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年俗文化

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年俗文化

在传统习惯上,中国人平日里更喜欢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周秦之际《尔雅·释天》有云:“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年,在夏朝时叫做岁,在商朝时叫做祀,在周朝叫做年。所以我们现在对一年的各种称呼,反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的痕迹。

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年俗文化

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现代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已愈发淡漠。尽管春节仍然是人们当今最重要的节日,但已明显地感受到年味越来越淡而不再那么浓郁了。尤其在城市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些年轻人不但丢掉祖宗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在不了解西方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情况下,却盲目追风地过起了不伦不类的“洋节”来。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颜面。

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年俗文化

针对目前人们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地加快,其精神压力是愈来愈大,心境愈感乏味的诸多问题。更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努力建设将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好,以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人们的心灵获得很好地抚慰与寄托。

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年俗文化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日趋消解的今天,然而在位于京津腹地的京畿重镇、东淀之滨的古镇胜芳仍然还保留着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曾经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胜芳镇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了河北省的经济强镇。虽然这里经济发达,但是外来文化并没有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反而中西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交融,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文化的主流地位。这种文化现象被专家们称之为“胜芳现象”。胜芳有民间信仰、花灯、花会、音乐、戏曲和武术等完整的文化体系。胜芳的各种民俗文化已经融入到了春节期间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当中。过年的祭祖、拜年,求佛、敬神等仪式表现得即庄重又虔诚;正月期间的亲缘关系走动也极具地域特色;“正月十五闹元宵”使节日喜庆气氛更是推向新高潮,其万人空巷,涌向街头,一片欢腾的盛况可堪称中国式的“狂欢节”。过大年在胜芳不但能享受到一年一度传统文化大餐,人们还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这种底蕴厚重、根植民间、溶入生活的年俗文化可以说是流淌在胜芳人血脉里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