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面對命運順從還是抗爭?陪我幾十年的座右銘就是最好答案

有生之物,皆有其命。

命是特定的遭遇,包括先天的條件與後天的發展。

相信命是可以預知的,就稱為算命。

1 會算命的出租車司機

多年前,我有一次搭出租車去上班。

司機聽到我要去臺灣大學,立刻問我是不是臺大教授?

我說,是的。

我怕他又像以前遇到的司機那樣,趁機教訓我沒有盡到教育學生的責任,於是立即反問他:

“你是客家人嗎?”

他說:“你怎麼知道?”

我說我念小學時,同學大都是客家人,所以一聽口音就知道了。

這位司機聽了很開心,竟然說他可以為我算算命。

他調整後視鏡,從鏡子裡看看我,然後開始為我算起命來。

我靜靜坐著,不敢發出聲音,怕會給他什麼暗示。

十分鐘的車程,他竟然能夠說出我的性格弱點,前半生的大致遭遇,以及今後應該留意的事項。

車到臺大校門口了,我不願意下車,就說:

“你再為我算一個問題,我才下車。”

他說好吧,我說:

“請你算一算,我快樂嗎?”

他愣了一下,說:“很抱歉,這個問題我算不出來!”

聽他說算不出來,我這才心甘情願地下車。


傅佩榮:面對命運順從還是抗爭?陪我幾十年的座右銘就是最好答案

2 “知命”的前提

確實,關於一個人是否快樂,是算不出來的。

擁有名利權位的人不一定快樂,而一無所有的人也未必不快樂。

下車之後,我想起一句西方的名言: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習慣;

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觀念——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幾者之間是一種連鎖關係。

一個人希望自己命好,過得快樂些,上上之策當然是:

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所謂“知命”,要從“瞭解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的現狀以及自己設定的目標,然後想辦法達成目標。

我年輕時,遠赴美國耶魯大學唸書。

到那裡的第一個星期,我就認清了主客觀的條件及嚴峻的挑戰。

於是,我擬訂了求學計劃,每日讀書十二小時以上。

看到我的用功程度,宿舍裡的同學常常問我:“什麼時候會崩潰?”

幸好,我沒有崩潰,順利完成了學業。

年輕時所下的工夫,對自己的改造力量特別大。

我們談“命”的時候,常常是“事後才有先見之明”;

但是,只要主觀的觀念清楚,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麼,配合堅定的意志,勇敢地創造有利的形勢,

那麼,不管最後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我們已經在改造自己的“命”了。

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已經體認到了成長的喜悅。


傅佩榮:面對命運順從還是抗爭?陪我幾十年的座右銘就是最好答案

3 “掌運”的關鍵

因此,“知命”所引發的行動,才是決定人生成敗與苦樂的關鍵。

這樣的行動,稱為“掌運”。

“運”是會流轉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得意與失意。

譬如,當整個經濟不景氣、大環境不好時,個人必然連帶受到影響;

反之,社會大局勢欣欣向榮,個人的努力自然比較容易看到成效。

那麼,如何掌運呢?

簡單說來,得意時好好珍惜及品味;失意時努力學習與充實。

人生的得失,應該以自己為主體,而不必處處與別人比較。

以自己為主體,就須從事生涯規劃,考慮一生之中所有可能發展的潛能。

人有“身、心、靈”三個層次,三者皆有潛能以待開發。

那麼,我們能夠只顧開發身與心這兩方面的潛能,而忽略“靈性”上的需求嗎?


傅佩榮:面對命運順從還是抗爭?陪我幾十年的座右銘就是最好答案

4 超越“命”與“運”

“靈性”的作用,在於使人超越對“命”與“運”的執著。

也就是說,它可以幫助你明白,不必以一般人所說的“好命”為人生目標,而應該看得更深、更遠。

“命”無所謂好壞,要看自己“如何”面對與承受;

“運”既然是流轉的,就要靠自己的修養來化兇為吉,把失意當成得意。

歸根究底,客觀上發生的事,與主觀上的感受,這兩者是不同的。

我從年輕時,就學會了一個觀念,直到現在它依然是我的座右銘之一:

“即使我無法改變命運,我也可以改變我對命運的態度。”

自己的觀念與態度,才是決定人生快樂的關鍵。

“知命”與“掌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人生活得快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