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文 | 小獅子愛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網友問我:樓上鄰居有兩個小孩,每天不穿鞋在地板上跑,真讓人很煩,找過幾次不管用,怎麼辦?

我借用網上的案例來說說:

鄰居兩家一見面就因為噪音問題爭執不休。張女士說五點多吵,我老公沒有睡覺,我帶著耳塞睡覺的。張女士說最近半個月由於樓上噪音,他們一家三口已經很少睡過好覺了。張女士說凳子移來移去,小孩在樓上跑,故意每天四點多吵我們。兩個對敲打聲音很敏感,戴上耳塞,都不敢睡覺了。沈女士的女兒說:我們家裝了監控就好了,給你們看我們五點在幹嘛?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其實看到案例中,雙方家長很明顯缺乏了同理心,當然這也可能是家長在小時候就缺乏同理心的教育。

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也不要給對方增添煩惱。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

如果大家在做事時能夠遵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同理心去做事,我想這樣的鄰里關係將會和睦不少。因此,下次如果遇到這樣的行為,大家可以主動提出來,讓這些不按規則的人得到提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所不妥。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在用同理心解決問題的同時,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社會學家發現,同理心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社會化則是一個人發展與成功的前提。如此看來同理心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以前問過一些孩子什麼是同理心時?孩子們的答案也是各有自己對他的理解,有愛心、和平、共享,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從孩子的回答中看到一顆善解人意的愛心。作為家長應該圍繞著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向給他們扶正,讓他們往前走。

1、想要培養同理心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好一個擁有同理心的家長。

老話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從側面能反映出家長的道德水平,教育水平,生活中的種種習慣。所以在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時,家長一定要讓自己的榜樣作用發揮到最好。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學習和體會同理心。

2、在生活中尋找或創造機會讓孩子認識情緒。

家長可要讓孩子做小遊戲,比如說“照鏡子”對著鏡子,做一些誇張的表情——大笑、難過,根據表情來描述情緒的詞彙:“我很開心”、“我很難過”,並引導他來模仿家長的感情表達。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3、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

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寶寶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因此,我們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與枕頭“談心”,與布娃娃、布熊 等玩偶“講話”

家長在生活可要借用這個心理,將物體“擬人化”用來激發孩子的同理心,比如孩子摘了一朵花時說:“你把小花從它爸爸媽媽手裡搶過來,它們會難過的。”孩子的憐憫之心和泛靈心理,都能讓孩子更好懂的感受情感,培養更好的同理心。

“讓你家孩子別吵了”,孩子的“同理心”,才是鄰里關係的粘合劑


在最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好好想想,當孩子做錯事或者沒達到你的要求時,你是否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想,去理解他們的難處,接納他們的情緒。自己的同理心是否能夠讓孩子感受到?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獅子愛媽咪,是一名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