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說歷史:劉邦向左,項羽向右,你選誰?

劉項楚漢之爭,也是演義裡的戰神與流氓之爭,卻以一種意料不到的方式結束:歷史選擇了流氓,放棄了戰神。為什麼?

暴力,以及暴力

先說說秦始皇。對於東方六國的人來說,秦就是虎狼,而這些虎狼的領導人那個叫“嬴政”的,不是人,是神,是一個暴烈無比的天神!六國消亡貴族族滅,一切抗爭都灰飛煙滅。現在,那個“神嬴政”終於死了。

劉皇叔說歷史:劉邦向左,項羽向右,你選誰?

如果可以選擇,戰爭,還是和平?

但“神嬴政”的暴力印象還沒有消失。這時候真正起來革命的,還是以六國貴族為首,那第一個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王的革命已經宣告失敗,而且他的革命隊伍中,六國貴族的力量十分弱小--大家並不是很喜歡這樣一個純粹的平民革命家。

這時,項羽橫空出世,以另外一種暴力對抗舊暴力,這暴力甚至比秦王朝的暴力更暴力!這給了大家以莫大的希望。但是,在革命的過程中,也讓大家感受到項羽暴力的可怕--每個人都可能被這暴力傷害--畢竟這個暴力掌握在一個年輕且不可控的後生手裡。大家需要另外一個選擇。

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神一樣的嬴政死了,大家才敢出來活動活動手腳,可不想再樹立另外一個神。還好,這個神,天生的戰略上的短視,肉眼可見,稍微有點政治眼光的人,都會選擇離開--畢竟范增都不能在他那裡取得成功,更不要說自己了。張良陳平等人的選擇明白無誤。張良在六國後代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敢於刺殺那個“神嬴政”的,可沒有第二個人。

瞌睡來了送枕頭,恰好這個時候,劉邦出現在大家的眼前。機遇,比什麼都重要。


家世和教育,可以沒有,不要誤導

看到項羽的後來,只能說他家族的教育是失敗的。仇恨、復仇、恢復楚國榮耀,恢復項家榮耀--這就是項羽接受的所有教育。至於六國為何覆滅,項家為何失敗,天下為何歸一,秦亡後如何治理,這些問題,在項羽的世界裡,完全沒有。他面對秦軍時的暴虐無視,其實只是仇恨浸染的結果,推翻暴秦報仇雪恨,是他的終極目標,至於其他,需要嗎?

劉邦沒有接受任何教育,他所有的高智商都來自於在家鄉做遊俠和鄉長時的歷練。造反是因為逃命,投靠項梁因為要找一個靠山。也許直到他接到“先入咸陽者為關中王”的政治指令,才忽然發現,自己可能成為一個王呢。之後的楚漢相爭,則是“關中王”之後的事,這時的劉邦,對於項羽的不滿是一定的,既有對他不守承諾分封的不滿,更多的,則應該是對項羽各項做法的不滿。打倒一個暴秦,卻又恢復割據狀態,你是不是傻?為什麼不建立一個統一的新帝國?割據明顯是開歷史倒車,結果就是再來一次戰國遊戲嘛。這時候不要說劉邦,稍微上點檯面的人都知道,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才是正確的。可項羽那裡,大家操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麼爵位,哪些人應該分封,還有,那個可惡的漢王周圍是不是圍得不夠嚴實。滿腦子的周王朝建國後的“封神榜”思維,不失敗是老天都瞎了眼。歷史都已經前進了將近1000年吶,老闆,你還生活在遠古時代吧。就連張良這個一心想恢復韓國故土的傢伙,在咸陽分封后,鄉土氣息完全消失,一心跟著劉邦要建立一個大帝國。


戰神,和凡人,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項羽具備一個英雄所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戰術上,無可匹敵;戰鬥指數,無人能敵。他欠缺的只是戰略上的考量,而戰略,他幾乎不考慮,他只想復仇,想殺戮,想成功,想做無敵的傳奇。他把最大的敵人--暴秦--打倒以後,又給自己製造了更多的敵人,這些敵人貌似沒有暴秦那麼集中強大的武裝力量,但這些敵人分散而且狡猾,都是久經考驗成熟堅定的革命者。

劉邦則剛好相反:一無是處。他需要好的戰略高手比如張良等,他需要好的執行者比如韓信等,他需要能征慣戰的人哪怕你是項羽的親信比如英布都可以;他不是一個苛刻的人,所以他不要求手下人都完美,他需要的只是你的某種能力:張良的高度,陳平的陰毒,韓信的將兵,酈食其的口舌,彭越的飄忽,蕭何的穩重,季信的忠誠,甚至有些人你可以什麼都不做,只做一件事情,告訴別人,你不想跟項羽混了,比如九江王英布。

抵達咸陽,對於當初從江東出發的兩路革命軍來說,似乎是到了一個終點,因為到達咸陽就意味著暴秦這個終極敵人的滅亡。但在這個光輝時刻的表演,卻明顯預示著劉項二人的政治差異。劉邦“封府庫、閉咸陽,約法三章”的政治主張溫和而長遠;項羽的“殺子嬰、焚阿房、彭城楚霸王”的政治主張則暴力而短促。一旦踏上更高政治舞臺的時候,二者內在品質所彰顯的光輝,大相徑庭。如果項羽來到咸陽,比劉邦更寬容更溫和,則劉邦也就將只是驚鴻一瞥的咸陽過客而已。

咸陽,這個時候的劉邦,才真正獲得了政治上的勝利。


性格,真的可以決定命運

貴族作風嚴謹的項羽,和平民風格的劉邦,自然是不同的。

項羽苛刻,劉邦寬宥;項羽嚴格,劉邦寬鬆;項羽是戰神,劉邦是酒神;項羽所有的事情自己扛;劉邦所有的事情能有人代勞自己絕不動手;項羽暴躁,劉邦溫和;項羽如狂風暴雨,劉邦如春風化雨。項羽像一個時刻盯著你做作業的壞脾氣家長,劉邦則像一個經常和你惡作劇講葷段子的老哥們兒;項羽的傾訴對象只有虞姬,可她唯一能做的就陪他喝點酒跳支舞給他精神和肉體上的安慰;劉邦疲憊窩火的時候,則是罵娘打人喝酒說老子不革命了,幹嘛呀這是,回去種地得了。但等他發洩夠了,立即精神抖擻幹勁十足,因為他知道,自己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比項羽差,而且自己已經沒有退路。項羽的精神每天都緊繃著,劉邦則很輕鬆,革命小酒天天有,酒不醉人人自醉。

革命歷程中的劉邦無疑是快樂的,積極的,愉悅的,儘管失敗始終伴隨著他。他本就一無所有,現在的一切,都是革命得來:軍隊,地盤,聲譽,信任,擁護等,如果不繼續革命,他將失去所有。況且,他已經發現,這些無數的革命者中,比我老劉牛逼的,幾乎沒有。

項羽的革命歷程中,無疑是煎熬的:最親最愛最尊敬的叔父又戰死了,項家的血仇又多了一分;敵人怎麼越殺越多殺不完;那姓劉的老流氓怎麼這麼得人心就是打不死;手下將領為什麼總有投降到劉邦那裡,他不是總是被我擊敗嗎;彭越為什麼總像只野狗一樣圍著自己屁股轉悠怎麼也趕不走……無數的問題煎熬著他。劉邦的老爹被捉到項羽這裡,反倒成了燙手的山芋,吃不進吐不出,噁心的不行。後來時期的項羽,已經像個沒頭的蒼蠅,左衝右突東擋西殺,壓下了葫蘆浮起了瓢,無數的大窟窿小眼。項羽已經不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了,就連和解,都成了一種奢望。雙方的和平協議簽署落地,項羽退兵,劉邦馬上就追上來咬一口,扭頭就跑,剩下了項羽血流滿地。

憑什麼呀,你想休閒,這天下不是你西楚霸王的嗎?任何一個窟窿你都得去堵對吧。

劉邦像個頑皮的孩子,這裡給你捅一下,那裡給你捅一下,項羽,你來呀,這裡,那裡,又一個新窟窿!別人去幫忙堵,項羽還不放心。齊魯大地出事了,項羽去堵;徐州後方出事了,項羽親自去堵;鴻溝前線出事了,項羽親自去堵;九江王出事了,項羽親自去堵。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別說你是戰神,即便你是真神,也一樣累如狗。這仗打到後來的時候,劉邦像導演,項羽則是被導的那個人,隨著導演的口令,叫你東你就東,叫你西你就西,動作慢了還捱罵吶,說你耽誤了大家的午餐盒飯。

項羽像是一個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戰神,眼裡都是敵人,沒有一絲一毫的鬆懈,殺!殺!殺!劉邦則是享受每一天的快樂,屬於普通人的快樂,能不打的仗就不要打,能不攻的城就不要攻,有酒就喝酒,有妞就泡妞,你要殺我爹,“分我一杯羹”。兩個領導人見面的時候,項羽像個流著鼻血拼命的孩子,劉邦則像個老流氓老滑頭。

失敗的時候,項羽選擇了拼死一搏,義無反顧,苟活是一種侮辱,無顏見江東父老;劉邦則就像個地老鼠一樣,只要能活命,一切皆可拋,包括自己的兒女,老婆,爹孃。活著,才有未來,才有一切。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前進

劉邦和那些六國貴族都不一樣,其他人都有明確的政治目標:還我故土,還我權利;而劉邦與秦朝一點冤仇都沒有。他無慾無求,整個團隊都是。而這種無慾無求,就很輕易選擇一種態度,只誅首惡,放過其他;在前期戰爭過程的選擇上,也是直奔咸陽,放棄所有。就是後來劉項相爭時期,也一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目標項羽!主題何其明確,方向何其準確。

項羽則與劉邦完全相反:每一個秦朝官兵都是他不可饒恕的敵人;每一個城池,都是必須拿下的對象;每一場戰役,都必須親自上陣並且必須勝利;就連自己的主子--楚懷王--都是他要殺死的敵人。

劉邦團隊組成部分:沛縣戰鬥集團+外來謀士團隊(張良陳平酈食其等)+外來戰略執行官(韓信、彭越、英布)。其中張良示範效應尤其重要;韓信的加盟,當然是成功最重要一環;英布則是射向項羽團隊的致命一槍。各就各位各負其責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項羽團隊的組成部分:清一色的江東老鄉。唯一的例外就是英布。外來人在這個團隊沒有存在感,韓信、陳平、甚至呂馬童,都陸續離去;最後離開的,就是那個唯一的英布。項羽是這個團隊所有政策的制定者、執行者、補漏人。所以項羽很忙,很累,很疲憊,也很無奈。

當項羽和劉邦必須二選一且沒有中間路線的時候,大家一致選擇了劉邦,因為項羽唯我獨尊的霸氣軍閥作風,實在不是好的合作對象。你能在劉邦身上看到屬於普通人的一切,包括好色,好酒,甚至懦弱,詼諧,狡黠,自私。他向儒生帽子裡撒尿,卻又將大把的錢財給陳平酈食其他們拿去做公關,問也不問去處。而這一切,在項羽身上,都沒有。他甚至沒有給儒生們留下任何一個位置。假父范增的離去,也就正式宣告了文人儒生對項羽的拋棄,無可挽回。


大廈將傾,信用和崇拜一地雞毛

韓信離開,陳平離開,就已經是團隊信用和項羽個人崇拜坍塌的開始。

范增的離開,在項羽集團堅固大堤扒開了一個明顯的大大的缺口,而且無法彌補。

咸陽分封過後一個月不到,那些被分封的諸侯王們和以為會被分封卻沒有被分封的人,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是項羽集團信用和個人崇拜的大潰敗。這個時候,項羽已經失去了對諸侯的掌控。因為大家已經不再信任你。而且也不再怕你。打不過就跑嘛;跑不過就投靠漢王嘛。我沒有能力,漢王總還可以吧。

英布的離開,則是多米諾骨牌正式倒塌的象徵,它讓所有人都看到,項羽集團從內部分崩離析了。在項羽陣營裡能坐到英布這個地位的只有他一個,但,他卻選擇了離開。當初九江王的設立,既是項羽給其他兄弟們樹立的一個功勳楷模,也是為自己建立的一個政治盟友。他分封的那麼多的諸侯王國中,只有九江王是唯一可以信賴的。

自英布開始,除了他自己,項羽誰也不相信了。自信的坍塌,更加速整個團隊的崩塌,和信用的流失--這,將無可挽回。

假如項羽不分封,而是做了集權帝國的主人,我們大概能預測到的結果是,另外一個秦王朝出現,接著,就是戰國遊戲的再一次開始。歷史,不敢想象;但歷史的這一次選擇,滿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