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胡红梅事件,你有什么看法?是单一现象吗?

Strivefor


胡红梅抄袭现象,不是单一,而是比较普遍。很多搞文字的都知道一个词叫“文抄公”,也唤作“文贼”,这种人最受原创作者痛恨,如过街老鼠一般。可以这么说中,搞文字创作的人,不管是搞文学还是搞学术,绝大多数原创者都有过被抄的经历,别说是私人个体之间,就是一些媒体和网络平台,都习惯了抄来抄去。

在文字上的版权意识,不是差不差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胡红梅在她朋友圈里的道歉信,她压根就没认识到自己抄袭的严重性,她一句不注意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而且被指责之后,还埋怨大家抓着不放,耍起了小性子。

胡红梅是一个与阅读和写作,以及出版都比较熟络的人,她理应更明白抄袭的后果,但即便如她,版权意识也如此之差,由此可见一斑。说句不太负责任的话,你私下里抄一抄就行了,自娱自乐也可以,但你不该拿来赚钱,抄袭本已是触犯他人版权,你再用来换钱,这就是一种犯罪。这和你跑到别人果园里偷苹果没什么两样。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读书人的事儿,也算偷。

我认识我们当地一个老作家,是拿过很多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老者,他很少用手机,不用电脑,一直使用最原始的白纸黑字式创作模式。前两年,他的一个剧本被人盗用,拿到省里参奖获得了一等奖,是省里作协的朋友告诉他的,后来他让我帮助在网上查了查,不查不要紧,另外又发现两人个剧本被人盗走评了奖,而且都获了奖。老人家气的不行,直接打电话打组织方,可对方根本不管,他打电话找省里作协当主席的朋友,朋友也是一脸苦笑,文学创作的版权维护太难了,你有那个精力搞下来,完全可以再写好几个本子了。

胡红梅在抄袭这方面,可以看出来是绝对的老手了,而且胆子也够大,有些人抄袭吧,起码还有点拘束,知道不能太过,心不狠的也就是洗洗搞,但胡红梅不一样,她直接连人家的自序都抄过来,连标点符号都不改。可见,她已经到了跑到别人果园,如同进了自家一样,不但心安理得,而且还吃相难看。


元芳有看法


首先要看这个老师书是不是真教的好,像我有个启蒙老师,小学一年级两年级教的非常好,当时在全县都名列前茅的,但是他要评上小学高级就比登天还难,要想凭上,有许多硬性条件,就得动脑筋想办法,过五关斩六将,要就是抄袭,要不就是放弃,情何以堪。如果就是为了荣誉,而且是那种被荣誉把自己是谁都忘记了,还乐在其中,沾沾自喜,最后身败名裂就不应该了,出来混,总要还的。还有这个胡老师说句实在话还是很有气质的年轻时候肯定漂亮,你懂的!


巴山夜雨5873


你说的胡红梅事件,应该是深圳美女校长胡红梅抄袭的事吧。

胡红梅虽然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只是深圳一所小学的副校长,但在业界还是颇有名气的。当然不是她人长得漂亮——她确实颜值很高,看着舒服干净,看到她后,立马就会想到苏轼的那句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她出名不是因为颜值高,而是因为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著作颇丰,产生不小的影响。因为她一直以来倡导读书且身体力行,而重视输出(写作),看起来颇有建树,成为2016年度“阅读改变中国”年度提灯人。她的影响甚至扩大到了国外,成为马来西亚阅读种子教师公益行动总导师。

胡红梅“抄袭门”的发端,是山东一位小学教师的作品多次被其抄袭,吃相太难看,忍无可忍之下,对其进行了曝光。网友们自然会适当挖一挖,看看是否是偶尔为之。结果还没用力深挖,就大吃一惊。

胡红梅不仅抄袭山东这位同行的作品,还抄袭台湾作家的整本书,还抄袭加拿大作家作品。这些抄袭的作品,变成了她的科研成果,变成了她博取名利的筹码,于是,她成了“点灯人”,成了阅读推广大使,成了阅读总导师!

在事实面前,胡红梅无法抵赖,只好发声道歉。

而对于她的道歉网友并不买账。不光是胡红梅的道歉极不真诚——在她看来,她不是抄袭,而是引用(据说连序都抄上去了),更是对这类违背师德行为的深恶痛绝,对学术腐败的深恶痛绝。

胡红梅事件,让群众对学术成果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严重损害学术权威。

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学术腐败后,人们不再相信专家,不再相信权威。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论文造假,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院裴钢院士等涉嫌学术论文造假。娱乐圈中的翟天临也因论文造假被取消学位。由此可见,胡红梅事件不是单一现象。

希望教育部门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重视这些事件,更要理性反思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要对症下药,尽快纠正这类不良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昕雨橙子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挣钱之心,永无止境。

胡红梅老师,身为为深圳特区龙岗如意小学的副校长,一年收入40万+,足以秒杀全国98%的教师同行的工资待遇,为什么在教育一线上,动了歪心思,借着公益之名,用抄袭手段,行肥私之事?

这是在看了胡红梅副校长的履历和光环之后,又看了她的360度无死角靓照之后,油然而生的喟叹。

这是她事出之后,受到的处罚,不算轻:

1、责令其立即停止所有侵权行为。
2、撤销其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3、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其龙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4、责成所在学校在本学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中将其定为“不合格”等次。5、对胡红梅已获得其他相关荣誉称号,我局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相关规定处理。

从上述处罚中,我们可以看出,胡红梅佳作生涯,到此为止,以后只能靠着工资生活了,但也有可能她前期捞的钱已经足够多,也不在乎这点了。


在胡红梅副校长被免职之后,我们讨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与其说 这是诅咒后的结局,不如说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必然。只是,我们也清楚,胡红梅此类事情,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教育土壤的污染,是因为逐利的行为出轨,是因为我们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也是因为犯罪成本,可能太低了。

送别胡老师后,我们还会迎来另外一个继承人们吗?这也许,才是我们更担心的问题。

最后,只想对胡老师说,不要写遗书,活着不好吗?


教育练真堂


胡红梅抄袭事件,并不是单一的现象,在高校里更严重。

3月初,深圳市龙岗区一美女副校长胡红梅,因为抄袭山东省淄博市小学老师王爱玲老师的文章而被举报。

最近,此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主要因为包括几个名词: 副校长、老师抄袭,师德、学术不端等!

胡红梅作为一名教师,违背师德,抄袭他的作品来给别人讲解,(1)深深地伤害了他所教的学生、(2)伤害了王爱玲老师、(3)损害了老师在社会上的形象。

并且,借助抄袭行为获得了各种荣誉,比如“青年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属于辜负了组织对他的信任,伤害了学校里其他老师的利益。


最后,处理结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3月6号,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对胡红梅抄袭行为,公布那处分决定:取消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彻掉副校长职务,并对个人给予处分!

这些年,有很多老师,甚至是教授,抄袭他人成果来评各种职称,甚至是获得各种荣誉。

在高校里,很多有行政职务的领导,为了评职称拿各种先进,为学校里其他教授进行强迫合作,变相的窃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有利于利益输送的成分。

【案例】我们学校一个副校长,为了评教授职称,(1)为满足上课课时要求,让别的老师替他上课;(2)别老师的科研成果,也一定要写上她的名字;(3)各种大赛,都要写上她为指导老师,而实际她并没有参加指导。

当然,她也会给这些老师一些好处,比如学校的项目优先批给这些老师,公费送这些老师出国深造等等。

最后,她在职称评审委员会上通过了,但是也遭到了其余教师的联名举报,最后由于证据不足,只撤掉了教授的职称,还没有撤掉职务。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遵守基本的师德,并且行为世范。但是,发展到现在,靠老师自觉已经不行了,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进行举报或者是查处,以遏制这股不良抄袭之风!


牵牛花牵牛郎


多么好的职位呀!(副校长)

多么漂亮的一位老师呀!

真的可惜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3月6日,深圳市龙山区教育局给予胡红梅如下处分:

【2】撤销其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

【3】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其龙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4】责成所在学校在本学年度师德师风考核中将其定为“不合格”等次。


作为一名副校长,作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作为2018年全人教育奖获得者……作为深圳市“十大全民阅读推广人”……竟然靠窃取他人劳动成果来提高自己的“身价”。

老穆就想问,这样的名师,所取得的短暂荣誉,有何意义呢?

胡红梅的做法,完全是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如今看来,实属不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如今,自媒体流行,因而人们对版权意识非常强烈!

如果你抄袭他人成果,甚至连标题都不愿意改,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难道真的被名利冲昏了头脑?


老穆认为,这绝不是单一现象,还有不少人有着抄袭的陋习!

老穆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引起那些爱抄袭人的注意,尽早收手!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老穆说语文


胡红梅老师漂亮、优雅、知性,仅凭印象觉得人很不错,事实上胡红梅老师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也是极强的。如果没有抄袭这件事,胡红梅老师应该还是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女神”老师,应该还享受他人的仰慕和崇拜。可惜,因为这件事,胡老师跌下了神坛,成了千夫所指。


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过错有大有小,小错尚可原谅,大错就无法弥补了。所以做人要有底线,违背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干,也不要干。

作为老师,为人师表,要恪守职业道德。作为名师,更应当注重和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要知道,名师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个人。名师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胡红梅事件即是如此。

胡老师抄袭事件之所以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指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不仅仅把矛头对准了胡老师一个人,而是对准了像胡老师这样的名师群体。要知道,很多所谓的名师,其实名不副实。他们之所以成名,一是课讲得好,能拿的出手。于是,经过包装,一节课反反复复地讲,最后成了名。也就是面子工程做得很好,至于能不能沉下心来,认真搞教学,恐怕很难说。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发论文,出专著,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胡红梅老师即是如此。发文章本也无可厚非,写自己的教学感悟,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不过,那样做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人看。抄别人的,抄名家的,省时省力。孰不知,这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毁前程。


名师一旦出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比如胡红梅老师获奖无数,其实,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踏踏实实在一线工作,哪有那么多的虚名?何况,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想得个市级省级模范都感觉不容易,而名师们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能让人心理平衡吗?

胡红梅老师现在被处分,不少人认为处分轻了,可见大家对她这种行为和做法的反感!这也给其他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师提个醒,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静静助学


胡红梅事件已经发酵两周了,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之所以引起这么大轰动。无非是:

第一:为人师表的老师都如此,教育还有希望吗?

第二:为什么这么久才被曝光?

第三:教师追逐名利比大家想象的严重多了。

作为老师我想说的是:

1、名师包装为什么越演欲裂?

这几年,每个名师前面不加几个头衔好像他就不是名师?每个地方对自己的名师都是恨不得多加几个称呼,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扪设立名师的初衷是什么?

2、真正货真价实的名师有几个?

名师在一线上课的有几个?为什么当个名师就一定要会写各种文章呢?文章能教学吗?对教学有多大益处?

说实话,真正在一线教书的他哪有时间写那么多文章?不抄袭怎么办?

3、一个老师,为什么做事如此高调?

每个人都懂得低调做事,这个老师为什么如此高调呢?很假单,为了广告效应。学校也想借此宣传,所以就把她越推越高。

4、教育的评价体系太有问题了?

我们对老师的评价不看实实在在的教学,就喜欢这些乱七八糟的教改论文,有多大作用?

什么翻转课堂、高效课堂有多大区别?不过换个名次忽悠人罢了。外行人不懂,老师那个不知?

老师们最需要淡泊名利,静心教书。可看看现在的教育,逼迫着老师追逐名利,各种噱头名目繁多,一会名师,一会学科带头人,现在还有什么名师工作室?能起到什么作用?除了给领导和个别人带来点名和利,对一线教师有用吗?

不是胡名师有问题,是我们的整个教育都太浮躁了?太功利了?


人生如梦LLH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胡红梅的热度,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可能是教育本身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关注胡红梅,其实是关注教育。当然,“美女校长”“美女名师”这些颇具娱乐效应的词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具有吸睛效应的。

但胡红梅依靠抄袭,成为享誉国内的名师,这是单一现象吗?

个人认为,既是单一现象,又不是单一现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依靠如此明目张胆、大规模的抄袭,登上名师宝座的,胡红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抄袭,从来就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古至今,抄袭都是屡见不鲜的。而教育界由于各种需要(聘职称、晋级、博名等),需要各种文章、论文、专著,抄袭,更是比较常见。所以,近几年,才会有好几位大学老师(甚至有的是博导、教授),深陷抄袭丑闻,声名扫地,因“学术不端”受到各种处理。

但客观地说,相互红梅这样抄袭,真的是绝无仅有。因为她的抄袭,已经违背了抄袭的基本原则——其他人的抄袭,多少还梳妆打扮一下,借用一部分,好歹还是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她不是这样,她采取的是全盘抄袭,只改名字的做法——这就少见了!

比如,胡红梅照抄台湾作家林玫玲的《假如要有学习单》(2008年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作为胡红梅自己的作品《儿童阅读的导读智慧——学习单设计实例》(2015年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血肉全吞,甚至连作者自序也照搬并落款胡红梅。”山东淄博一小学语文老师王爱玲写道。

其实,要说差别,也有。起码有三点:名字换了,个别插图换了,繁体字变成了简体字!

不客气的说,抄袭,真不鲜见,如此抄袭,太过于拙劣——甚至,是笨!

翻遍抄袭界,像胡红梅这样抄袭的,真是绝无仅有,这不是单一现象,又是什么呢?

依靠剪刀加浆糊,炮制一些文章论文或专著,成为名师,绝非单一现象。

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我经常认为(或许还有些固执),不需要那么多的文章,特别是不需要那些论文甚至专著——试想,迄今为止,哪一个现代的教育专家,对于教育有自己的创见?

那个享誉全国的书生,有创见吗?如果有,是什么?

既然没有创见,写论文专著,不过给把前人的理论或见解,补充一些现代的例子罢了。

不客气地说,那些所谓教育专家的书,除了例子有一些(有些什么都没有)借鉴意义之外,其他无任何意义和价值。昨天听杭州某幼教专家的讲座,说在幼儿园要从“核心经验”“必备经历”“重要资源”三个角度,来开展幼儿主题教育——为了四个字的工整,弄出这几点,完全经不起推敲。

中小学的老师,其基本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对象,就决定了工作内容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写论文、出专著”。

明明没有那个理论基础,提出创见的能力和底蕴,又非要成名成家,自然,唯一的途径,就是抄了!

抄本地区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风险太大,于是,就抄外地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地的也有风险,就抄国外的——还美其名曰“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网友就这样说(见下图)

从这个角度看,依靠剪刀加浆糊,炮制一些文章、论文和教育专著,几乎就是各地所谓名师特别是那些四处做讲座的名师的基本套路——这样看,胡红梅现象,哪里又是单一现象呢?这不就是若干名师的行走方式吗?

总之,从抄的方式、范围和途径来看,胡红梅现象,绝对是单一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但从抄这一基本现状来说,不但普遍,而且很普遍——就连三水三心这样的名不见经传的作者,都有若干文章被抄袭,何况大家名家呢?


三水三心


胡红梅事件最近牵动了大家的心,这样一位美丽的女老师,这样一位知性的女校长,因为学术不端,而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3月6日,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官网发布情况通报,对如意小学老师胡红梅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如下:

2、撤销其如意小学副校长职务,调离教学岗位;

3、撤销“龙岗区胡红梅名师工作室”、“撤销龙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4、本学年师德师风考核中将其定位为“不合格”。

除了这样的处罚之外,对胡红梅已经获得其他相关荣誉称号,需要配合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可以说,这次当地的教育局行动之快,撤销职务之迅速,并第一时间把涉事老师调离教学岗位。并把涉事老师的年度师德考核认定为“不合格”,这就意味着这位老师当年没有奖金了,之后几年内不能再晋级(或者评优评先)。

如果胡红梅没有出现抄袭事件,那么单从她的履历来看,简直太厉害了,人美还有才华,还有职务,众多荣誉加身,是人生的赢家。

2019年广东好人;

2018全人教育奖;

2017《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

2012年深圳市“感动深圳教育人物”……

这一系列的荣誉任何一个都是满满的厚重,是一个普通老师一辈子难以达到的高度。可是面对之前的荣誉,再看一下当地教育局的处理,人生真的是跌宕起伏,网友也一片哗然!

有人说,这是在打脸当地教育局,净整些名师工作室,而对名师的真实性不做调查。

胡红梅女士被调离工作岗位,取消部分荣誉,教师资格证没有被吊销,可以继续领工资,网友觉得这个胡红梅不简单。

无论如何,一个名师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还是让人感叹的。名师的评选有问题吗?名师工作室有问题吗?为啥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却倒在了名誉面前,安安稳稳当一个普通教师不好吗?要这么多荣誉干嘛?

什么是好老师呢?到了讲台之上,学生露出欣喜的眼神,老师真正的舞台是在课堂之上,而不是在课堂之外!“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么这个老师没有什么荣誉,他依然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依然是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有多少老师一辈子是初级职称,收入微薄,可是他们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桃李满天下,他们才是富有的人。好老师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解答好每一个问题,好好和学生沟通,关心爱护学生。

有的名师忙于课堂之外的荣誉,他们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在忙课堂之上?他们对外虽然是名师,可是在学生心目中呢?

胡红梅名师最终的结果可以说咎由自取,自己酿制的药酒自己喝吧!育人先育己,她没懂得这个道理!

演艺界有明星和演员之分,教育界同样有名师和教师之分,前者靠包装,后者拼实力,这类“名师”人数不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出务实求真的评价体系让真正有实力有德行的人实至名归,而不是这些凭花钱刊登几篇东拼西凑的论文和哗众取宠的伎俩让滥竽充数的假名师误人子弟。师无徳,谁遭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