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前几天,一个「熊孩子」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男孩乘坐电梯时,无故将电梯里的抽纸点燃,导致整个纸巾袋着火。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男孩用手去拍打烧着的抽纸,一些掉落在地上,他用脚踩了几下,并没熄灭。此时男孩所到的楼层到了,于是他急忙出了电梯,并没有理会电梯内还在燃烧的纸。

幸好,一个成年人进去后将火熄灭了,并没有造成电梯损伤和人员伤害。

男孩家长得知此事后,表示已经对孩子「批评教育」。

但网友们并不买帐:

这种事,可大可小,一旦发生意外,可能是伤人伤已、不可挽回的大事;

只是「批评教育」,显然不能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还有网友质疑:「这么大的孩子,为什么随身携带打火机」。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被「好奇心」驱使,做出出奇不异,甚至是潜藏危险的事。这时,若家长不能及时纠正、合理处罚,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极有可能偏离。

「熊孩子」似乎总喜欢在电梯里「搞事情」。

一个15岁的男孩,在疫情期间公然朝电梯门吐口水。当楼栋其它业主们得知此事后,强烈不满,甚至有人提出报警。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在全民抗击「冠状肺炎」的关键期,一个15岁的男孩,不可能不知道「一口口水」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即便没有现在的疫情,也不能随地吐口水啊,这是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事。而已经上中学的年纪,却如此任性为之,的确让人气愤。

后来,迫于业主们的压力,男孩的父母在群内发了道歉声明。只不过,有一段话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度不适:

「希望大家原谅他吧,他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何必为难他?你们实在气,就叫警察把我们抓了。」

父母爱子,当孩子面临伤害时,甘愿挺身而出,替他受过。

可是,「他还是个孩子」绝不是避错躲责的万能药水,这个理由,是对孩子无底线的纵容,更是潜藏的危险。

心理学研究指出,年幼的孩子正是建立边界感的时候,他会尝试性地犯错,如果父母不明确地制止,他会做更过分的事情。

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藏着父母的教育理念。

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父母的不作为

一次,闺蜜小文带孩子在沙滩乐园玩,她不到4岁的女儿,正得意地堆着自己的「城堡」。

一个看上去5、6岁的小男孩走过去,无缘无故地将女儿的「城堡」一脚踩塌,女儿哭着站起来,拉扯着要对方「赔」她的「城堡」。

男孩却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错,反而将女儿推倒在地。

小文看不过去,就过去问男孩:「你是不是想和妹妹一起玩?我们重新给妹妹再建一座城堡好不好?」

不成想,男孩居然趁小文不注意,一把将正蹲在地上的她也推倒了,同时,抓一把玩具沙往她们娘俩身上扔,扔完就跑。

小文气得追上去,拉着小男孩去找他妈妈理论,没想到,男孩的妈妈却说:「孩子之间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好了,大人不要乱插手。」

一句话,将小文噎得哑口无言。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自带「熊」属性,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父母。

孩子犯错后,不要甩锅给「他只是个孩子」,也不要错解「育儿知识」,这样的父母伤害的是孩子的未来。

一家三口坐火车,孩子不停地用双脚踹着前方座椅。爸爸怕影响前面的乘客,便及时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对于爸爸的这波操作,网友们一致称赞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一位日本作家曾说过:「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比起那些发人深省的大道理,父母的言行,就是教育孩子的「利器」。

孩子不当行为背后,往往来自父母的纵容、视而不见,亦或甩锅。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事,都烙印在孩子心中,成了指导他们行为意识的指针。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家长


所以各位家长,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