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前几天,袁小猫又刷了一遍《唐顿庄园》,精致华丽的庄园赏心悦目,厨房美食琳琅满目,贵族生活的里里外外都很全面地进行了展示。相对唐顿庄园所体现的分餐,与中国人常见的合餐很是不同。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最想的一桌火锅镇个楼

在我们国家,三五好友,围坐一桌,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这是中国“以和为贵”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是不分你我,热情好客。但是西方人却始终选择分餐,即便是在普通家庭,也是菜、汤等全部放在中间,自盛自吃。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我们家也是如此吃饭

中国从周朝就进入分餐时代

据说,西方人的分餐是从文艺复兴末期才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的,基于两个原因:卫生;个体独立。即便是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自助餐,一种大众分餐形式,其实就来源于西餐。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要说分餐,中国应该是鼻祖了。众所周知,周人重礼,周礼对王、侯、士大夫的穿衣吃饭、行走坐立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行走坐卧、衣着饮食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严格加以区分。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唐顿庄园里都是分餐而食

《礼记》种有很多记载,如“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意思是干饭(没有汤汁的饭菜)在人的左边,带汤的菜肴在人的右边,这是对菜品位置的分类;“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里的豆是盛饭盛菜的容器,也就是说天子可以有26种菜,共有16种菜,侯有12种下,上大夫8种,下大夫6种,说明当时就开始分餐了,而且根据地位不同,所吃餐食也不同。

中国人的分餐是为了体现尊卑有序(这种观念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同桌吃饭,上座永远留给最尊贵的人,所以说如何排座非常重要)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虽围桌,但分餐

为什么后来又盛行合餐了?

分餐制一直在中国流行,但为什么后来又走向了合餐呢?

其实,从周一直到了唐,分餐饮食都是主流。但是在唐代,椅子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据说椅子是从汉魏时代传入北方的胡床而来。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都说明了在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中就已经很普遍了。经济基础决定是上层建筑,椅子这种物质基础建立了,人们才有了坐在桌子上的条件。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内景

桌子有了,椅子有了,饭菜呢?中国发展到唐宋,文化经济等都可以说到达了巅峰,人们能吃的,可以吃的是越来越多,尤其是东西互通,南北交融,各类菜系也在逐渐成型,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不仅是吃,还有欣赏等需求在里面。有些菜为了保持其完整的可观性,不适合分食,于是,聚在一桌吃饭成为了必然趋势。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桌餐,是目前中国最主流聚餐吃法

在描写北宋都城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最著名的一本书《东京梦华录》里面,一共提到的100多家店铺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就占了50%以上,足以见得当时餐饮业已经异常发达。为老百姓聚餐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性和可能性。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疫情之后,要不要开启分餐模式?

前几天,袁小猫去单位值班,因为人少,加上厨师说过年了,就给大家做了四菜一汤,不像以往是自助餐。我们几个需要围桌吃,袁小猫当即就提出,“请大家用公筷把菜夹到各自碗里,坐在其他桌上吃吧。“同事纷纷表示赞同。

一场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卫生,袁小猫觉得这是好事。虽然说很多时候在外面聚餐吃饭都提倡用公筷公勺等,但是如果有人不讲究,依旧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其他人也不便说他,若有人提起,和事佬总会说一句“都是自己人,互相不嫌弃!”有些人甚至喜欢在菜品上面挑挑拣拣,根本不顾及他人感受。而对于大型宴会,乡村婚宴等,更不能指望分餐食之了。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自助餐非常适合大型团队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种类多样,可选择性强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多种选择,干净卫生

这么一场灾难过后,袁小猫认为,没有什么比生命健康更重要了,所有人一定要重视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即便是合餐,一定要注意使用公筷公勺,这不是亲疏有别,而是生命只有一次!

大家觉得分

大家觉得分餐会不会回归?对于饮食卫生,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欢迎留言分享。

从《东京梦华录》到《唐顿庄园》,东西方2种饮食方式,哪个好?

关注袁小猫,和这只猫一起,偷偷发现,这世界真的很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