。基本上就属于野菜,所以按照分类来说说!

绿色菜类:

白菜🥬,我们那边菜籽有时候用不完,就会洒在菜园子边上,不管不顾任由其生长!味道不错

菌类:

大山里,野山菌很多,蘑菇、崇树菇等等!这种吃起来就是鲜,比起市场买的鲜上不止一个档次!我们那边也有采摘出去城里卖的,价格都是好几十一斤!这是我吃过最多的!

调料类:

山多意味着各类植被多,野山椒、花椒、茶树油都是能在山里采摘加工的!味道比市面上那种先榨油再弄成调料的好太多!

最后吃最多的应该还是菌类,因为菌类晒干储存方便,新鲜的吃起来甘甜可口,晒干的吃起来幽香浓郁!

以上 感谢参考![大笑][大笑]




老姜家1986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一个经历了传统农耕、计划生育、家电下乡和精准扶贫的农村老阿姨!


我小的时候经历了大饿饭、大天旱,啃过书皮吃过草根,这一辈子都在吃野菜是在太多了,吃的最多的是蕨根,吃到呕吐,苦到没有味觉,现在看到就躲得远远的。在我们饿饭的年代,一边要努力赚工分,一边要填饱肚子,所以有的吃就是福,没讲究,更本不允许你去思考到底怎么吃?

现在的人都夸蕨菜好吃,味道鲜美,原汁原昧,可是谁能体会到它的苦涩?

我们吃蕨菜要么就是直接煮熟了吃,要么就是把蕨菜晒干磨成面,再和面做成粑粑,没有其他调味品,吃在嘴里就一个字:苦!如果不是为了活命,绝对不会吃。

现在看到它就摇头,餐桌上遇到也不会吃,感觉得了蕨菜后遗症了。


思南申阿姨


现在人到中年,却非常怀念那段纯真童年生活,童年的苦涩,艰苦,到现在还记得那时经常到山上去捡板栗、割猪草;砍柴火,和小伙伴上山找野菜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足以弥补童年所有的缺憾。

小时候啊,放学后回家没有车,只能走路,七八岁的孩子,每天往返十多里的山路,现在想起来,是有多么的艰苦,可是好在放学路上有一群小伙伴,沿路有野菜,一路走着,找着野菜,倒也没觉得多辛苦,找的最多的是蕨菜,小竹笋,那时候我比较怂,就跟在小伙伴后面打酱油。

小时候经常要帮父母下地干农活,这个时候,如果能挖到美味的折耳根(鱼腥草),所有的辛劳都感觉是一种享受,收工后的一碗凉拌折耳根,弥补了童年的缺油少肉。

现在自己成家了,也还会经常带孩子上山找野菜,最常吃的是荠菜(老家称调调菜)饺子,孩子也很享受找野菜的过程,也特别喜欢吃荠菜饺子,上山找荠菜成了我们母子的周末保留节目。

野菜贯穿了我的前半生,相信后半生会找更多的时间去亲近它,感谢它温暖了我的童年。











带您共赏乡村留守风景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是否有吃过这个东西呢,很久以前我和小伙伴一起在农田里挖植物的时候,突然挖到几个非常像土豆,又像生姜的东西,回家问了自己的父亲,父亲说这个其实是野山药。他和普通山药不一样,更硬一些,适合腌咸菜,我在小时候最喜欢吃母亲做的野山药腌制而成的咸菜,据说富含很多维生素和氨基酸,不过这里我个人倒是不太明确了。


三胎宝妈生活记


谈论起吃过最多的野菜叫啥这个问题,我想起了童年时代挖野菜的情景。在农村,野菜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常见的有荠菜,蒲公英,雪里红等等,这些野菜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来说,第一印象就是好吃。在我记事起,就知道每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母亲就带着我们到乡间的田头,河岸边,树丛中去挖荠菜,迎着春日的暖阳,走在风景如画的田园里,挖着一棵棵荠菜,别提有多高兴了。回到家以后,母亲把荠菜洗干净之后,做成荠菜线的饺子或者做成菜馍,我们兄弟姐妹便争先恐后的吃起来,香喷喷的荠菜饺子很是让人难忘,多少年过去了,但荠菜在我心中的印象最深刻,最难忘。所以说我吃过的野菜就是荠菜。


亳州快拍


农村的野菜,现在成了美好的向往了,苜蓿麦饭、炝子菜(音)、荠荠菜等等,都是我小时候的美食,养活了自己清苦的少年时光。

如今的农村,很难找到苜蓿菜了,因为大集体年代,种苜蓿是喂牛和马的,我们由于饥饿,也会去偷点苜蓿回来,做成苜蓿麦饭,就着包谷榛子吃,真是美味极了!

还有冬天,土菜籽苗入冬第一次霜打后,把菜籽苗挖回家,择洗干净后,用开水煮熟,把水弄干,放在盆子里撒上一点盐,在撒上捣碎的土菜籽子,然后拌均匀,放置几天就可以吃了!一般农户调菜时,会放点干辣子面、葱花在上面,用热油浇一下,放点醋拌均匀,就上包谷榛子吃,真是香极了!

这就是关中老家最让人牵挂的野菜,直到现在,我都十分喜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