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長關鍵期易引發心理問題

​朋友的女兒,超級學霸一枚,剛上初中就住進了學校。剛開始,朋友如釋重負的感覺讓她深感嚮往已久的幸福終於盼來了:下班後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生活、學習!

生活沒有了壓力不管做什麼都起勁,隔三岔五和朋友同學同事約局,逢人便說:“終於可以為自己活一回,不用管孩子的日子太輕鬆,孩子就得儘早放手,讓她多加鍛鍊鍛鍊,養成自律、獨立的習慣,別以後上大學床單都不會鋪。”

可是,一個學期還沒有結束,朋友就留意到女兒不對勁,以前就像只永不疲倦的小麻雀嘰嘰喳喳吵個不停,現在回到家後一聲不吭,獨自躲在房間裡不知道搗鼓什麼。有幾次,朋友好奇地進門探究竟,結果被女兒無情地趕出來。女兒在家裡的說話內容只有兩句“嗯,知道了”、“沒事,總來問這種問題,煩不煩?”住校前後幾個月已完全判若兩人。

“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長關鍵期易引發心理問題

也許人的一生,很多事情都會隨風而去,唯有在校寄宿的日子,足足可以牢牢記住一輩子,永生難忘記。住校的經歷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魔幻的,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溫情的,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痛苦的,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會帶來永遠抹不掉的心理陰影。我們來聽聽有住校經歷的同學怎麼說。

@格蘭222: 在學校宿舍,不能成績好,不能長得好,不能穿得好,不能用的好,故意扮醜有人說你瘋,故意裝傻有人說你陰,蓬頭垢面有人嫌你髒,一番倒飭又有人說你騷。有人表面和你熱情,等你不在就在寢室罵你,挑撥離間,還和別的寢室的人聯合起來討厭你。這種陰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德克希:在校住宿的短短几年時間內所發生的事情,會讓人記得一輩子。它們像烙印一樣深深刻在心裡,帶不走忘不掉。它們也像鏡子,會照見對待家庭、對待同齡朋友、對待自己的相處方式,所有這些方式將會影響今後的生活。

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住宿總是有很多理由,但錯過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有機會來彌補,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就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有些毛病一旦養成,即使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修正,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於孩子來說,初中階段的三年,正值青春期,是人生最為重要的一段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裡,孩子的身心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敏感、焦慮、困惑、好奇都會交織在這個時期裡,正處青春期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支持。初中生寄宿學校至少有以下三個不利因素:

一、人際關係不和諧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強烈,現在的孩子普通個好強、性格倔強不服管,甚至有點任性有些自以為是。再加上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狀況的孩子們到了宿舍集體生活以後,很多孩子不懂得適應新的環境,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很容易把在家唯我獨尊的想法帶到集體生活中。在溝通交流上也缺乏一些經驗技巧,這樣就很難免導致一些矛盾摩擦,甚至會有衝突出現。

“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長關鍵期易引發心理問題

甚至有些孩子在處理某些事情上容易走向極端,這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心理陰影,導致宿舍人際關係緊張。當孩子們失控之後有些時候會衍生出暴力,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頻繁發生的學校霸凌事件,大多數是發生在學校的宿舍裡,初中生更為多見,這就是學生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導致的惡果。

2.攀比心

青春期孩子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再加上初中生學習壓力大,在這個蠢蠢欲動的年紀,孩子怕的不是扛不過壓力,而是自我意識驅使下的相互比較和攀比。孩子住進了學校宿舍,與室友的關係變成了24小時分不開的“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上的攀比學習成績的對比是無法避開的。再加上這種年紀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性格不穩重,有些孩子還會故意挑起一些小矛盾小衝突,雖然學校有安排宿舍管理員,但關起門的矛盾時有發生。

3.青春期綜合症

青春期是孩子一生成長的最為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裡孩子會經歷身體和生理上的巨大變化。比如女孩子會來月經,男孩子會遺精等等。雖然家長或學校都會進行性方面的早期教育,但當孩子真正發生這些事情時,大多數孩子還是會有些緊張和害怕的,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在家住宿,家長會隨時關注並進行相應的引導,而到了學校住宿,只能自己獨自面對和處理。

隨著孩子生理發育和成熟,青春期孩子還會有一些比如性衝動,性幻想等,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早戀現象。住校男生女生相處時間更自己,又不受到家長的控制,再加上離開家長寄宿學校的相似經歷,更容易產生一種惺惺相惜情愫。在這孩子趨向早熟的大環境下,有些住校生已經開始早戀,這無疑會給其他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和誘惑。

“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究其原因:成長關鍵期易引發心理問題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別讓孩子住校了,至少讀高中之前能不住校就不住校了。雖說父母在,到了80歲仍是孩子,但父母真正能陪伴孩子的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有些家長堅持不讓孩子住校,想法很簡單:因為孩子住到學校,出現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很需要父母幫忙,哪怕陪伴時,而父母卻不在身邊,做為孩子的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起分擔分享喜怒哀樂,那該是多悲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