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勤:突破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世界性難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就是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總體構成。這是開創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先河的偉大創舉。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表明,儘管十月革命開創了社會主義從運動變成國家制度的偉大轉折,但並沒有完全實現這一轉折。隨著蘇東劇變的發生,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鞏固完善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深入探索,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身上。通過自身的實踐,我們一方面認識到,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全黨必須高度重視,加快推進;另一方面也看到,制度的定型完善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共產黨在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侯惠勤:突破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世界性難題


堅持底線思維,既設置不可觸碰的紅線,避免犯顛覆性的錯誤,又積極主動地面對社會主義制度定型所必須解決的難題


  歷史證明,由於社會主義首先在一些不發達國家取得成功,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的完善和發展過程,其制度優越性的發揮也必然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探索而逐漸顯現的過程。那種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一旦建立就會無比優越、無限鞏固的想法,不僅天真,而且有害。“兩點論”是中國共產黨制度自信的特點,既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主義的制度底線,又積極主動地推進社會主義的制度變革。

  在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從思想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完善的基本原則:第一、承認矛盾仍然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動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因而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不在於不存在矛盾,而在於矛盾總體上的非對抗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不在於其不存在缺點,而在於能夠通過這個制度自身在發展、變革中不斷加以解決。第二、確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制度大框架,把堅持和改進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國家制度的核心。毛澤東對內對外都反覆強調,“國家是由共產黨領導的”。這一國家制度可具體化為以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以及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國家意識形態。國家制度的變革完善,不能顛覆這個制度的大格局。這兩個基本原則的確立,使我們獲得了制度改革的主動權和主導權,是我們不犯顛覆性錯誤和抵禦“顏色革命”的定海神針。

侯惠勤:突破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世界性難題


把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四個自信”的統一奠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之上,不斷實現理論導向和制度導向的具體統一


  社會主義制度建構的一個難題,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崇高性和制度構建利益協調的現實性的統一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出現價值導向和利益導向相背離,最後要麼是理想的隕落,要麼是制度的變質。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要歸功於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不轉向。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才有堅持共產黨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和發展理念,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法治的一致性才有理論根據,足以與西方意識形態相抗衡的社會主義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價值觀才得以成立,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思想才成為可能。

侯惠勤:突破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世界性難題


  我們解決理想的價值導向和制度的利益導向這一難題形成了三大創新性思路:一是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統一,使理想的崇高性和現實性有機地結合;二是以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引領、統攬黨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偉大斗爭和偉大夢想,使黨的先進性和黨的事業的群眾性有機地統一;三是把制度建設的利益導向落腳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宗旨和發展理念,使利益的個體性和整體性歷史地統一。在這裡,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定型,落腳在堅持和改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成功於黨一貫堅持刀刃向內的高度自覺的自我革命。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自我革命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體系,具體表現為“五個一”:一個大思路,即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引領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一個主題,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建設永恆主題,也是每個共產黨員的永恆課題;一個精神,即“趕考”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執政永遠在“趕考”的路上,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一個關鍵,即抓“關鍵少數”,對於處在重要崗位、擔負重大職責的黨員領導幹部更高標準要求、更嚴格管理;一個決心,即反腐敗零容忍、全覆蓋、無死角,打虎、拍蠅、獵狐、掃黑、除惡全面行動,確保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侯惠勤:突破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世界性難題


把握時代潮流,緊扣時代主題,推進改革開放,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最終迴歸社會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制度優越性


  圍繞著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形成了三點共識:第一,必須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目前已經體現出的優越性,這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效能上的優勢,而根本原因就在於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幹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這方面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保持這個優勢,保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第二,必須在對歷史經驗和形勢發展作出新的認識基礎上,找準社會主義制度目前存在的不完善環節,如市場運用不好,經濟活力不足,根本原因在於把市場和計劃僵硬對立起來,思想不解放。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缺點在於市場運用得不好,經濟搞得不活。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問題如何解決?解決得好,對經濟的發展就很有利,解決不好,就會糟。第三,必須特別重視社會主義制度本來應該有而目前並沒有體現出來的優越性問題,就是生產力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較快提高、綜合國力較快增強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表現,原因在於戰略定力保持不夠,容易受外部環境干擾。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以來,我國的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進入了快車道。我們的改革重點,已經從原來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轉移到為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全面推進國家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今天已經不能再單純地把改革開放視為外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種推力,而必須看到它已經有機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動力和制度特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不可分割的一體化事業。

  新時代的制度建設已經不是單打一的行為,而是在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綜合創新,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這一制度創新的靈魂,就是把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融入現代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之中,構建與西方多黨制截然不同的國家治理模式。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以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等,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們制度創新的歷史性突破。


(作者: 侯惠勤,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