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中國式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父母總會覺得特別疲憊,李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天都要把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以至於這些年整個人精疲力盡,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最近李先生髮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得很嚴重,於是他又不停地幫助孩子輔導功課,直到孩子的成績達到了90分以上這才安心。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可是後來李先生又發現,孩子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不好,其它方面的缺陷也有很多。不過這一次李先生只是深深的嘆了口氣,他發現自己有些管不起了。如果李先生繼續為孩子拼死拼活的話,估計自己的身體肯定要出現問題。

現如今父母總是如此,就如同李先生一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感覺特別累。其實這一切都與父母的行為有關,本身他們是可以很輕鬆的,但他們為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了,從而忽略了享受人生,而是忙碌一生。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覺得教育孩子很累?

1. 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操心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大多數父母都會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操心,他們總希望孩子的在學校裡是一鳴驚人的,所以總是會把所有的時間放在孩子的身上。我們一旦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必然會覺得非常難過,畢竟我們比孩子還受不了這方面的打擊。

2. 總是為孩子一手包辦

我們總是喜歡為孩子一手包辦,尤其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恨不得替他們工作,替他們上學,替他們穿衣服疊被子。只可惜我們並不是他們,所以沒有辦法做得這麼面面俱到。可有一點我們很清楚,那就是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自己的關愛下幸福快樂的成長,所以我們會在他們的身上花費很多時間,因此感覺到很累。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3. 望子成龍心態

中國式教育就是如此,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所以我們總是在無條件的幫助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出人頭地。但是我們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往往總是傾盡所有,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付出的越多,就會變得越累,或許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想到這一點了。

歸根結底,我們之所以感覺到累,無非是為孩子付出的太多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是在溺愛孩子。溺愛雖說並沒有錯,但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我們總是溺愛孩子的話,難免會讓孩子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和想法。

總是溺愛孩子有什麼壞處?

  • 孩子無法獨立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法獨立,因為孩子已經習慣了我們的一手包辦。如果孩子生活在集體當中,脫離了我們,他們將會一事無成。可有些父母仍然覺得孩子是需要被關愛的,但關愛也是要把握尺度的。尺度太大的話,難免會讓孩子缺少獨立的資本。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 孩子會變得任性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總會變得特別任性,而且特別喜歡無理取鬧。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話,孩子一定會覺得我們特別無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定不要溺愛孩子的原因。有許多孩子在小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壞習慣,也就是大人給慣的,表現才會越來越差。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 孩子不懂得感恩

被溺愛的孩子也是不懂得感恩的,他們總會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贏得的,從來都不會考慮父母為他們做到這一切得有多辛苦。也正是這一點,孩子在今後難免會對父母不尊重。

由此可見,總是圍著孩子轉,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好處的。據教育家表明,其實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我們更應該選擇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目前“裝死式”育兒非常受父母的歡迎。因為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僅可以讓自己變得輕鬆,孩子還會變得更加優秀。對於父母而言,裝死式育兒一般要從這三點出發。

裝死式育兒的精髓所在

1.適當偷懶,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是可以偷懶的,不要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們去做,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解決問題,這樣反倒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譬如我們每天下班回家,可以裝作很累的樣子,並對孩子說:“寶貝,我實在是太累了,你把桌子擦一下,把地掃一下吧!”我們只有讓孩子瞭解到,任何事情都不能奢望別人的時候,他們才會選擇主動解決問題。

這一步雖然不容易讓孩子一下子做到,但我們可以不斷地引導孩子,讓他們不依靠我們。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2. 適當裝病,讓孩子承擔責任

我們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裝病,來鍛鍊一下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譬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我最近身體不太舒服,你可以給我倒杯水嗎?”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並不是萬能的,也會有脆弱的一天,我們也需要孩子來保護我們。

如此一來,孩子們就會明白,責任是需要承擔的,不能總是讓父母那麼煩勞。等到孩子們漸漸可以承擔責任的時候,我們目的也就達到了。

“裝死式”育兒乃育兒之精髓,教育孩子不要太累,輕鬆才是硬道理

3. 適當裝弱,讓孩子懂得付出

我們可以適當裝弱,讓孩子懂得付出。譬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這件事情媽媽不會做,你可以幫助媽媽完成嗎?”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會瞧不起我們,他們並不會這麼做,反而很願意為我們效勞。如此一來,我們不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樣還讓孩子明白他們需要為父母付出,而且他們也願意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定然會比其他同齡人更加優秀的。

結語

教育孩子並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需要我們對孩子有耐心,也需要讓孩子從中意識到自己應該學習到什麼。我們不要一味的付出,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們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千萬不要在繼續溺愛孩子了,要學會讓他們獨自做事,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這樣孩子們就會成長的更快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