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1】为早抱孙子,老人拿出全部积蓄给儿子买婚房

儿子终于要结婚了,老侯特别高兴。

老侯有两个孩子,儿女双全。大女儿工作之后不久就结婚了,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小儿子却一直让老俩犯愁,都年过三十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更别提结婚的事儿。

退休不久,老侯就一直催着儿子带个媳妇回来,趁着老人身体可以,还能帮着带带孙子。后来儿子谈了个女朋友,俩人比较情投意合,就有了结婚的打算。

听到这个消息,老俩甭提有多高兴,多年的心事终于能放下了。但是儿子提出来一个“难处”,自己一个人“单”着的时候无所谓,成家了,怎么也得有个自己的房子,现在攒的钱又买不起房。老侯跟老伴儿一合计,算了算账,大半辈子攒下来的钱,凑凑给儿子买个房子差不多。至于今后自己的生活,还有退休金,稍微省着点儿也够了。再不济,不是还有孩子们么?

就这样,为了能尽早抱孙子,老俩“无私”的把积蓄都拿出来了,给儿子买了套房子。

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也算比较如愿。儿子结婚之后不到两年,小孙子出生了。老侯两口子乐的合不拢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儿子真给“争气”。忙前忙后,二老天天围着小孙子转。儿子和儿媳也挺“配合”,知道老人喜欢孙子,索性就把孩子往老人那儿一放,自己该忙忙自己的,也乐得清闲,一举两得。

老侯的生活忙碌起来。有时候实在忙不开了,总是习惯的给女儿打电话,找女儿来帮忙。女儿知道老人的“兴趣爱好”,忙不开大半儿是为了帮弟弟。反正都是一家子人,老人有什么事儿,基本上随叫随到。

【2】姐姐“不平衡”的心理彻底宣泄

带孩子挺累,过来人都知道,更何况都已经年过六旬。几年下来,也把老两口折腾的够呛。

女儿有时候看在眼里挺心疼,跟弟弟说过几次,体谅一下老人,别总是把这种活甩给老人,自己当初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是都自己带的?也没怎么让爸妈帮忙。儿子却不以为然:“爸妈他们喜欢,现在身体也还可以,让他们做就是了,这不也是就着老人的意思么?”

这几年下来,说心里话,女儿有时候心理挺不平衡的。为了孙子,老人自己的身体都快累垮了,弟弟还不心疼,更关键的是老人什么事儿都找她。做弟弟的,心里难道没点儿数么?

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因为一件事情彻底爆发了。

老侯的老伴儿病倒了。2014年的冬天,一个不注意,老伴儿得了重感冒,高烧一直退不了,住进了医院。女儿得知消息后赶紧就赶了过去,就怕老人万一出个意外就麻烦了。儿子晚上下了班也匆匆忙忙的赶到医院。

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姐弟俩在外面等候结果的时候,姐姐就非常不高兴:

“妈病的这么重,你这么晚才赶过来,爸还得在家里给你带儿子。妈这次闹病,还不是帮着你带孩子折腾的?你这么大人了,就不能体谅体谅老人?你们自己年轻轻的还带不了?”

弟弟反而“一脸委屈”:

“姐,你可别这么说。我这不也是让爸妈高兴么?他们就喜欢孙子,我有什么办法?再说了,妈这次是感冒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姐姐一听就火了:

“跟你没关系?妈感冒,要不是这几年给你带孩子累垮的,身体抵抗力能有这么差!你帮过什么了?哪次有事儿爸妈不是招呼我,你又干什么了!”

姐弟俩因为这一件事儿,闹得非常不愉快。

好在老人经过救治,身体没有大碍,接回家休养。

【3】老人的话,让女儿寒心

老伴儿接回家之后,老侯一个人更忙活不开。这头舍不得孙子,那头老伴儿还需要照顾。于是又想起女儿。老侯给女儿打电话,想让女儿过来帮帮忙。

本来就压抑了一段时间,又跟弟弟吵了一架,接到老侯电话的时候,女儿的心理变得极度不高兴,冷冷甩了一句“你叫你儿子过去吧”。即使这样,女儿还是赶回到家,帮着收拾、伺候。

女儿到家,老侯反而冲着女儿发起火来:“我这都忙不开了,你妈身体还没好,叫你回来怎么了,还甩脸色了?我们现在还没到不能动的时候,你这态度,到时候还怎么指望着你给我们养老?”

女儿什么也没说。

这些年下来,她心里渐渐明白了。在老人心里,自己跟弟弟的分量永远是不平的。不管自己做什么,永远改变不了老人的态度和看法。

老人把积蓄全给了弟弟,自己没说什么;老人有事儿只叫自己过来帮忙,自己出于对老人的孝敬,也没什么可说;照着老人的话说,合着今后养老的事儿全给自己,那要儿子干什么?凭什么干活的是自己,好处都是弟弟的?

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女儿很心寒。伺候母亲恢复之后,来看望老人的时候渐渐少了,除非什么大事儿。女儿也学会推脱了,虽然有时候不落忍,但心一旦硬起来,不好意思的话也能说出口了……

【4】“公平”之伤,谁造成的?

对于女儿来讲,伺候老人可以说尽心尽力。但是老人的做法和说辞,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女儿。人都有追求公平的心理,当遇到不公对待时,都会产生极度反感,即使是家庭亲人,也一样

儿子所谓对老人的“孝敬”,就是把老人喜爱的孙子让老人带,老人也乐意,儿子还省事儿,在儿子和老人看来,相互满足。

但是,在上面这个事情中,老侯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待女儿和儿子的态度是不公平的。

老人把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给了儿子,退休之后的时间精力全付出给了儿子,却把使唤女儿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老人活在自己“认为”的世界里。

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女儿开始渐渐的疏远,女儿跟儿子吵架。

一心为儿子,却伤女儿心:老人自己的态度,决定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最终受影响最大的是谁?我相信一定是老人——老人从来没指望过儿子给他们养老,全押在女儿身上。女儿一旦冷漠起来,结局可想而知。最终“买单”的人,只能是老人自己。

透过这个事情,希望给到的提示是:

老人自己的态度,才真正决定了晚年生活如何度过

我对于老年人养老的态度是,要么就“自私”一点,要么就彻底“公平”

  • “自私”,就是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财产攥在自己手里,先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 “公平”,就是要奖励和尊重那些真正对自己好的人,不管是子女、侄子外甥,甚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至于那些不管不问、只想着得到老人财产的人,还是扔到一边吧。

在之前的文章:《 》中,也同样跟大家分享和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给到那些步入老龄、开始考虑如何养老的老年人,一些提示和建议。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