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动物为何不怕细菌病毒,吃了腐肉一点事也没有?

夏有凉风61


对于大多数动物们来说,新鲜的食物是猎食的第一选择,因为新鲜的食物含有的细菌和毒素少,这就减少了动物们患病的几率,但大自然的法则是残酷的,在诸多物种的竞争之下,食用腐肉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于是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一些动物只能硬着头皮去食用腐肉。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动物就进化出了强大抵抗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非洲秃鹫,非洲秃鹫之所以喜欢吃腐肉,主要是因为腐肉不仅容易寻找,而且获取的成本很低,它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只有一些食腐虫,另外非洲秃鹫还身怀绝技,它们的胃酸的杀菌效果,是人类的十倍之多。


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非洲秃鹫的胃酸甚至能腐蚀钢铁,这种超强的胃酸可以灭杀腐肉中含有的各中细菌,而且秃鹫在不断接触各种细菌的同时,它们的身体也逐渐进化出对应的细菌抗体,结果就导致非洲秃鹫拥有一套强大的身体免疫能力,这套强大的免疫能力足以让它们不断的食用腐肉。

最后还有一点,非洲秃鹫有时候会往自己身上撒尿,这些尿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另外秃鹫为了更好的食用腐肉,甚至连头部和颈部的羽毛都舍弃了,因为它们常常要把头部,深入动物腐烂的内脏当中,而羽毛的存在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所以秃鹫绝对是当之无愧食腐之王……


种植恒星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腐肉是指已经腐烂或开始腐烂的肉,这种肉大多数的动物是不能吃的,因为腐肉里有大量的细菌,吃了之后,轻则腹泻重则食物中毒。那么,为什么食腐动物吃了腐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食腐动物

大自然中的动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性动物。而食腐动物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上面三种动物的任何一种。因为食腐动物的食物以腐烂的肉类、粪便或是枯枝落叶为主。也就是说,食腐动物并一定只是吃腐肉的,比如蚯蚓就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主要以土壤中的植腐物为食。但是无论是哪种食腐动物都在大自然的生态中充当着分解者或清道夫的角色。

既然题主的问题是腐肉,我们就来看一下,主要以腐肉为食的动物有哪些?

最常见的两种大型的食腐肉的动物就是鬣狗和秃鹫了。

01 我们先来看一下秃鹫。

秃鹫是鹰科秃鹫亚科动物,它是一种大型的猛禽。它的外形非常的有特点,从脖子以上一直到头部几乎没有毛发,而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成年的秃鹫身长平均在1.1米左右,翼展接近两米,不需多大型的老鹰都要大,但是许多老鹰是食肉动物,而且它们大都是自己捕猎新鲜的猎物为食。但是体型庞大的秃鹫反而是个吃腐肉为生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咱们把这个放在后面讲一下。

02 鬣狗

鬣狗虽然形态和名字都像是犬科动物,但是,鬣狗并不是犬科动物。鬣狗是猫型总科鬣狗亚科的动物。在非洲,鬣狗有着“非洲二哥”的称号,原因很简单,它们喜欢团队作战,而且个个凶猛无比。据研究鬣狗的咬合力能达到460公斤,比草原之王狮子的咬合力都要高出接近100公斤。

在非洲大草原上,无论是凶猛的狮子还是体型庞大的野牛,没有鬣狗们不敢招惹的。它们最擅长的攻击方式就是抓住对方落单的机会,包围起来,趁机“掏肛”。

鬣狗和秃鹫为什么会选择吃腐肉呢?

先说一下秃鹫。秃鹫虽然是一种大型的猛禽,但是它的能力却很尴尬。大多数的鹰科动物都有尖利的喙,能够撕开猎物的皮毛,尤其是老鹰,它最喜欢把猎物按在地上一边拔毛一边吃肉了。但是秃鹫却不行,因为秃鹫的喙和爪子相对其他鹰科动物来说非常的钝,不适合捕杀猎物,再加上秃鹫的飞行能力比其他的同科成员要差很多。所以秃鹫干脆就放弃了自己捕猎,专门“捡漏”了。但是,在大自然中食肉动物们都很珍惜自己的猎物,除非开始腐烂,不然很少能留给其他的动物。


最终,秃鹫这种猛禽就不得不沦落到吃腐肉的境地了。

再来看一下鬣狗。鬣狗作为“非洲二哥”有着自己捕猎的能力。当然,通过生物学家们对鬣狗的研究发现,鬣狗的主要食物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捕杀的猎物或者抢夺的猎物,二是吃腐肉。

当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时,成群结队的食草动物,对这种体型中等擅长围攻的动物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它们通常会在这个阶段食物匮乏,在食物匮乏的时期,只要是能活命,鬣狗当然也会吃腐肉了。

其次,在鬣狗生活的领域中的食草动物大都以奔跑速度快为主,比如羚羊(80公里每小时)、斑马(70公里每小时)等等,鬣狗光靠群攻显然是不够的。它必须要能追的上食草动物,但是,鬣狗平均50公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显然是追不上的。

而且鬣狗是机会主义者,只要是能得到吃的,它从不会放弃。当然,也包括腐肉。

那么,为什么秃鹫鬣狗等这些动物吃腐肉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原因有三个方面。

01 生存方式

食腐动物大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比如秃鹫不会捕猎,而鬣狗则是奔跑速度慢,这造成了它无法稳定的获得新鲜的肉。为了生存,它们必须适应腐肉。大自然从来都不同情弱者,如果不足够强,那就有足够的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它们的生存方式让它们选择了这样的食性。

02 特殊的消化系统

既然进化中,它们不得不吃腐肉为生。为了让腐肉能够最大程度的为我所用,以及降低腐肉对自身的伤害。它们的消化系统也必须跟着进化。通过科学家们对食腐动物消化系统的研究发现,只要是食腐动物,它们的胃液的酸性比正常动物的要高出一倍左右。举个列子,人类的胃酸PH值大约在2.0左右,但是秃鹫的胃酸PH值在1.0左右。这已经属于强酸的范畴了。

这种PH值下的胃液能够把腐肉中的大部分细菌以及寄生虫等等一切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全部杀死,同时也促进了它们对腐肉的消化吸收。

03 免疫系统

仅仅靠胃液是不足以把所有的细菌和致病菌杀死的,还得靠它自身的免疫系统,国外科学家曾经对秃鹫等食腐动物的基因以及免疫系统做过研究,发现这些动物都有着能够免疫大多数病菌的能力。比如动物尸体中常见的肉毒杆菌,炭疽杆菌以及狂犬病毒等等。

(秃鹫的基因和免疫系统示意图,例如图中的TBK1就是指的结合激酶)

综上,大自然中任何的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方式。而食腐动物的生存方式就是以腐烂的动植物为主,为此,它们也进化出了足以把腐肉中有害物质降低到最低的能力。所以,它们吃了腐肉才一点事都没有。就像是巧克力是许多人的最爱,但是确实狗狗的“杀手”是一个道理。


猎奇动物社


食腐动物是自然界的清洁工,能够清理腐烂的动物尸体,使物质和能量更快地循环,而腐肉中通常有很多细菌、蛆虫,食腐动物以此为生却不会生病,它们的肠胃和免疫系统适应了腐食。

食腐动物只是对有食腐习性动物的总称,并不是基于结构相似性基因相似性的生物学分类,所以食腐动物有很多种,陆地动物中几乎每一个类别中都有食腐动物,鸟中有秃鹫、爬行动物中有科莫多巨蜥、哺乳动物中有鬣狗等等,它们具有食腐的习惯,主要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关,食腐动物通常是捕猎能力稍微差一些,但是生活环境中却有其它大型猎食动物,而大型猎食动物在捕猎吃饱喝足后,会留下动物的尸体残骸,仍残留有不少的肉和骨髓等,在野外环境要不了几天就会烂掉。而食腐动物会食用这些残骸,即能节省自身捕猎所要消耗的能量,又能从腐食中获得生长发育生存所必须的能量,算是一种比较取巧的行为,是生物演化历史中形成的食性特征,也说明了自然界的残酷,生物死后就是被分吃、分解的命运,代表的是自然界和生物圈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流动。

食腐动物吃烂肉不会生病自然是适应了这样的食物特征,它们的肠胃内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本身就会和外类的微生物竞争营养,算是协助了动物免疫的作用,而且它们的胃肠液更强悍,胃酸更多更浓,肠道的微生物种群也适应这样的食物,可以杀灭绝大多的微生物,使得它们吃烂肉都不会生病。这是进化史中获得的能力,试想一种动物捕猎能力较差,只能在野外拣点烂肉吃,而烂肉会导致生病,这就造成不适宜这样食物特征的动物个体都死亡了,使得生物种群的基因库向着适应吃烂肉这个大致方向演化,最终成为食腐动物。而因为它们的存在,动物遗骸在自然界的消失很快,它们也就被称为自然界的清洁工。不过有些食腐动物也不是绝对地食腐,鬣狗甚至会从活着的动物身上直接撕咬下一些肉就地吞食,也会和别的动物抢食物,狮子碰到鬣狗群也要避一避,它们是真不挑食,能吃狮子的时候估计也会吃。

食腐是自然界残酷的一面,因为食物的不足造成了竞争,其它动物的捕捉下就造成动物更难捕捉,那些捕食能力不大行的动物就干脆吃现成的,在野外找烂肉吃。


来看世界呀


食腐动物的种类很多,它们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为有了这些食腐动物大自然中才没有遍地残害、臭气熏天。这些动物一般以腐败的动植物尸体为食,例如蚯蚓、蜗牛、秃鹫、鬣狗等。


在这里主要以秃鹫为代表讲解一下它们为什么吃腐败的肉而不生病。动物死亡后尸体会有一个腐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微生物“在吃东西”,这个时候动物遗体上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人的肠胃是绝对受不了的。而秃鹫就完全可以应付得来。

首先科学研究发现动物胃里的胃酸值差别很大,草食性动物的胃酸值就比肉食性动物胃酸值高,而肉食性动物的胃酸值比食腐性动物胃酸值要高。例如大型的食腐类动物秃鹫等胃酸PH值甚至会低于2左右。这样强的胃酸足以杀死大量的跟随腐肉来到胃里的细菌和病毒。


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在无氧情况下释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而强酸就可以阻止肉毒杆菌释放肉毒素。 其次食腐动物身体中有很强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很好的保护食腐性动物免受细菌病毒的侵害。免疫系统的强大也是食腐动物的法宝之一。

除此之外秃鹫还是直肠子它们消化排泄的速度也很快,有的时候正在进食的时候就会排泄。这样可能减少细菌病毒在身体里的停留时间,同时排泄物中的高酸性也可以保证来一场外部的杀菌工作。


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食腐动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饮食习惯”,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那些吃不了腐肉的秃鹫已经在进化的路上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精英。可以说食腐类动物是大自然中的清洁工,也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科学黑洞


因为,吃了腐肉有事儿的,都被淘汰了!

即使是食腐动物,也是喜欢新鲜尸体的。很多兼性食腐动物,也捕猎,捕不到的也首选食肉动物的残渣——新鲜尸体,实在没有才选腐败变质的充饥。

像是非洲二哥鬣狗,号称掏肛能手,猎物还活着就下嘴生吞了。但同时它们也食腐,是十足的机会主义着,在食腐和捕猎中摇摆。

所以,专门食腐的动物就是在这摇摆当中渐渐被挤到专门食腐这一生态位的,比如非洲秃鹫。所以,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对腐肉逐渐适应的过程,直到完全适应。

胃酸超强,我有恃无恐!

食性不同,胃液的ph值也不同,它们有一个线性对应关系。总体而言,食草动物胃液酸性程度最低,前肠食草动物(反刍动物)6.1、后肠食草动物4.1,这是因为食草动物要保留一定的微生物帮助草料发酵才好利用吸收,胃酸太强就杀死微生物了;

专性食肉动物(纯吃肉)3.6、杂食动物2.9、兼性食肉动物(比杂食更爱吃肉)2.2;而食腐动物的胃酸就厉害了,兼性腐食性动物1.8、专性腐食性动物1.3,这都是平均值,也就是说有的专性食腐动物的胃液ph值还要更低更猛!如此猛的强酸,即使腐肉的肉毒素和各种致病菌都不足以伤害食腐动物,加上进化过程中对一系列病菌和毒素形成的抗体,就足以保护自己了。从秃鹫的粪便检测来看,经过强酸这道过滤器,确实消灭了大部分致病菌;但粪便里其它治病菌依然够普通动物受的,所以秃鹫消化过程非常快,一是要减轻体重适合飞翔,二也是减少致病菌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所以,秃鹫在进食时都会不时排便,而不是有的答主说的“撒尿”灭菌,它们哪里来的膀胱啊。

边争食边排泄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用粪便掩盖腐肉的气味,尽可能减少其它腐食动物过来争抢。总之,绝不可能有靠排泄物来消毒的道理。

冷知识:人类可能有食腐阶段!

刚才的胃酸浓度值,杂食性动物的平均数是2.9,你知道我们人类多少?平均值在1.8,最低能达到1.5,这与我们杂食性的身份极不匹配,是灵长类动物中唯一一个接近食腐动物的。而与我们食性最为接近的狒狒,胃pH值平均在3.7,远不如我们人类强悍。所以,有一种解释就是人类很可能有一段时间捡拾腐肉,来获取大量动物蛋白,进而促进了脑爆发,最终得以甩开其他灵长类,进化为智能生命。


不入流的大刘


食腐动物为何不怕细菌病毒,吃了腐肉一点事也没有?

先看一下尸体腐败是怎么产生的。动物在死亡以后,生活在身体内的细菌短时间内不会跟着死亡,这些细菌为了维持活性,开始消化动物的内脏组织,并逐渐释放和积聚肠道中的气体,尸体发生膨胀,随着分解的继续,肌肉组织和骨骼逐渐分离,并通过皮肤向外渗出颜色较深的黏液,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下,尸体腐败的速度会迅速加快。

(腐败的鲸鱼尸体)

腐肉除了看上去恶心之外,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比如肉毒杆菌、肉毒素等,这些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威力非常大,一般的食肉动物如果吃进腐肉,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致命。但偏偏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动物,它们就以腐肉为食,比较典型的比如秃鹫、鬣狗、草原雕等,它们为何不怕腐肉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消化系统特殊。特别是胃酸的酸性非常强,一般食肉动物的胃酸pH值在3左右,而鬣狗、草原雕等可吃可不吃腐肉的动物胃酸pH值为1.8左右,像专门以腐肉为食的秃鹫,其胃酸值可以达到1.3,这么强的酸性,既可以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同时还可以杀灭几乎有害的细菌和病毒。与此同时,食腐动物的消化道的内壁都有非常厚实紧致的保护膜,不但可以有效阻挡强酸对身体组织的侵蚀,也阻断了有害物质进入其它身体系统的可能。



另外,还有一点,食腐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身体对腐肉中的有害病菌产生了强大的抵抗力,相应的抗体会与这些病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安全地排出体外。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腐肉确实是很多细菌和病毒,特别是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旦腐败,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毒素,比如说,肉毒杆菌形成的肉毒素,它的毒性人是受不了的。

有人可能看到《荒野求生》里贝爷对腐肉什么的照吃不误,但是他应该也是要注射疫苗或者服抗生素的……

而且有些动物是因为被病毒感染死去,尸体里也会残留这些致命的病毒,但食腐动物吃了好像也还ok。

食腐的动物有很多,像是秃鹫、鬣狗,都是食腐动物,乌鸦偶尔好像也会吃腐肉。

秃鹫

鬣狗

用秃鹫来举例子吧。

秃鹫之所以能够耐受住腐肉的病菌,一是因为他们的胃酸非常强大,可以说是铁打的胃了!

这样高酸性的环境当中,病毒进去就直接被消化掉了,像是肉毒杆菌,也无法在这种胃酸环境下产生肉毒素。

所以如果检测一下秃鹫的粪便,会发现大部分的病菌都被胃酸溶掉了,只有少数几种病菌还会在秃鹫的肠道和粪便里存留。顺便说一下,这几种残留的病菌对于其他一般的动物来说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但秃鹫就完全没事。

第二呢,秃鹫体内本身也有对抗这些病毒的抗体,抵抗力比较强。

即使是一些病菌没有进入胃之前就被吸收,身体也有足够的免疫系统来应对。

第三,对于秃鹫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杀菌的小方法——撒尿。

秃鹫在吃腐肉的时候,脚可能会在动物尸体旁边踩来踩去,身上啊、泄殖腔附近啊也会带上一些腐尸当中的病菌。但是秃鹫可以往腿上撒尿,让尿液分解掉一部分细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不吃肠的大肠


大家好我是自然之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食腐动物吃腐肉就类似于食草动物吃草,食肉动物吃肉一样,是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进化出来的结果,吃腐肉相对他们而言就是家常便饭的一件事,所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图中:秃鹫、鬣狗这两种生物在非洲大地上如影随形

说道食腐动物,大家首先会想到秃鹫、鬣狗、乌鸦等这样的食腐动物,没错!它们是食腐动物,虽然它们是食腐动物,但是要知道在食物充足的的时候它们还是会吃新鲜的肉类,虽然它们不怕腐烂的食物,毕竟腐烂食物口味当然没有新鲜的好,言归正传说说

为什么食腐动物吃了腐肉一点事也没有?

我觉得无外乎是这几方面原因:特殊的消化系统,体内含有抑制细菌的酶有抗体免疫力强 ,消化方式不同。

特殊的消化系统能与腐肉里的病菌和平相处

其实,科学家早已经对这些食腐动物进行研究,这里说的是纯粹的食腐动物(像狮子这样的偶尔进食腐食的食肉动物不算),比如在对秃鹫这类食腐动物解刨后发现它的消化系统细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食肉动物,秃鹫胃内酸性比人类的胃酸高十倍,可以大量消灭摄入的可致病细菌,在秃鹫进食之后发现其大肠内容物里,85%的面部皮肤微生物不见了。

即便如此,对于一些难缠的细菌依旧可以在秃鹫的体内生存。秃鹫大肠里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两种厌氧菌组成——梭状芽孢杆菌和梭状杆菌,这两种菌类对其他动物都是致命的,比如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可以造成水禽大批量死亡,而梭杆菌纲—核梭杆菌可以引发人类的结肠癌。但秃鹫却可以与这两种细菌和平共处,事实上秃鹫的一生中从没不会因为这些细菌而生命垂危甚至导致它们死亡,比如让其他生物闻风丧胆的湾炭疽杆,被科学家在秃鹫粪便里发现了,这种病菌可致炭疽病,但是秃鹫依旧没有被感染。

仅仅靠胃液是不足以把所有的细菌和致病菌杀死的,还得靠它自身的免疫系统,据国外科学家曾经对秃鹫等食腐动物的免疫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动物对自然界中大多数病菌具有免疫能力,比如动物尸体中常见的肉毒杆菌,炭疽杆菌以及狂犬病毒等。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Lars Hestbjerg Hansen博士研究发现秃鹫肠道里的微生物种群起到关键作用,在长期的进化中,这些肠道细菌和秃鹫形成一种互惠的关系。比如梭状芽孢杆菌,这种杆菌在肠道里迅速繁衍,可以把复杂食物分解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作为回报,这些细菌需要稳定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不得不说大自然造就了这些奇特的生物,竟然能跟生命的可怕的敌人和平相处。

体内含有抑制细菌的酶,有抗体免疫力强

除了秃鹫那种特殊的本领,食腐动物还进化出其他应对腐食有害成分的方法;相比乌鸦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美洲鸦是乌鸦的一种,它们应对腐食却进化出与秃鹫不一样的方法:肉类在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致命细菌还有血肉毒素,只是其他生物在进食这些食物之后就会因为这些毒素慢慢中毒死亡,而美洲鸦和其他动物进食腐食一样起初它们也不能自如的应对,但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它们体内产生出含有大量肉毒素的抗体,这些抗体为它们抵挡了食物腐烂产生的毒素,同时这些抗体可以结合肉毒素并将其安全排出体外。


此外,腐食动物还有很多特性可抑制细菌在肠道内滋生,比如在对科莫多巨蜥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研究得知而科莫多巨蜥自身在进化的当中,形成一种酶这种酶直接作用调节口腔中的细菌数量。当细菌过多时,身体机能受到刺激促使这种酶发挥作用将过量的细菌杀死,当细菌处于均衡状态下,身体机能处于平稳状态情况下这种酶则不发挥作用消化液中含有更多的溶菌酶,这种酶还能调节抑制细菌在肠道内滋生,所以我们人类误食含有细菌的腐烂食物经常会表现出腹泻等等,而科莫多巨蜥额因为体内的这种酶而免于发生这样的情况。

消化方式

苍蝇这种令人厌烦恶心的生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见过,经常出出没恶劣的环境当中,是一种主要以腐食为主杂食性动物,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苍蝇难免就会接触到大量的病菌,但是苍蝇为什么没事呢?其实原因就在于苍蝇这类食腐动物的消化系统不同;它们的消化系统不同于我们大多数动物。

秘密就在:于一般动物是将食物吞入腹中,在胃里消化吸收,整个过程是在体内进行,因此难免病菌对机体进行攻击感染;而苍蝇在进食之前现将唾液消化液注射到实食物之上,唾液中的酶将食物分解好时候它们才将食物吸入体内,紧接着吃进身体里的食物,被快速的处理而食物中所含的病菌伴随着废物一同被排出体外,因此苍蝇的进食到消化整个过程仅仅只持续十几秒的时间,所以病菌在这个根本来不及繁殖就会被排出体外,所以再厉害的细菌病毒都没有办法,感染苍蝇这种宿主,病菌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扔出”体外,简直不要太残忍!

结语:其实并不是说这些食腐动物对腐食上所含有的细菌、病毒、毒素等就全部免疫了,其实他们也有是失手的时候,面对腐食上的有害物质,只有它们在自身不受损伤的情况而言,而且这些食腐动物这些饮食习惯相对成年个体来说,幼年的个体是无法免疫这些病菌的侵袭,所以它们并不是百毒不侵的生物,简而言之百毒不侵是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做到而已!


自然之树


  我们通常将典型的食肉动物视为秃鹰,鬣狗和其他食肉动物。 它们经常以动物尸体为食,并扮演清洁员的角色。 食肉动物加快了食物链中物质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对自然生态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然,食肉动物在拥有目前的腐肉习性之前已经自然进化了数百万年。 他们还能够吃新鲜的肉以求生存,没有人愿意吃烂肉。 但是他们不能占据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只能选择吃烂肉。

  腐烂的食物会繁殖大量细菌和病毒,而清道夫早已能够抵抗这些病原体。 以秃鹰为例,其强大的胃酸足以清除大多数细菌,其增强的免疫系统也可以抵抗其余细菌。

  实际上,那时,原始人类也靠捡烂肉生存。 那时,人类还没有达到食物链的顶端。 除了采摘水果和树叶作为食物外,他们还经常寻找大型食肉动物留下的猎物,或者死尸填饱肚子。 那时,人类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下选择这种方式。 当然,现代人类不再具有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西域小伙讲科学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探索

食腐动物为何不怕细菌病毒,吃了腐肉一点事也没有?

腐肉及食用后的危害

生物尤其是动物一旦死掉,生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就会瞬间土崩瓦解。免疫防御系统的失效导致微生物马上开始分解动物尸体,腐肉随即产生。

一些微生物如炭疽病毒和肉毒菌等在分解尸体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毒素物质,这些毒素物质对多数动物都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对人类。腐肉中对人和动物危害最大的是肉毒杆菌,在厌氧条件下肉毒杆菌能够产生肉毒素,而肉毒素是人类已知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

食腐动物及其保持健康的原因

食腐动物指的是以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食的动物,包括蚯蚓、蜗牛、白蚁和很多微生物等都是食腐动物。大型的食腐动物主要有秃鹫、鬣狗等,这些动物经常会大量进食腐肉,然而身体却很健康。

食腐动物大量吃腐肉却不得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食腐动物具有较强的胃酸。食腐动物的胃酸强度显著的高于其它非食腐动物,尤其是人类。食腐动物胃中高强度的酸性环境可以阻止肉毒杆菌产生肉毒素。

2)食腐动物血清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病原菌抗体。研究发现,秃鹫、红头美洲鹫、短嘴鸦和郊狼的血清的抗体十分强大,尤其是含有大量肉毒素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结合肉毒素并将其安全排出体外,而人和草食动物体内缺乏这些抗体。

3)腐食动物还有多种策略可抑制细菌在体内滋生。例如:利用尿酸为泄殖腔以及通过泄殖腔的卵消毒杀菌、增加消化液中溶菌酶的含量、缩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短等。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