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又稱“年節”,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雖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但是很多年俗歷經千年仍保持著其魅力和活力。

客家人是一個崇尚傳統的漢族民系,年對於客家人來說,也是民俗的集中展示的日子。在春節的時候,人們也會有自己的獨特的年俗,給人一種濃厚的過年的氣息。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客家人過春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為準備階段;正月初一至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為餘興階段(有元宵之前都是年的說法)。

下面介紹幾種客家年俗:

一、祭祀祖宗

祭祀祖先,是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之一,以前在農村地區,每逢初一十五和重要節日,都是要祭祖的,其隆重程度也根據時節和節日的重要程度而定。

在過年的時候,祭祀是非常隆重的。祭祀分為祠祀和家祀,二者先後進行。祭祀時會擺上客家娘酒,熟的雞鴨,胙肉,水果,本地特色食物等作為祭品。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二、特色食俗

客家食俗,主要體現在年夜飯中,客家人的年夜飯,各家庭成員很有講究,最長的的長輩做上橫頭,其他人按輩分依次坐開。同等座位,以左為尊。

在食物方面,要麼是客家特色美食,要麼是具有特殊寓意的,味道是以鹹香為主,食材多取自家禽家畜和時蔬。客家人吃年夜飯前都要放鞭炮。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一般有以下食物:釀豆腐、豬肚雞、白斬雞、白斬鴨、鹽焗雞、酸酒鴨、魚肉、肉丸豬肉湯、娘酒等。當然地區不同,菜譜也不一樣。此外,客家人還會做一些特殊的食物,如:油果、炒果、各種粄、餈粑、年糕等。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三、守歲習俗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客家話叫亮(好)年光;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四、年初三送窮鬼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儘管屋內屋外到處堆滿鞭炮、紙屑等,都不會清掃,也不會將家中的垃圾倒掉,而是會統一留到年初三那天清掃倒垃圾。因為客家人認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初二這兩天要“囤財”,這兩天掃地和倒垃圾,會掃走和倒掉家裡的財運。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客家人稱年初三為“窮鬼日”,所以要在這天把家中的黴運和不好的統統掃走倒掉,送走窮鬼。

五、禁忌習俗

在過年期間,客家人也有一些禁忌。下面列舉幾項:

1. 說話不能帶有不吉利的字眼,如:死,病,黴等。

2. 十五前不可理髮。

新年之際,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3. 初一出嫁了的女兒不可以回孃家,到初二及以後才可以。

4. 忌東針線、剪刀等。

5. 初一忌洗澡。

客家還有很多年俗,就不一一列舉了。作為一個九零後的年輕人,對客家年俗可能有很多理解得不夠到位之處,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討論和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