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2020年2月2日,據說是歷史上千年一遇的對稱日。疫情來臨之前,很多地方的民政局紛紛表示會為了趕在這一天登記結婚的新人們加班營業,如今,大家也只好選擇其他的紀念方式了。

新型冠狀病毒成為2020年開年伊始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一夕之間,原本應該熱熱鬧鬧的春節,成了萬人空巷,人人自危的艱難時期。

我屬於後知後覺的類型,起初並沒有太在意,大年三十前一天覺得形勢不太對時,口罩已經全城脫銷了。於是乎,從放假到今天只能選擇宅在家裡,看書、刷劇、瑜伽、跑步,突然有了一些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身體健康才是王道

自休假開始,我就再沒邁出房門半步。

大年初一,晨起跑步1小時。

下午15點,原計劃到館練習的瑜伽108遍拜日式祈福因為疫情的關係調整為遠程線上練習。鋪好瑜伽墊,跟隨老師的語音口令,基本練到38遍左右就已經大汗淋漓。

插播一句,科技果然改變生活。

此後的日子裡,基本上保持了每天跑步1到2小時,瑜伽伸展30分鐘左右的節奏。

萬分慶幸我買了跑步機,也確實發揮了它的功效,沒有成為擺設。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據說鍾南山老先生的跑步機就擺在他的床邊上,每天不管多忙,他都會跑上一會兒。

這位被譽為“國士無雙”的84歲老人,曾是2003年抗擊非典的先進人物,如今他又以英雄之姿,在疫情肆虐之時,逆行而上,堅守在一線。

很多人都好奇,在他繁忙的看病、查房、會診、科研的工作中,如何能夠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與體力?

答案被一張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照片揭曉,“鍾南山秀肌肉”一時之間成為熱門話題。他的肌肉照,震驚了一大波80、90後,人們驚呼:“這根本不像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鍾南山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種觀念,就是要一輩子運動,這樣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有人說:鍾老先生刷新了我對年齡的認知。在疾病、災難、愛情、夢想······所有這些幾乎看上去都和年齡有密切關聯的事物面前,年齡確實不是什麼問題,體魄和健康才是問題。

有一個段子,說1918年的德國爆發流感,當時在集中營裡參與練習“普拉提”運動的人全部生存了下來。不論這個段子是否真實,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手段。

畢竟,“健康的活著,才能接得住命運。”

02 搭建自己的風險防控系統

年前去剪頭髮,排了整整3個小時的隊。理髮師說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休息兩天,初三就恢復營業。照目前的形勢,恢復營業估計暫時遙遙無期了。

網上一個段子廣為流傳:“年前燙頭髮,做指甲,買新衣服的小仙女們,一定想不到一套睡衣就能過完整個春節了吧。”

段子很好笑,但段子背後隱藏的現狀卻讓人一點也笑不出來。

眾所周知,春節是美容美髮、餐飲、影視等行業的“黃金營業期”,規模小一些的餐館,春節期間的營業額就能佔到全年營業收入的一半。

“西貝只能撐3個月”的消息被頂上熱搜,網上又有人哭訴,突發疫情,失去工作,但銀行卡餘額連付房租都不夠了。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巴菲特說,當海潮退去,就能看出誰在裸泳。風險的防控能力,無論對組織還是個人來說都同樣的重要。

宅在家裡的日子,把好久之前購買的理財課程完整的聽了一遍,做了資產分析表,也按照老師介紹的方法檢查了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

分享幾個關鍵詞:理財規劃、風險對沖、底線思維

《小狗錢錢》的作者說,為了有效抵禦風險,至少要有能保障在完全失業的情況下生活6到12個月的現金流。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個月維持正常生活水平需要花費3000元,那麼,就至少要保證18000到36000的現金流可供使用。

這就要求必須要有一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理財規劃,實現財務保障、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三個目標。

風險對沖就是我們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在選擇投資的時候儘量選擇負相關,至少是相關性低的不同產品。

底線思維就是要明白“有可為,有可不為。”在該止盈的時候及時落袋為安,在不該妄動的時候保持克制,大約巴菲特所堅持的“不懂不投”也是這個意思吧。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其實不僅是理財,對生活來說,這些道理同樣適用。

疫情洶湧,已經不僅是單純的公共衛生事件,但任何一件悲劇的發生,假如能從中獲得積極的信息,那麼它就有了正面的意義。

03 培養獨立思維,避免謠言侵擾

晚上刷手機,看到群裡說要去搶購雙黃連口服液,據說可以抑制病毒。

我隨口問了一句:“要買麼?”心想估計已經搶斷貨了。我媽淡淡地回覆:“沒必要。”

感嘆了一句真佛系,於是低頭繼續安心地刷手機。

果然,群裡說已經搶不到了,小夥伴貼出一張圖,調侃說“居然雙黃蓮月餅都賣完了。” 真歡脫。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各種謠言漫天飛,基因武器、抽菸殺毒等,標題都極其聳動,看得人毛骨悚然。

有人說,謠言之所以飛速傳播,是因為真相的遲到與缺席,不無道理,謠言的飛速傳播有它的心理學基礎。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曾提出認知失調理論,指一個人在自己已有的認知上,接收到一些與之矛盾的信息,就會產生緊張和不舒服的感覺。

樊登老師曾講過一本書,名字就叫《謠言》。書裡詳細剖析了謠言的傳播路徑:

第一階段,製造恐慌,穿播謠言。

第二階段,聽到謠言的人建立了錯誤的認知。

第三階段,有人出來闢謠,給出事實和正確認知。

第四階段,也就是認知失調,正確認知和錯誤認知之間出現矛盾。

第五階段,也是關鍵階段,我們往往更容易相信錯誤認知,也就是謠言。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以湖北紅十字會“口罩事件”為例,某博主爆出紅會給協和醫院發了3000個普通口罩,給仁愛和天佑兩家所謂“莆田系醫院”各發了1w8,總計3w6只N95口罩。

這一事件經過自媒體跟帖、轉文後迅速發酵,一時之間群情激憤,基本上現在就處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狀態。

紅十字會和相關涉事醫院在面對質疑時邏輯混亂、重點不明的回應,加劇了公眾的質疑。直到人民日報發博,澄清重點:

1.仁愛是第四批徵收定點醫院,尚未完成改造,故暫不能接診。

2.口罩是kn95,不適合一線防護。

但公信力已然崩塌,紅會信息不透明被人詬病,無論如何澄清,公眾依然存在疑慮。

信息及時、公開、透明確實有助於避免謠言的傳播,但在自媒體時代,面對眾多信息,學會甄別和獨立思考,更是作為每一個個體更需要學習的事情。

謠言並不僅止於智者,更止於強大的心理建設和科學觀。


返崗開工在即,三個建議你可以瞭解一下

20200202,祝大家幸福

明天2月3日,小夥伴要返崗上班了麼?已返崗的小夥伴請做好防護措施,未返崗的小夥伴請儘量避免外出,我們一起努力,希望20200202這個神奇的日子成為疫情的拐點,我們走出家門,共賞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