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論吃魚之道


吃魚之道,有吃文化者,如鰣鯉鱸魴,不在其味,有吃拼命者,如河豚之族,有吃大補 者,鱔偌鰻花鮡之輩,,唯必要食得其時,食得其鮮,食得其分,食得其人,戒分而食之,戒不得其法而有吃好食者,蛙鮪鱖魬之類烹之。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魚是人類果腹的食材

1、吃魚的好處

吃魚其實和釣魚一樣,都是魚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細究起來,人類吃魚的歷史比釣魚的歷史要早了去啦。古人面對地面上猛獸橫行,很不安全的。為了生存果腹,他們就把目光鎖定在羊和魚類這些對人沒有傷害的溫順動物身上,相對來說更容易獲取。正因為這些食材的加入,才有了現在漢字裡面的“鮮”字,這個字是歷史的遺存物,它說明早期人們對這兩樣東西的評價。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另一方面,我們人類自從孃胎呱呱跌地,就會不停的哭鬧.為什麼會哭鬧?因為小還不知道要其他什麼複雜的東西,只知道吃.隨著人慢慢地長大,就會要吃更多的東西來補充人體各種所需的成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營養.那麼我們人就不能光吃"素"或光吃"肉".因為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份至四份就好了,不多不少.一份就是一兩瘦肉或者一個大雞蛋,或者二兩"魚"或蝦,或者二兩豆腐,或者二兩雞或鴨.那麼是什麼動物蛋白質最好呢?回答是肯定的,當然是魚類的蛋白質最好。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2、古人愛吃魚的典故

春秋時代的孔聖人,他老人家可是一位美食家,就是吃肉還講究“割不正不食”的那位。據說,他非常愛吃魚,尤其喜歡吃鯉魚。據《孔子家語》記載說,那年孔老先生喜得貴子,魯昭公送給他一條鯉魚作賀禮,孔老先生大喜過望,因此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由此可見他對鯉魚的喜愛程度。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地位僅次於孔丘的亞聖孟軻老先生也公開宣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他將魚與稀有珍貴的熊掌相提並論,更說明當時人們對魚的喜愛程度。所以在當時,魚不僅作為食品,而且還成為宗廟祭祀的供品,直到現在人們在供奉先祖時,不是都還要有一條魚嗎?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早期,人們捕食它們時,採用的是棒打、石砸等野蠻方式。到了母系社會後期,才有了魚鉤。在遠古時期,人們有垂釣慾望是為了生存,因為那時的魚是人們的重要生活資料。那時的垂釣活動是純粹的為獲取物資。到後來,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垂釣活動就由單純的物資索取,上升了一個層次。成為物資索取和精神追求共存的活動。

中國人都喜歡吃魚,是什麼原因呢?拋開什麼營養、健身、益智這些科學道理,還是要從中國文化上說起。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魚在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1、過年吃魚的寓意

中國人對魚的崇拜從年夜飯上就可見一斑。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有餘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拉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夜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記得,小的時候聽母親說;過年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過年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為了吃出連年有餘的好意頭,您可以除夕做兩條魚,年夜飯吃一條,大年初一吃一條,就是連年有餘。如果製作一條的話,年夜飯吃中間,大年初一吃頭尾,這樣就是連年有餘,有頭有尾。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2、魚在生活中的象徵意義

除此之外,歷史文獻書籍中也有很多關於魚文化的記載。據《漢書》、《晉書》等史籍記載,“奏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魏齊王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五月,有魚集於武庫屋上,此魚孽也”。這“魚孽”二字的涵意包括著吉、兇正反兩面。古人把魚的某些異常現象附會若干事物,可以說給魚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作為食俗,把魚尊為吉祥物的有,我國東北朝鮮族同胞每到清明節食用的“明太魚”。“明太”本是一位朝鮮老農民的名字,傳說從前東北沿海地區鬧過一次特大旱災,有位姓名叫樸明太的老農民帶領鄉親們去捕撈一種海魚,用來充飢度過荒年,魚為黑色,一尺來長,經鹽水滷過曬乾可以貯存。

山東的魯菜菜系中有一道魚餚“鴛鴦魚”,它由白色的桂魚,赤色的紅魚清蒸烹成,鹹香鮮嫩,紅白分明,色彩誘人。此餚屬於曲阜孔府菜的名吃,常常作為婚宴的主菜,象徵新婚夫婦恩恩愛愛,永不分離。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我國南方的魚俗佳話也多。江蘇蘇州刺繡“蘇繡”流行一幅魚的圖案《魚戲蓮》,婦女為丈夫或情人刺繡的兜肚,最愛採用這幅吉祥畫。蘇北地區的農村人家,每到農曆除夕在秤鉤上掛一條魚,當地方言“秤”、“剩”、“魚”、“餘”諧音;“秤(剩)有魚(餘),年有魚”,也就成了人們的一句口彩。

據我所知,不少地方都把魚作為最後一個大菜上桌的,意在有魚(餘)。吃的時候還是非常隆重的,也有一個“剪綵”儀式。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3、現代生活中吃魚的“飯桌文化”

雖說釣魚的套路多,但比起權貴們的“飯桌文化”那是小兒科啦,下面看看吃魚的套路吧!

在大江南北特別是北方地區一直有行酒令的習俗,上魚時,一般把魚頭方向對著主賓位,也就是主席的右手第一位,然後主人開始行酒令了,分配魚的各部分,但是要帶酒的。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主人根據現場情況不同,行不同的令,如果酒喝的差不多了,那就是魚頭魚尾共同多幹一杯完事,不過魚尾分叉,多是兩人陪魚頭喝的(魚尾那坐的多數情況下是為主人買單的或陪酒類人物),然後全體同乾一杯,開始吃飯。如果酒興正濃時,那就是頭三尾四,腹五背六了,夾只魚眼(點泡)過去叫高看一眼——喝!夾塊魚腹肉過去叫推心置腹——喝,五杯!夾塊背上的肉過去叫肩挑重擔——喝,六杯!夾一塊魚頭上的肉過去叫力爭上游——喝,不低於六杯。此外還有,魚骨(中流砥柱),魚嘴(唇齒相依),魚鰭(展翅高飛),魚屁股(定有後福)。如果,上魚時酒有點過量了,主人會從魚中配菜夾一塊蓋上魚眼——叫一蓋(概)不喝,接下來吃飯。

各地酒令不一,反正也沒有國標規定,無非是活躍一下氣氛而已。不過吃魚時比其它大菜隆重道是真的。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釣魚人愛不愛吃魚

1、釣魚人不愛吃魚

有些喜歡吃魚的人,喜歡上釣魚以後,就會入迷了一樣,不惜成本的開著車到處跑著釣魚,他們釣魚完全成了一種愛好,並且上癮了,再怎麼惡劣天氣也擋不住他們釣魚的步伐。但是,有一點要肯定,釣魚人因為吃魚而釣。釣的是情趣、是健康、是友愛、是景緻、是氛圍······甚至是一種意境!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時間長了釣的魚多了,就變的吃魚很挑刺,釣魚人不喜歡吃魚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也絕不是不愛吃魚了,是挑著吃魚了,養殖的魚一般不吃了,自然乾淨的水裡釣上來的野生魚和稀有品種的魚會吃,是有選擇的吃魚。幾個釣友碰在一起聊釣魚,迷釣魚,只是一種爰好,遠離嘈雜的城市,心情如鏡,是一種講不清楚的享受,眼睛只盯著浮漂的那一時動向,那是別人無法知道的,釣魚空軍也無所謂,釣多了送人或者也不處理直接進冰箱冷凍,到哪天取出來自己也不會理它。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2、釣魚人如何做好魚

魚多了,吃是一個問題。怎樣讓魚好吃讓人愛吃,這大有講究。我教你們幾種吃魚方法。

夏天鯽魚凍。我釣野湖鯽魚多的時候,通通將鯽魚在文火上慢慢熬製,熬出肉爛骨軟,湯似濃奶。起鍋濾去骨肉,將湯擱冰箱冷卻成魚凍,加自己喜歡的作料涼拌吃,那個棉扎清爽,呵呵。

大魚做魚丸。說真的,大魚不好吃。我的吃法是將大魚去骨刺,將魚肉放在家用攪拌機和機蛋清打成肉醬,做成魚丸。吃火鍋,蒸著吃,隨你便,丸子的清嫩是超市任何商品魚丸不能相比的。

釣魚人:論吃魚之道

此外日常做魚時還需要注意些小技巧

1)不論蒸、煮、燜、燉、魚在下鍋前,務必要先用鹽、醬油、糖、醋等調味品醃漬半小時,這樣可以使魚肉不粘不碎,入味足,味道好。

2)燉魚時,放入少量啤酒,能縮短燉制時間,又徹底除腥。

3)魚塊燉熟時,往魚湯裡放入一湯匙牛奶,稍滾即可起鍋,牛奶也能除腥,更使魚肉變得鮮美、酥軟。

4)燉煮刺多的魚時,放入二三粒山碴或少許白醋,可使骨刺軟化。

5)燉鹹魚時,應先將鹹魚浸泡在加有食鹽的淘米水中4-5小時,洗淨後再燉,魚肉可鮮嫩而不鹹。

6)熘、爆魚肉時,下油後應該先放魚,待魚被加熱。其蛋白質凝固後再放入生薑,這樣生薑就能充分發揮除腥作用。

關於吃魚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釣友們,多釣魚、多吃魚吧!它可以吃出聰明、吃出健康、吃出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