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曾几何时常氏相声家族人丁兴旺,常连安先生膝下六子全都继承家业从事了相声这行,四位蘑菇更是一度成为相声界传颂的佳话。其实说起“蘑菇兄弟”,四位的艺术生涯却迥然不同。“小蘑菇”年少成名红极一时。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一座难以超越的巅峰。“三蘑菇”,说学逗唱占全了,又得遇白全福终生辅助,潇洒帅气的舞台形象成为观众心中定格的美好回忆。晚年的常三爷还收获了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成为相声非遗传承第一人。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而“四蘑菇”解放后,先是追随大哥的足迹加入抗美援朝慰问团,回国后又和侄子常贵田一同加入了海政文工团。先逗后捧的从艺经历也展现了其捧逗两门的深厚功底。唯独“二蘑菇”常宝霖一直默默无闻,与其他三位蘑菇的高光表现相比,常宝霖似乎显得暗淡无光,甚至被不少人主观臆断为“无名之辈”。如此定论显然有失公允......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平心而论,常宝霖的确不如大哥和三弟天资聪慧,但有句老话叫勤能补拙,况且二蘑菇并非是不开窍的“笨鸟”。从小跟着父亲和大哥撂地卖艺,也是经过世面见过高人。八岁就拜了父亲的把兄弟侯一尘为师学相声。侯一尘是什么人物?给张寿臣、马三立捧哏的大量活,他手底下教出来的徒弟想稀松平常是绝没这可能的。当年四蘑菇刚到启明茶社当学徒时,常宝霖就已经是班社中青年演员的主力了。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很多老观众都知道,二蘑菇在贯口上是下过功夫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不满十岁的二蘑菇就录制过黑胶唱片,演的正是贯口的代表节目《报菜名》。与传统对口《报菜名》不同,这版改成了群活。由二蘑菇逗哏,大哥常宝堃来捧,父亲常连安还有几句泥缝的词。从当年的老唱片中不难听出,虽说还是八九岁孩子的童声,虽然表演技巧和尺寸掌握的还不够娴熟,但口风上老成稳重,有铺有垫,抖包袱的手法遵循着常氏相声的表演特点。背菜单子时,气口准确,有节奏的轻重缓急,有语调的抑扬顿挫 。每个菜名背得字字清晰入耳,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着实不易。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当年常连安给儿子们选搭档可谓煞费苦心,给长子小蘑菇选中了赵佩茹,后来常赵二人跻身“五档相声”之列。三蘑菇的搭档,是老常爷从罗荣寿那“抢”来的白全福。而给二蘑菇捧哏的也是师出名门,正是郭启儒的徒弟全常保。常宝霖与全常保合作以表演说逗见长的节目居多,像《天王庙》《写对子》《 大上寿》《大相面》等等。虽不敢说能与常赵档相媲美,但绝对也是当时京津两地小有名气的一对火档。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为什么现如今观众提起常氏家族其他成员都如数家珍,可一说起二蘑菇却知之甚少呢?其实并不是常宝霖先生的相声艺术高开低走或是水平泛泛。解放以后,常宝霖响应国家支援地方文化建设的号召,在自己32岁那年离开了北京的广阔舞台,毅然投身于文化相对落后的甘肃,并在此安家落户直至终老。当年和他同去的还有一位高人,就是马三爷的徒弟连笑昆。

常氏相声中为何只有二蘑菇没能大红大紫?真实原因让人敬仰动容

  众位不妨回忆一下,解放以后曲艺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京津两座曲艺重镇诞生了太多太多身怀绝艺的名家大蔓。当然,一方面是个人艺术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这里既有深厚的相声底蕴,又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同时作为经济文化领先的两座城市,也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施展舞台和更多元化的艺术传播渠道。反观身在大西北的常宝霖和连笑昆,原本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存在。甚至当地很多人不知道相声是什么。他们只能通过自己一场一场的演,一段一段的教,让相声在甘肃落地生根。单纯以名望大小去评判演员的成败显然是不客观的,相声界还有很多像二蘑菇一样的“无名之辈”值得后人尊敬和怀念。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