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對疫情控制有沒有作用?

鄉村大梁子


新冠病毒的傳播源,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傳播的重要途徑,是飛沫的傳播。所以,隔離和阻斷是防止傳播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廉價的辦法。別往人多的地方聚集,出門要戴好口罩。

下雨,陰天,晴天對於病毒的傳播都是一樣的。只要防護好自己,什麼樣的天氣,我們都是安全的。

最後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路遠心更遠1974


可能最近全國各地都在下雨吧,人們才會有這樣的疑問。個人認為,下雨對病情控制有利有弊,關鍵要靠人力去控制。



按照我們古人的哲學智慧,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說控制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如果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就一定能控制病毒的瘋狂傳播。

天氣的變化屬於天時。既往的經驗,很多的傳染性疾病,都跟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比如,像流行性感冒這樣的呼吸道傳染病,在冬春季節是高發的,氣候轉暖、陽光明媚的日子,流行性感冒的發病率會逐漸減少,在炎炎夏季,基本不發生流感的大流行。

其他的一些消化的傳染病,也跟季節和氣候有一定的關係。比如,細菌性痢疾的流行,就多半在夏秋季節,因為那個時候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病菌,吃進去攜帶志賀菌的食物。



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還知之甚少,它的傳染性強,所引起的是一種新的傳染病。我們目前所能瞭解到的這個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還是來源於跟新型冠狀病毒有親戚關係的其它病毒,也就是根據SARS和MERS病毒的特性,來推測的。

在第五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指南中,對病毒的外界抵抗力是這樣描述的:

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度30分鐘、75%的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從這個描述中,我們無法看出下雨天或者持續下雨,對控制這個病毒的播散有什麼樣的直接好處。但從理論上來分析,如果持續下雨,對這個病毒的控制,可能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地方是,由於下雨限制人們的出行,能夠降低空氣中粉塵或灰塵的密度,從而有可能減少這個病毒的傳播。

但下雨的弊端,也顯而易見的。這個季節下雨會將氣溫進一步降低,從而引發其他的一些呼吸道傳染病增加。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增加,將給診斷帶來更多的困難;而更多的病人蜂擁著擁擠在醫院,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不過,好在現在已經立春了,春天來了,氣溫會逐漸回升,根據對非典流行的認識經驗,非典基本上五六月份以後,流行的趨勢逐漸減緩並最終得到了控制。

龍大夫的溫馨提醒

下雨可淨化空氣,提高空氣的溼度,不利於空氣中粉塵和顆粒傳播呼吸道病毒,對控制疫情可能能取到一定的作用。但下雨帶來的氣溫下降,可能會使局部地區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升高,增加鑑別診斷的困難。不過,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可迎來持續下降的疫情變化。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我覺得會有一點,但是作用不大。

新型肺炎主要以飛沫方式傳播,下雨天空氣氣溼度大,攜帶病毒飛沫會很快就會被雨水帶到地上,空氣中的病毒大大減少,這時做到勤洗手,進門先換鞋,被感染幾率就會下降,的但是僅限於室外。

不管怎樣,還是建議大家少出門,攜手並肩,共同戰勝新型肺炎。



苑若初雪snow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我想現在的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關注度應該是空前的,因為它的發展和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今天我就來淺談一下下雨對疫情控制是否有效。

先看看這個冠狀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①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其次如接觸傳播,消化道傳播也有一定的可能。

②打個比方這個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攜帶者,那麼他如果打噴嚏、咳嗽,形成帶有病原體的飛沫或者氣溶膠,如果被人吸收時就極有可能獲得感染;其次就是用被汙染的手、毛巾等去揉眼睛和鼻子,這時候病毒就有可能會通過粘膜進入體內潛伏起來,直到發作。


下雨天和冠狀病毒傳播有關係嗎?

①如果從人文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下雨天倒會減少冠狀病毒的傳播性,大家不妨想一想,為什麼現在有些地區不允許開工,部分公共場所禁止營業,各個農村為什麼要把路堵起來,說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防止人員的聚集導致病毒的傳播,而下雨呢,相信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呆在這裡吧,所以我覺得從這一點來看,減少了人在外面的聚集,下雨天有可能減少冠狀病毒的傳播。

②天氣和病毒的傳播來講,我覺得這不是最主要的,很多人可能看電視裡面經常講,下雨了或者某某災難過後病毒容易傳播,然後有防疫人員背個噴霧機器到處進行消殺,這裡的原理主要擔心的就是“糞口傳播”的那些病毒,部分細菌、病毒等病原菌通過大便排出,汙染衣物食品等物質。當健康人接觸到這些物質,通過手、口等途徑進入到體力引起的感染,像常見的疾病一般有消化道疾病,手足口病或者甲肝等等,下雨天針對這一點上是有促進作用的。


針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看

①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公佈了最新發現,就是冠狀病毒有可能存在“消化道傳播” 這個新途徑。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患者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做進一步分離病毒的研究。 這一消息發佈,提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可能存在糞-口傳播(消化道傳播)!

②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研究人員,研究數據顯示,2019-nCoV進入宿主細胞的載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不僅能在肺AT2上表達,也在食管上層和層狀上皮細胞中高表達,在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高表達。這表明,消化系統是2019-nCov感染的潛在途徑,同樣在 1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醒說,雖然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還是通過飛沫傳染,但要注意糞便傳染的可能性。

③綜合來看,如果病毒隨著糞便排出人體外,糞便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用來澆灌蔬菜,或者攜帶了冠狀病毒的動物排出的糞便,在下雨天經過雨水的沖刷,進入水源中,這樣病毒就可能通過汙染蔬菜、飲用水而進入到人的口中,稱之為“糞口傳播”。

大總結

我覺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但大家也不必恐慌,關於糞口傳播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對於主要的“呼吸道傳播”我覺得這是第一位的,所以個人防護上規範、正確的佩戴好口罩就是重中之重,平時飲食的話也要注意衛生,勤洗手,做到安全飲食。


張壘醫生


晴天自不必多講,雨天的話我認為需根據三個因素來綜合判定:場內的豬舍結構,若豬舍位置低窪是不利的;場內以及周邊若有疫情,需提前引流排水溝;場周邊存在湖泊和河流等大型水域的,由於病毒迅速被稀釋,無法達到感染所需要的濃度水平,因此,感染不大可能因此而發生。

得出以上三點的主要依據為非瘟是一個強接觸傳播的傳染病,所以不會因為雨水的沖刷將汙區的攜帶有病毒的水帶給健康的豬群。另外如果周邊水系眾多也大可不必擔憂,因為病毒將迅速被稀釋從而達不到感染水平。

我在南方某豬場服務時,適逢雨季,該場建在嶺上,高處雖有疫情,好在隨著地形做有簡單的排水溝,繞過了下邊的豬舍,下邊的健康豬群至今保持平穩。

萬法歸宗,用現代醫學來看,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離不開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這三個環節,只有這三個環節同時做同時存在並相互聯繫起來時,傳染病才會發生與流行。而現實的防控是每個環節都難以做到百分百。

鑑於非瘟豬瘟目前的流行形勢,我們建議豬場採取以下有效措施:

1. 做好生物安全

2. 抓好消毒工作

3. 搞好常規免疫

4. 養好豬群正氣

公司經深入研究,為惠及更多養豬人,決定面向全國舉辦“保豬復產,千萬防非中藥免費送” ,旨在保豬、護豬,助推中國養豬業打贏這場防非戰役


喝酒協會會員


下雨對疫情有一定影響,雨天溫度低一些,對細菌防控影響不大。但我們主要靠自生意識去防控。不要出門,出門戴好口罩,無事不要去外面到處走,聚會。在家看看書,寫寫字,看電視,下棋,喝喝茶,唱唱歌等,快快樂樂與家人過過大團圓年,自娛自樂。勤洗手,這樣全民防控,最終戰勝。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羅五890


現在不是有沒有影響的問題,現在是對這個疾病沒有一個官方的,能見效明顯的特效藥。比如我們感冒的話喝感冒了顆粒,頭疼了吃布洛芬,這種屬於特效藥,能夠明年對症狀有改觀的。這次疫情轉折點大概率會是在特效藥出來後才會明顯減少。病毒也會進化,傳播的方式也非常簡單,這對防控會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總而言之,下雨對疫情的控制基本沒用。


熱曲排行榜


下雨肯定不是壞事情,對傳染病防控能帶來好處,但對疫情防控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無論天氣如何,做好自身防護很重要,科學應對、理性對待,比一場雪、任何天氣變化更重要。王貴強教授也建議大家堅持採取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科學的自身防護方法,更有效。

(健康時


分手搬床


首先從大面上看,下雨很多人不出門了,人口流動少。其次病毒是不能長期離開宿主,下雨,病毒沒宿主幫忙是跑不遠。下雨跟減弱病毒傳播貌似沒有人影響,這次病毒是喜冷懼熱。五十八度下三十分鐘可以殺死病毒!下雨無非是減少出門的人,更少而已。


徐國華


應該起到一定的作用,下雨了都不出門了,減少外出少接觸其他人,防止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