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大米簡介


響水大米簡介


響水大米簡介


響水大米簡介


響水大米簡介


響水大米

響水大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響水大米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2007年1月1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響水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中文名

響水大米

產地名稱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

品質特點

粒青如玉、晶瑩剔透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第15號

批准時間

2007年1月18日

產品特點

響水大米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蒸煮時香味襲人,米飯口感綿軟柔糯,有彈性,飯粒晶瑩透亮,飯味清香適口,冷飯不回生,開胃怡神。

產地環境

寧安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於長白山支脈的張廣才嶺和老爺嶺之間的牡丹江上游谷地,三面環山,屬低山丘陵區。

寧安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5℃,春季短促,冬夏分明,氣溫和降水量年際變幅較大。降水量為400~600毫米,光能潛力大,與長江下游地區的太陽輻射量相當。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00~2700小時,大於等於10℃的活動積溫為2300~2700℃。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每日實照8~10小時,夏至前後可達13~14小時。境內土壤以暗棕壤為主要土類,次之為白漿土、草甸土、河淤土、沼澤土、泥炭土、石質土等9個土類。土壤肥力高(有機含量1.5%~20%,PH為5~7.5),保水、保肥性能好。良好的氣候條件及土壤條件十分有利於響水大米的生長。

響水大米之所以品質優良,名望遠播,得益於其優異的生態環境。其生長的土地為古代火山爆發時,岩漿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積玄武岩“石板地”,腐殖土積於其上,厚度達20~30釐米,其水質為鏡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水質潔淨優良,無任何汙染,由於大面積石板地反射熱量,使地溫、水溫分別比一般稻田高出2~3℃左右,水稻成熟度高,造就了響水大米獨特的米質和食用價值。

歷史淵源

遠在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

據《新唐書·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品之中,就有響水大米。由此可見,歷史上響水大米的名聲之盛。

自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新中國成立後,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

產品榮譽

在1992年首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響水大米獲得“名牌產品”稱號,並連續三屆蟬聯“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2007年1月1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響水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3年11月30日,在“第11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響水大米再次榮獲金獎。

2019年11月15日,響水大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歷史傳說

很早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住著一位善彈古琴的老琴師,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叫水兒,倆人相依為命。渤海國郡王見水兒容貌出眾,便把她搶進宮。老琴師十分想念水兒,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岩上彈琴,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後來,老琴師死了,可是,琴聲仍在田野間迴盪著,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因為這一帶產的大米分外好吃,人們就把這兒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便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東京城鎮、江南鄉、臥龍鄉、蘭崗鎮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響水大米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