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我是一个在新疆巴州电力大院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老电力人,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他经常出野外,架线,巡线……


对于父亲的工作,我只知道他在巴州电力系统工作。可是,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已居然对电力发展几乎一无所知。当我从父辈和老电力人的讲述中、当我从零星的资料中整理出一些时间脉络时,我才明白了我们的爷爷辈、父辈平凡中的伟大。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铁门关水电站与我国氢弹


我国西北电力工业发展史是从新疆起步。1909年,伊犁的维吾尔族商人木沙巴也夫从德国购进了一套75千瓦蒸汽发电机组,给皮革制革设备供电,开创了新疆乃至西北有电的先河。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当时,全疆仅存电厂7座,总装机998千瓦,年发电量97万千瓦时,尚不及今日新疆一天的社会用电量。
了解新疆电力的发展,这里必须要讲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地点。
1950年,乌鲁木齐东北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的官兵破土动工,原乌鲁木齐热电站(苇湖梁电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兴建的首座电厂。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乌鲁木齐水磨沟电厂老照片


当时,电力供应维持工业生产尚捉襟见肘,根本无法保证居民生活使用,全疆大部分地区基本还在使用煤油灯照明。
1949年12月,第二师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军六师主力十八团从甘肃玉门首批入疆到达焉耆后,解放军占领驻守铁门关。
1951年5月,为了我国马兰基地核试验能够尽快解决电源问题,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将军率领中苏水利、电力专家2次踏勘铁门关峡谷。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王震将军在铁门关选址踏勘
铁门关,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坐落于天山东南霍拉山东部与库鲁克山脉的山间峡谷之中。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铁门关全景
作为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塞,二十六名关的铁门关,是丝绸古道中段上的必经之路。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氐(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今伊郎)、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

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铁门关被誉为“西域第一关”。这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民国初年,镌刻在铁门关楼旁的“襟山带河”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1959年,王震将军再一次带领水利专家对铁门关峡谷进行考察,为加快马兰基地核试验用电,挥鞭点金作出在铁门关修建水电站的历史决定。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王震将军在铁门关选址踏勘的照片
1960年2月,铁门关水电站正式成立,最初修建铁门关大坝工程的主力军是原兵团工二师二工区的民兵营。原兵团整编后工二师二工区被编为工建师工三团。目前很大一部分白发银须的老人仍然住在原和静钢铁厂厂区(巴仑台铁尔曼社区即金特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原新疆兵团司令员陶峙岳题词:

“截断开都河,打通铁门关,输水塔里木,送电过天山”。
电站原计划修建两个大工程。第一是修建焉耆县西北8000米的解放一渠,从老龙口附近截断开都河,将开都河拦出一条大坝,在河南岸挖一条引水渠,将河水引至孔雀河进行发电。只有在洪水期,由排水闸把水放入博斯腾湖。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上世纪50~60年代,电力员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铁门关水电厂架设供电线路


第二个工程就是修建铁门关电站,电站原设计在孔雀河流经的河湾南岸的两山之间修建一条大坝,在大坝前南山上打一个直径4米的山洞,洞的下游向上打一个调压井,向下打一个40米长的斜洞,洞的出口分出5个小洞到机组厂房,厂房东面修一个变电站,由此把电送出。在北山打一条4米直径的山洞,筑坝的时候作为河水的导流洞,大坝蓄水后作为排洪洞。
为便于施工,还修建了一条上坝的公路。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大坝工程兵四连、工11队等单位的上工路径
1959年9月,打前站施工人员进驻工地,为施工作准备。为了连队的生活,包括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由农二师在开都河划拨667公顷未开垦的荒地归二工区使用。
同年10月以后,陆续进驻施工部队,铁门关工程全面开工。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铁门关大坝工程兵团工二师二工区民兵营住地一角


铁门关电站当时是新疆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部队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在只有柳条筐、坎土曼、钢钎和大锤,这些简陋的工具,开凿出了一个个的山洞。
据当年参加建设的老人回忆,大坝工地会战指挥部的总指挥是胥恩惠(原工二师二工区副主任、付团级),副总指挥是陈广诚(民兵营副营长、付营级、外号萝卜头),工地施工组组长是张泽俊。
当时,工地会战指挥部的组成有兵团配来的基础处理中队,并从东北黑龙江请调来的几位水利工程师。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开洞时,没有照明设备就用马灯,或镜子反光。发挥工人们的聪明才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最后采纳了木工连一位工人提出在原水磨地方扩大渠道,修小水电站的办法,终于解决了工地照明和通风用电的难题。
大坝基础(防渗墙)的开挖。由于基础处理中队对冲击钻的施工条件(30x30公分6m长的整根方木多根)要求过严,又缺乏科学态度,整个巩乃斯林场无处可寻其木,使工程延期半年之久无进展。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施工队夜战大坝,浇灌混凝土
当年参加工程建设的刘秉哲老人在兵团基建部基建科的协同下,两次到大坝工地,与工地机械连技术员研究,大胆地用夹接的方法接成6m长的方木作为冲击钻的架木,总算解决了冲击钻的正常开工问题,而且架木一直到大坝基础完成始终没有用坏。
1961年10月,工程进入关键阶段,自治区在调整国民经济中,命令铁门关水电站下马。
直到1964年8月,铁门关水电站才恢复建设。这次不搞开都河改道工程,只修建铁门关水电站。水电站按4×8750千瓦设计。当年9月,部队开始进入工地,12月全部人员投入施工,开始扩建主洞。
当时,兵团参谋长兼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陈实从跃进钢铁厂调进1台300千瓦的发电机组,工地生产和生活照明得到了解决。此时,经过专家和技术员的反复研究,决定在东山坡先修1条引水渠与山洞结合,先建1个1×8750千瓦机组发电,然后再修建大堤。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当年大坝工程基本完工老照片


1965年上半年,开挖1000米引水渠,接到发电主洞口。施工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施工中大部分还是用原来的土办法,如洞子出渣还用双轮车,修建水渠的地方还是要用双轮车拉砂石料。
由于施工地方狭窄,有坡度的几个地方由人帮忙推上去。斜洞砌砖时,中间先把内径3米的钢板安好,钢板外面焊上直径3厘米厚的钢筋,再用混凝土浇灌。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很多问题,在施工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都被一个个地克服。
1966年8月18日,经过6年多艰苦卓绝的施工,铁门关水电站1号机组安装调试完毕,总指挥张清臻下达“开机”命令,当时新疆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铁门关水电站正式投产,为我国氢弹的爆炸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1967年6月,我国首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成功完成了首次爆炸实验!铁门关水电站,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铁门关水电站发电机房图
铁门关水电厂是巴州电力工业的“摇篮”,也是新疆巴州电力工业的发祥地。
原兵团工二师二工区的职工,尤其是民兵营的全体职工、基础处理中队的职工和为修建铁门关大坝工程组建的会战指挥部全体员工,可歌可泣,功不可殁。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巴州铁门关大坝工程当年部分施工者为纪念大坝始建45周年在原新疆和静钢铁厂(铁尔曼)记忆合影留念
未完待续......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为了新疆电力事业呕心沥血的先辈们!
作者:彭建蓉,新疆库尔勒,自由撰稿人。

没有新疆这座水电站,我国氢弹或许不会那么早试爆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