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70後”不願種地!

“80後”不會種地!

“90後”不提種地!

“00後”更不會想!

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皮膚黝黑,青筋突出。大多數人對於農民的印象就是這樣。現在玉米價格並不穩定,但是農民都想“一麥一秋,玉米不行還有小麥揹著。況且咱這年紀,不種地還能幹啥?

但是,六七十歲的莊稼人卻有自己的擔憂:“按現在的糧食行情,往後我幹不動了,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這並不是一個人的擔憂。

放眼農村,55歲以下種地的,田裡幾乎看不到了,老人和婦女,反而成了種地的“主力軍”。仍在種地的這些農民,大多抱著“掙倆活錢兒”的平凡想法,“不指望種地致富”。

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調查顯示,許多村莊七成以上男性勞動力外出務工,還有兩成以上邊種地邊打零工,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60歲以上老人和家庭婦女

老人難撐現代農業,農業後繼乏人,種糧能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被寄予厚望。

但是一家一戶可以精耕細作,大戶、企業很難做到。雖然現在從種到收都是機械化,但澆地、打藥等不少活還要人工,比方說機播斷線,補苗能不能補夠,農民種自家的地,比給別人幹用心,這就是僱人做工最無法避免的。

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然而,調查發現,糧價走低,種糧虧本,讓不少新型主體陷入新的困境。

“1斤少賣幾毛錢,風險集中在大戶身上,壓力難以承受。”多名種植大戶都這樣抱怨,現在土地退租苗頭已經出現,流轉速度明顯放緩,現在普遍感覺“流轉成本漲得太高了!”

“一畝租金1200元,這樣的價格,種糧根本賺不到錢。”之前,2007年地租每畝不到500元,現在平均達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一年下來算了算,種小麥、玉米兩季,每畝要賠150元

曾經一份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到“從事農業生產,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時,高達78%的農戶認為是農產品價格下跌;67%的農戶認為旱澇災害及病蟲害疫情;還有42%的農戶選擇農產品銷售困難。

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調查中,當被問到是否希望兒女或者親屬將來成為農民時,68%的受訪者表示不希望兒女或者親屬將來成為農民,12%的受訪者表示沒想過;其中務農辛苦,且收入低是農民不希望兒女或者親屬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對於現在種地的農民來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當今農村青年對土地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淡,走出農村、走向城市成為他們人生奮鬥的目標。

誰來種地?誰還能種地?誰還想種地?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種地了?“現在種地有啥出息,一年到頭在地裡忙活,又能掙幾個錢?年輕人只要肯吃苦,在城裡打工一個月掙的錢頂種幾畝莊稼,誰還願意回來種地?現在消費水平這麼高,年輕人花錢又大手大腳,男孩子找對象娶媳婦,蓋樓、彩禮、辦婚事,哪個不得幾十萬,指望種莊稼會行?”有農民說出瞭如今年輕人不願意在農村種地的主要原因。

這些現象已經是現實中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十幾億中國人糧食從哪裡來?

據瞭解農民想要改變傳統農業種植結構,增收致富的願望十分強烈,老百姓想致富,又害怕種植了市場不景氣的作物,要是村裡能提供技術支持,又能保障售後服務,銷量有保證,老百姓肯定能放心種植。需要有人提前做好商家合同協議、種子訂購等前期工作,多渠道助力村民拓寬致富門路,根據當地的情況調整種植結構,像一些勞模標兵自己通過種植發家致富了也要帶動村裡的人一起。像很多地方都發展特色農業,帶領當地的農民發家致富,越來越多的人都願意留在家鄉。希望留守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都能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