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在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西梯门村田野之中,有一座带有神道碑的大型墓地,在开阔地赫然而立。这就是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王宪墓。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王宪墓地理位置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王宪墓地

“云蒙迁居,东原发祥”,墓葬门洞上书“少保茔”,彰显一个家族过往的荣耀。据东平县史料记载,梯门王氏始祖王海,于明朝初期从青州府迁居梯门。王宪和儿子王汝孝,都是进士出身,被后人赞为“父子二进士”,乡间至今流传着他们的佳话。

王宪墓葬今存封土堆高1.5米,宽6.5米。墓前一方建于明代的墓碑,上有“光禄大夫勋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毅荆山王公墓”题字。墓后不远处三座线条柔缓的小山。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东王林——王宪墓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石牌坊

墓前神道碑曾在“文革”中被摧毁,后被王氏后人重新立起。原有石门三架,现残存一架;由南向北依次有高近5米的望天狮华表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造型高大,雕刻精美。据光绪版《东平州志》载,王宪墓修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占地二百余亩,林内古柏苍翠,遮天蔽日,“有神道碑”。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石牌坊上部文字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华表(望柱)

今王宪墓石碑上,墓主人生平清晰可见。王宪字维刚,东平县梯门村人,明弘治三年中进士,历官阜平、滑县知县,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他奉旨巡抚辽东,在应州抗敌有功,封户部右侍郎,赐其子锦衣世百户;又改府陕西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后因平盗乱有功,又赐锦衣。明武宗朱厚照南征,令王宪督理军储,他恪尽职守,调度得当,凯旋升为兵部尚书。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神道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石像生

公元1521年3月,武宗朱厚照病死。在皇权交替之际,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书信交由王宪,两次奔赴南京请朱厚熜继位。朱厚熜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了表彰王宪的忠诚,当即口谕为王宪修王府四十里。

随后,王宪陪朱厚熜回京。此间,朱厚熜特意叮嘱王宪到其家乡时禀报,准备兑现之前许下的承诺——划四十里为其建尚书府。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翁仲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翁仲

消息一经传出,地方官员便在今县城东十华里处,建立了两个瞭望驿站,了解圣驾行踪。在县城驻地派大内高手驻扎,并在今县城北十华里处拟建寝宫。王宪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如果修四十里王府,虽然耀祖光宗,但周围的百姓却要遭受惊扰。于是等到走过家乡梯门村40里之后才禀报朱厚熜。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王宪墓

朱厚熜尽管很生气,但不想失去这位忠臣,于是说道:“王宪你欺君罔上,罪该穷八辈子!”王宪听之,急跪奏曰:“万岁让我穷八辈,我的后辈如何维持生计呢?”朱厚熜道:“朕特封你家坟上的柏树,砍掉后能再长出来,后世可卖柏树度日。”王宪听后,叩头谢恩。

气势恢宏的明朝兵部尚书王宪之墓

王宪字迹潇洒隽秀

在东平一带,虽然没有建成王宪尚书府,至今为迎圣驾的两个瞭望驿站还存在,今称为望驾村、顾驾村;县城大内高手驻扎的地方,称为护驾村;拟建寝宫的地方,称为驻驾村。“王家林的柏树砍了再生”之说也流传至今。据当地老年人回忆,王家林的柏树与其他地方的柏树确实不同。砍后柏树又从底部多处发芽,几年后就长成大树,且主干笔直,枝叶茂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