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不是古代科学施政的第一人,是最具民主思想的帝王?

骑驴去高考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一般我们认为最优秀的有这么几位: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其他的诸如汉高祖刘邦,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乾隆皇帝,由于他们的局限性都太过明显,所以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当然,第二梯队里面还有个重要人物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在第一梯队中,这些皇帝无一例外都遭受过重大的人生挫折,有的甚至面临生死的考验,但他们都运用自己非凡的智慧转危为安,清除掉了自己通往最高权力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使帝国在自己的励精图治下迈上了顶峰!如果说中国的帝国制度,中国的中央集权制与前代制度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的话,这种制度具有鲜而易见的优越性的话,那么这五位帝王的卓越功绩就是最好的例证。正是这种制度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们又巩固了这种制度,使这一制度得到发展与强化,使一个帝国的实力在世界文明史中惊天动地!

在这五位帝王中,赢政与刘彻都过于残暴,性格过于偏执与阴冷,他们是极权统治最杰出的代表。杨坚虽是宅心仁厚,但在才能上略显不足。而康熙玄炫虽然才华出众,但在道德上略显保守,内心背着负担难免在治国上放不开手脚!而在五位帝王中,真正称得上允文允武,德才兼备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人!

李世民真可谓是在战火中洗礼出来的少年天子,李渊争夺天下的第一猛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李世民果敢坚毅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沉稳凝重的处事作风。李渊看着儿子龙虎雄姿,但太子无甚过错,做父亲的不免左右为难。本该快刀斩乱麻地立马夺了秦王的兵权,对其进行毫不犹豫的打击,彻底剪除其党羽,以巩固太子的地位。要么找个由头把太子废了,全心全意地培养秦王李世民。二者必选其一,这是由帝国制度所决定的。犹犹豫豫只会酿出祸端,给他的帝国造成动乱的危险,弄不好他李家一门都得死在这件事情上!然而李渊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正是的他的不做为给了儿子们上下其手的机会与愤怒!

不幸中的万幸,这是一场实力完全不对等的较量,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击败了太子与齐王,亲手把太子给射死了,反正这活别人也没胆干,可见李世民当时是下了何等的决心!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服太子旧臣,其中就包括名臣魏征,这充分显示了李世民的胸襟与眼界,说明他的成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

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始终带着赎罪的心态来干这份工作,这也就保证了他施政的谨慎与严谨。李世民难能可贵的就在于他谦虚而勤奋的学习态度,这就保证了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能充分为其所用。他建立自己的智囊团,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与考核都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来依法执政,最大限度地来减少人治。使君王及政府的每一个职位都体现出公益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职的私人性。把自己看作为平凡众人中的一员。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在贞观一朝中看到了最科学的古代施政,最开明最谦逊的一代帝王!





骑驴去高考


说实话,在现在很多人崇尚唐朝,特别是认为唐太宗是千古第一明君的时候,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唐太宗只能算是个明白人,不是太糊涂而已,说他是明君,我不敢苟同。促成唐太宗成为现在人认为的明君的原因,其实是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皇后长孙皇后,一个是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

魏征做了他一个臣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直言敢谏,这既是他的有点,也是他的缺点。

很多史料证明,唐太宗其实并不喜欢魏征。曾经多次说过早晚杀了这个不给他面子的人。但为什么至始至终没杀呢?这里面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兄妹两这两个明白人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唐太宗之所以有贞观之治,这里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

一,隋王朝尽管短暂,但功绩却不可磨灭。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他担任皇帝以后,为隋王朝和后世的风景王朝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为后来的唐王朝的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时候,皇位是抢来的。好多前期工作他父亲李渊已经做了。李世民只是在父亲的基础上稍加变动而已。

三,隋末大乱,老百姓人心思定,也是唐朝繁荣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有了上面三个原因,这才促成了贞观之治。

即使人们那么津津乐道贞观之治,全国老百姓人数、户数,仍然和隋朝杨坚统治时期相差一大截。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唐朝的人数和户数才和杨坚统治时期取齐。

因此,说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科学治国的典范,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止水如心


先给出答案:不是。

1.科学施政也就是说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定的法律来进行施政的,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也只有秦帝国是将法律放在第一位的,是唯一一个依法治国的王朝,那么这个帝王只能是秦始皇。

2.民主思想,简单的理解为国家的事物都是通过集体决策的,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见到的,尤其是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性质中是很难做到的。如果非要找一个帝国一个帝王的话,那么只有可能是明帝国,内阁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民主这一条件。内阁制度的创建者是明成祖朱棣。




历史的宠儿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2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总体评价:唐太宗是古代科学施政的代表,是民主思想相对较好的帝王!





中玉财经


科学施政不等于民主制度,自由开放的唐朝也不等于已经具有现代化政治意识的国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唐朝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十分强盛的一次大一统封建王朝。尤其是站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自由开放且包罗万象的唐朝更是深受人们的推崇。

尽管唐太宗在治理国家和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大胆的任用贤臣名士,甚至敢于使用曾经属于敌对阵营的能臣。唐太宗时期的诤臣魏征原本为太子李建成一党。玄武门事变之后魏征被唐太宗请来做了贞观朝的重臣。

但这一切都不能说明唐太宗已经具备了民主制度意识。更不能说明唐朝已经摆脱了封建历史的大环境而初具现代化治理意识。尽管他能够大胆的任用官员,但并不代表着这些官员就拥有与皇帝李世民同等的地位和话语权,说白了只不过是李唐王朝的兵卒奴才。想必唐太宗李世民心目中也是这般思想。

其实从今天的历史观着眼去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各个封建王朝,我们对于那些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且固步自封的封建王朝弃之以鼻。比如说我们认为明清两朝就是典型的闭关锁国且被“程朱理学”所推崇的四书五经禁锢住社会思想的封建王朝。

同时对于那些重文轻武不敢对外用兵而导致国土丧失的王朝弃之以鼻,比如说两宋王朝就被看作是软弱无能的封建王朝。同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晋王朝也被看作是怂包软蛋!这是由于这两段历史时期华夏民族均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压迫和侵扰,使得今天的我们很难认可他们的功绩。

但实际上这样评价一个历史王朝都是片面且不公正的,我们不能够单凭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某些帝王的施政方针便断定一个封建王朝是好是坏。存在即合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符合了当时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敢于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唐朝时期的特殊历史环境。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杨氏和陇西李氏全部都是名门望族。而且在整个隋唐交替的历史时期能够占据一方形成割据势力的人物全部都是名门望族。在就从侧面反映出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这个人的历史成就和社会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李唐王朝才对于自己的统治如此之自信,毕竟陇西李氏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统治阶级具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作为统治基础。在当时社会普通阶级出身的人根本不可能威胁到李唐王朝的统治。这就与汉朝和明朝统治者畏惧权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为何唐太宗李世民敢于任用那么多有才华的官员。


珞珈山的猫


民主思想是多人决策,如议会投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唐太宗那些不叫民主思想,而是兼听则明。即就一件事征求众大臣意见,太宗一人来权衡利弊决定该怎么办。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恐怕各有各的好。


高长宽4


唐太宗虽不是历史上科学施政第一人,但的确是历史上一位最具民主思想的伟大优秀帝王,既雄才大略又深知民心才是治国之根本,民心所向则政权稳固、江山可保,民心尽丧则国家必毁,江山必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