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春节,又称“年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但是很多年俗历经千年仍保持着其魅力和活力。

客家人是一个崇尚传统的汉族民系,年对于客家人来说,也是民俗的集中展示的日子。在春节的时候,人们也会有自己的独特的年俗,给人一种浓厚的过年的气息。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有元宵之前都是年的说法)。

下面介绍几种客家年俗:

一、祭祀祖宗

祭祀祖先,是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之一,以前在农村地区,每逢初一十五和重要节日,都是要祭祖的,其隆重程度也根据时节和节日的重要程度而定。

在过年的时候,祭祀是非常隆重的。祭祀分为祠祀和家祀,二者先后进行。祭祀时会摆上客家娘酒,熟的鸡鸭,胙肉,水果,本地特色食物等作为祭品。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二、特色食俗

客家食俗,主要体现在年夜饭中,客家人的年夜饭,各家庭成员很有讲究,最长的的长辈做上横头,其他人按辈分依次坐开。同等座位,以左为尊。

在食物方面,要么是客家特色美食,要么是具有特殊寓意的,味道是以咸香为主,食材多取自家禽家畜和时蔬。客家人吃年夜饭前都要放鞭炮。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一般有以下食物:酿豆腐、猪肚鸡、白斩鸡、白斩鸭、盐焗鸡、酸酒鸭、鱼肉、肉丸猪肉汤、娘酒等。当然地区不同,菜谱也不一样。此外,客家人还会做一些特殊的食物,如:油果、炒果、各种粄、糍粑、年糕等。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三、守岁习俗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客家话叫亮(好)年光;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四、年初三送穷鬼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尽管屋内屋外到处堆满鞭炮、纸屑等,都不会清扫,也不会将家中的垃圾倒掉,而是会统一留到年初三那天清扫倒垃圾。因为客家人认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初二这两天要“囤财”,这两天扫地和倒垃圾,会扫走和倒掉家里的财运。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客家人称年初三为“穷鬼日”,所以要在这天把家中的霉运和不好的统统扫走倒掉,送走穷鬼。

五、禁忌习俗

在过年期间,客家人也有一些禁忌。下面列举几项:

1. 说话不能带有不吉利的字眼,如:死,病,霉等。

2. 十五前不可理发。

新年之际,一起聊聊客家年俗

3. 初一出嫁了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到初二及以后才可以。

4. 忌东针线、剪刀等。

5. 初一忌洗澡。

客家还有很多年俗,就不一一列举了。作为一个九零后的年轻人,对客家年俗可能有很多理解得不够到位之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和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