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是英國曆史上最受歡迎的女作家之一,一生短暫,從未嫁人,卻留下數部以婚姻與愛情貫穿始終的作品,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

奧斯汀是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的女人,她用虛構的很多的情節,給了自己一個理想的世界。

《理智與情感》圍繞著理智冷靜的姐姐埃利諾與感性多情的妹妹瑪麗安二人展開,奧斯汀藉由兩姐妹的曲折婚事,以及在遇到人生變故、感情波折時,姐妹倆所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反應,展現了理性和理智的巨大作用。

書中折射出理智而成熟的婚姻觀, 女人只有在情感、金錢、理智中探尋到平衡,才會得到幸福美滿的婚姻,對現代女性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有人說,這是一部在戀愛決擇、在婚前、在婚姻裡、在失戀甚至有任何情感困惑都可以看的作品,她在《理智與情感》中構建的這6條愛情觀和婚姻觀你不可不知。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1.把戀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

小說開頭,兩姐妹就遭遇了一場變故,父親去世,諾蘭莊園的合法繼承人,也就是她們同父異母的哥哥約翰·達什伍德和自私自利的嫂嫂範妮搬了進來,對母女4人(母親達什伍德太太、大女兒埃利諾、二女兒瑪麗安、小女兒瑪格麗特)頤指氣使。

同來的嫂嫂弟弟愛德華心思細膩,體察到了她們寄人籬下的窘境,便不像別人一樣不斷地去打擾與詢問,姐姐埃麗諾與愛德華漸生情愫。

但愛德華的姐姐和母親,都嫌棄埃麗諾財產甚微,不希望愛德華娶她,埃麗諾在如此敏感的局面中,展現出與妹妹截然不同的處事觀和擇偶觀:在彼此關係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把戀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看TA是如何對待周圍人的。

她觀察到愛德華初次見人是有些靦腆,但熟悉之後發現他為人正直、胸懷坦蕩、有思想、有見地,每次在自己身邊的時候,雖然並不多說話,但總是透著關切,特別溫暖。

愛德華對人的態度,談吐,風度,埃麗諾都在觀察與審視。

正好如她所說:

“在沒有徹底摸清他的真實思想以前,我想自己還是不要縱容這種偏愛,不要看得過高,不要言過其實。”

可以說,埃麗諾是在全方位瞭解愛德華之後,才愛上他的。

她並沒有在頭腦中給自己未來的戀人設置一個固定的模型,然後比對著這個模型去尋找。她是通過關係中的互動來觀察別人,理解別人,從而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

而妹妹瑪麗安對戀人有著嚴格的規劃,構建了自己的“戀人框架圖”,她說:

“我世面見得越多,越覺得我一輩子也見不到一個我會真心愛戀的男人,我的要求太高了!他必須具備愛德華的全部美德,而為美德增添光彩,他又必須人品出眾,風度迷人。”

她自己也感嘆,這麼多要求,這輩子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了。這其實也為她後來遇見一個符合她想象的“浪蕩公子”威洛比出現時,在還沒有完全瞭解,一頭扎進去,最後被拋棄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戀人放到人群中去了解,看TA是如何對待周圍人的”這條擇偶觀放在熱戀之中的人身上同樣適用。

威洛比風度翩翩,在妹妹瑪麗安看來,符合她一切的擇偶標準,是她的“完美戀人”,兩人迅速陷入熱戀之中。

但其實她對威洛比並不瞭解,姐姐埃麗諾提出質疑時,她告訴姐姐,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瞭解,但自認為與威洛比相處七天便已經瞭解了,顯然,陷入熱戀之中的人只能看到對方頭上的光環。

作者澳斯汀其實一直都在刻意描寫威洛比是怎樣對待周圍的人----她的姐姐,鄰居以及情敵布蘭登上校,向我們釋放一種此人並不值得信賴的信號。

威洛比對待周圍人的態度,歸結起來,就如文中說得:

“在任何時候,對自己的想法談論得太多,不看對象,不分場合,他愛對別人匆忙下結論,注意力一旦被什麼東西吸引住了,便專心致志地心情欣賞,通過的禮貌都不顧了,本來是一些符合人情世故的禮儀,他也動輒加以蔑視,處處表明他辦事不夠謹慎小心。”

可見,威洛比對待周圍人大多數時候會受主觀情緒的影響,並不那麼客觀,甚至帶有高高在上的輕蔑意味。

試想,當兩人過了熱戀期,最初吸引對方的那個光環淡淡散去,那個光芒四射的戀人也就變成了那些周圍的普通人,一位戀人如何對待周圍人,將來也會怎樣對待自己。即使威洛比與瑪麗安走入了婚姻,漫長的相處,他也會漸漸輕視光環散去的普通人瑪麗安。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2.愛情是生活成分而非生活本身

達什伍德太太收到親戚約翰爵士的來信,表示有一處合適的別墅,可以租給她們母女。達什伍德太太不想再受到兒媳的各種奚落,就帶著女兒們離開諾蘭的莊園,來到巴頓鄉舍。

姐姐埃麗諾也因愛德華姐姐的阻撓,兩人的關係在沒有明確的情況下,就分開了。

這一部分,故事的主角就成了妹妹。那姐姐在幹什麼呢?澳斯汀對此著墨不多,愛德華的話題,也是由妹妹帶出來的:

為什麼到巴頓鄉舍兩個禮拜了,愛德華還沒有前來拜訪?為什麼姐姐也沒有表現出傷心和沮喪呢?

而且埃麗諾從不刻意讓自己去獨處,也不拒絕與鄰居的日常交往,其實作者非常聰明地給我們傳達了兩條信息:

第一:來到新的地方,姐姐沒有妹妹那麼活躍。說明她內心肯定還是惦記愛德華的,而且也很擔心他們這種並不明朗的關係。

第二:通過妹妹埃麗諾之口向我們傳達了,姐姐埃麗諾正在努力的以正常的生活狀態擱置自己對戀人的思念。她應該聚會就聚會,即使不去人群中暢談,也不刻意的找個地方獨立傷心。

我們再來看妹妹瑪麗安在面對同樣的愛情僵局時,她是怎麼做的?

妹妹的戀人威洛比突然告知要離開一年,而且歸期不定,且沒有對他離開的原因給出任何可信的說明,並且在他離開之前沒有對她許下任何諾言。

“整個晚上,瑪麗安都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她無法剋制自己,也不想剋制自己。別人稍微提到一點威洛比有關的事情,她馬上就受不了”。

接下來的一週,她時常整夜不合眼,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哭泣不想說話,也不想吃飯,任何人勸都無濟於事。

她常常獨處哀傷,一個人散步,去他們去過的地方,讀他們一起讀過的詩,在鋼琴前一坐就幾個鐘頭,唱唱哭哭,哭哭唱唱,泣不成聲,一點小事就能引起她的悲痛,發洩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給家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瑪麗安就是在不斷的疊加和加工因戀人離開帶來的純粹的痛苦。

選擇獨處靜思,將生活擱置,把情感的苦汁灌滿內心。選擇去他們走過的地方,將回憶的甜蜜反覆拉進現在的痛苦之中,不斷疊加。

選擇切斷鄰里往來,心碎的痛無法躲藏,將全身心的關注都落在威洛比離開她的痛上,不斷地重複加工這種痛苦

人生的痛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痛苦,另一種是加工後的痛苦。也就是痛苦的時候,從小到大,所有能扯上邊的痛苦全部羅列到純粹的痛苦上來,進行疊加,進而將這種 疊加帶來的痛苦再度疊加上去,加工後的痛苦要比純粹的痛苦沉重好多好多倍,瑪麗安就是如此。

最令人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對痛苦持續的關注和加工。

埃麗諾確保自己只遭受純粹的痛苦,而不把它變為加工後的痛苦,這個痛苦就可將其控制在可以內化的範圍內

,在遠離戀人,又得不到戀人的消息,戀人也未曾到訪的情況下,埃麗諾積極的投身到生活中,擱置對戀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失落,這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實際和負責的態度。

她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重要的戀愛觀:戀愛,無論多麼美好,都是生活的成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活本身。

戀愛,是為了讓我們內心更加豐盈,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拓展。如果這個成分暫時不能擁有,那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生活中的其他成分去填充,也可以去追求更加充盈的生活。

如果我們捧著這份戀愛去端詳,去玩味,自然而然地就會人為的誇大愛的思念或愛而不得帶來的痛楚,甚至導致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3.盡力去感知對方的脆弱

姐姐埃麗諾暫時擱置了自己的情感,盡力做好自己的各項職責,為什麼她能做到如此平和?奧斯汀在此後給出了答案。即:她有感知對方脆弱的能力

愛德華來訪的時候,埃麗諾在細心的體察對方的心境,體會對方的難處,感知對方的脆弱。

她推測,愛德華不能明確的向她表達愛意要歸因為他的不能獨立自主,歸因為他母親的脾氣和心機,他不能隨心所欲,他不得不順從母親的意志。

甚至後來,知道愛德華在五年前與露西訂婚的事實,她依然盡力在感知他的脆弱。

文中這樣寫道:

“他向埃麗諾敞開了心扉——他供認了自己的全部弱點和過失一-並且帶著二十四歲的人所具有的明哲和尊嚴,敘說了自己最初對露西的幼稚的眷戀。”

愛德華是在認識埃麗諾之前同露西訂婚的,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露西的瞭解加深,便發現在他們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大。加上後來他又認識了埃麗諾,漸漸發現自己愛的其實是埃麗諾。

但他已經同露西訂婚了。埃麗諾能夠感知愛德華因為必須要履行承諾,不得已而為之的痛苦與脆弱,她並沒有埋怨。

甚至認為愛德華也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雖然遺憾自己年輕時的衝動魯莽,雖然家裡提出:如果不按照他們安排的婚姻,就取消他的繼承權,他也仍然要娶露西,兌現承諾,愛德華的確是一個值得她愛的人。

在婚戀關係中,去感知對方的脆弱,能讓我們做到有分寸的對待對方,每天都去想著對方的完美,只能把自己不能得到的東西神化,從而無限加大自己的痛苦,也容易記恨對方。

人都有脆弱成分,只是脆弱的點不盡相同,對方不是完人,TA也有痛苦,也有不能運轉的人生鏈條。

去體察那份脆弱,會將自己的站位變得更高而有心境上的豁達感,也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智慧,繼而放過自己心中的某種執念。同時,也可以趁機考察對方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也更能讓自己在平和的心態中把眼下的每一天過好,從容的面對生活。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4.戀愛中切忌成為“成嬰症患者”

“成嬰症患者”即:成人的身體,嬰兒的心理。

前面談到瑪麗安失戀後的狀態,心疼之餘,我們也應該從中學到一些情感的經驗。

這個母女四人的家庭,因父親離世,父親家庭角色的缺失,姐姐埃麗諾就充當了父親的角色,而妹妹瑪麗安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將自己的全部喜好和身家都交付給了戀人威洛比,就像一個不願意為自己負責的嬰兒,希望自己的生活由別人負責,這就是典型的“成嬰症患者”。

她沒有養馬的條件,想都沒想,就接受了威洛比送的馬,好在她心底善良,姐姐理性的勸阻起了作用。

她對未來家庭經濟的規劃,也是完全按照威洛比的財富來規劃的,甚至未來住所的狀況,也是由威洛比有可能繼承的宅邸來作的計劃。

她想見威洛比,就執意要跟著平時搭都不愛搭理的詹寧斯太太來倫敦,來到倫敦後,發現威洛比變心了,又不顧任何禮儀,馬上要姐姐安排回家,完全沒想過從倫敦到家這個遙遠的路途應該如何解決。

通過奧斯汀深入細緻的刻畫,我們看見一個“任性的小孩兒”躍然紙上,也為瑪麗安捏了把冷汗,她完全將自己的幸福交由別人來負責,這是一個危險的賭注。假使威洛比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但人的一生太長了,誰能保證能陪伴你一生呢?誰又能保證對方能長期的把你當孩子一樣的來陪伴和愛護呢?

奧斯汀通過姐妹倆的對比,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婚戀觀,那就是:在婚戀關係中,你永遠不能保證別人怎麼樣,你可以把握的只有自己,做個成人,而非披著成人外衣的嬰兒,自己的幸福才能被自己主宰。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5.人在戀愛中,尋找的是自己心靈的缺口

奧斯汀對婚戀關係的理解,並非只是心靈雞湯式的說教,而是對人性的深入探索

姐妹倆理智與情感的交鋒,引發我們思考,人在戀愛中的基本訴求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的異性,我們就在某個階段對某個人產生好感呢?

這不是簡單的被吸引,奧斯汀人物情節安排用意,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人在戀愛中,尋找的是自己心靈的缺口。

瑪麗安是一個不願長大的孩子,父親過早去世,母親也不夠強大,她內心的潛意識裡就想找到一位理解自己,把她當孩子的人,而威洛比是個情場老手,完全明白如何投其所好,從而讓瑪麗安認為威洛比就是她的“命中註定”。

其實哪有“命中註定”,有的只是人與人心靈缺口的對接。

瑪麗安後來的丈夫布蘭登上校同樣也是在尋找自己心靈的缺口,他一直在遺憾自己當初沒有機會照顧好自己表妹,而瑪麗安特別像他的表妹,而且人物的性情,面臨的境遇都是如此的相似,這是一種心靈缺憾的彌補。

愛德華因缺乏主見,一直受控於強勢的母親,她在埃麗諾身上找到了自己想兌現的人生追求,他想通過另一半給出一個活出自我的機會,而埃麗諾也正是一直承擔著父親的家庭角色,是處於關心和照顧別人的位置,但其實她內心同樣是需要補關愛的,愛德華那種默默地,暖暖地關愛吸引了他,同樣,在他身上也看到了怎樣活成一個被人關照,被人照顧的模樣。這就是他們心靈缺口的對接。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6.婚姻的偉大不僅是戀愛的承接,更是人性的承接

戀愛中,我們都在尋找心靈缺口的契合,但是如果只帶著缺口(也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的自我形象與自我意識)進入婚姻,勢必會影響對伴侶的態度和評價。

學會擦拭傷口,彌補缺口,用更加成熟而客觀的態度觀察新建立的關係,從尋找缺口到個人成長,才能給我們的感情帶來韌勁和彈性。

妹妹失戀後痛不欲生,也開始醒悟了。

文本中有一句話這樣寫道:

“如今到了十九歲,她發現自己屈從於新的情感,擔負起新的義務,安頓在一所新居里,做了妻子,家庭主婦,一個村莊的女主人”

那個孩子式的瑪麗安成長了,她不止是在一個新的戀情中去尋求庇護,她已經成長為一個妻子,一個家庭中的主婦,一個村莊的女恩主,她開始去盡她該盡的責任,她開始去關心和幫助周邊的人,具備了超越嬰兒心態的成熟與擔當,

這是磨礪給她的結果,也是姐姐給她的指引。

所以,有時在感情中受了傷,走了彎路,其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你迅速成長,從尋找缺口的相契到個人的成長。

姐姐埃麗諾一直在擁抱成長,以自己超凡的堅毅斬斷了作為女兒的依賴感,在父親去世後擔當起照顧母親和妹妹們的責任,規劃全家經濟支出,周旋親朋的往來,但她也過於理性,對妹妹的教育都是直接理性的說教,而不被妹妹接受,後來,在與妹妹思想與情感的碰撞中,她也有了改變,慢慢通過感性的共情贏得了妹妹的理解,二人敞開心扉,共度難關。

在與戀人愛德華的交往中,雖然她喜歡去照顧別人,並習慣幫人拿主意,但生活的磨礪也讓她有所調整,她在自我付出的同時,也學會了拒絕別人,比如情敵露西不合理的請求。在與愛德華訂婚時,鼓勵他與母親和好,爭取婆婆給予基本的生活支持,她這種敢於求得照顧的做法,也是一種成長,一種對自我缺口的修復。

缺口讓人依賴,成長讓人獨立,依賴與獨立,雖相互矛盾但也是共生的,既可以讓我們享受婚姻中彼此脆弱相對的心靈通達,更可以享受彼此富有彈性的自由空間,雖然很難,但這就是成熟婚姻應該給予雙方的韌度,也是人性完整美好存在的境界。

婚姻的偉大不僅是戀愛的承接,更是人性的承接。

《理智與情感》:看終身未婚的奧斯汀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去戀愛

結語:

《英國批評家》評論《理智與情感》時向女性朋友保證說:“閱讀這本書能獲得真正的利益和許許多多嚴肅而有益的生活指南” 。

的確,雖然簡·奧斯汀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完美的婚姻, 但是她具有一個理智、成熟和現實的婚姻愛情價值觀,她對婚姻的看法尤其是對女性婚姻的看法不僅僅是從她當時所處的時代出發, 更是遠遠超越了當時人們的普遍觀念 ,因而具有強烈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她的作品都值得我們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