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如何生育

我們在很多古裝劇中經常都能看到,一個女子到了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而如今的女孩子,到了二十七八還沒有對象的也是一抓一大把。為何古代女孩子要那麼早的結婚,十三四歲的女孩子,身體還未發育完全,嫁人之後如何生育?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如何生育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婚姻大事更是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十三四歲,父母就會將家裡的女兒嫁出去,普通百姓家裡是這樣,王公貴族也是如此。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古代,一般女子的婚假年齡都是在十三四歲,比如今法定的結婚年齡整整提前了十多歲。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剛剛上初中,就要嫁人,簡直不可思議,但在古代就是這樣。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那個時候的歷史。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如何生育

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我國西周時期,國家就規定,女子必須在十五歲的時候找好人家,在二十歲的時候必須要結婚嫁人。後來,到了戰國時期,各國征伐不斷,人口不斷減少,為了加快人口生育速度,齊國規定國內所有女子必須在十四歲嫁人。到了三國兩晉時期,北周武帝規定女子必須在十二歲就要嫁人。唐朝以後,雖然年齡有所放寬,但也是不得超過十五歲,否則就會重罰。古代統治者的這種規定,在如今看來完全是不科學的,過早的結婚生孩子會讓女性身體受到巨大的損傷。根據人體發育的情況來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正值青春期,身體各個器官都在發育階段,如果在這一時期懷孕生育,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但古代男尊女卑,統治者為了增加國家人口,根本不會考慮這麼多。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如何生育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人的醫療水平較低,人類的平均壽命都相對較低,所以早早結婚才能儘可能多的為家族生育後代,延續家族香火,所以古代女性在十三四歲就早早的結婚了。即便是身體還未發育成熟,也要冒著身體受到嚴重損害的風險去生孩子。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要嫁人,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如何生育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出臺法律規定女孩子到了二十歲以後才能結婚,因為在二十歲以後,人的身體就完全發育成熟了,這個年齡生育孩子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正是由於科技和醫療水平的不斷髮展,人們的認知才會有了很大的進步,不會再像古代人那樣作出這種傷害女性身體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