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然而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做事磨蹭、不分主次、習慣拖拉等壞習慣,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的教育中都把引導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提上了日程。

年前的一個週末,“閨蜜”由於公司臨時的加班通知委託我代為接管放學的寶貝女兒嘟嘟,嘟嘟當時正值幼兒園大班的最後一個學期,由於平時經常帶著孩子一起玩耍,因此嘟嘟下學後也並沒有因為沒有見到媽媽而情緒過於低落。

回到家後,嘟嘟的一系列表現讓我大為震驚。對於一個不滿五歲的小姑娘而言,嘟嘟回到家後第一時間就是開始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待我準備好午餐之後,乖乖吃飯毫不挑食也不做其他過分的要求。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晚餐後嘟嘟撒嬌式的抱著我詢問到:“阿姨,今天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我都已經完成了,可以看半小時的動畫片嗎?”嘟嘟的“小奶音”彷彿有著融化人心的神奇魔力,我連聲應道:“當然可以”。

在嘟嘟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小姑娘時不時的都會向我詢問時間之久,當觀看時間足夠半小時時更是果斷的關掉了電視,沒有任何負面情緒。隨後便乖乖回到書房從書包裡拿出一本畫冊,一邊塗畫一邊等媽媽接她回家。

“閨蜜”下班後來接嘟嘟時,我毫不掩飾對嘟嘟乖巧的表現和極強的時間觀念予以表揚。“閨蜜”也倍感自豪的欣慰表示嘟嘟之所以時間觀念較強,主要得益於平時日常生活中她利用“四象限法則”的教育引導。

相信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和嘟嘟有著截然相反的做事方法和時間觀念,遇到事情總是習慣性的拖拉磨蹭,時常分不清學習和娛樂的主次性,面對父母的催促還總是把“等會兒”掛在嘴邊成為口頭禪。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孩子出現做事拖拉,會有哪些危害呢?

孩子做事拖拉,時間觀念易缺乏

當拖拉、磨蹭成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做事習慣時,便很難在既定的時間完成本該完成的事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認知中便會把做事拖拉當作正確行為,從而導致時間觀念的缺乏。

一個缺乏時間觀念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事容易不分主次,做事磨蹭、拖拉成癮,久而久之便會形成遇事不認真,做事懶散的行為認知。

孩子做事拖拉,不利於自我成長

一旦做事拖拉成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處事風格,那麼所有需要在既定時間完成的事情效率都會大打折扣,日積月累的拖拉行為量變引發質變,不利於孩子良好的個人發展和身心健康的自我成長。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孩子做事拖拉,有礙和諧的親子關係

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良好的親子關係對於孩子的個人成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而當孩子做事拖拉成為習慣,作為父母定然會由於不滿而對孩子嚴加引導。當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和父母急於引導孩子迅速改正的行為由於孩子的不理解產生衝突,便會引發親子關係的不和諧,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育成長。

孩子做事拖拉,不利於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孩子做事不分主次、磨蹭拖拉成為習慣,那麼當孩子長大成人需要融入社會獨自面對複雜的人際交往時這樣的習慣也會時常暴露。

社會不等同於家庭,沒有人會如同父母一樣原諒孩子所有的不足,一旦孩子在獨自面對社會時做事拖拉的行為習慣無法改正,將會使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大打折扣。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因此,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做事磨蹭拖拉等不良行為表現時,作為父母一定要予以重視,及時通過科學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管理觀念。在引導孩子正確時間管理觀念培養的過程中,“四象限法則”可以借鑑。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的理論,他將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事情按照“十”字劃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類。

重要緊急的事情立刻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類似於上學後每日的學習任務都可以視為當天重要緊急的事情,面對類似於此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父母可以引導培養孩子的“優先”意識。

可以通過和孩子達成約定來引導孩子每天將學習放在首位優先完成,待孩子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後再獎勵孩子適當的娛樂休閒,讓孩子在勞逸結合中快樂學習。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稍後長期做

對於孩子而言,知識點長期的記憶掌握可以視為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面對類似於需要孩子長期溫習加以鞏固的知識點掌握,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利用每日的空閒時間加以溫習,不給孩子施加過分的壓力,讓孩子在長期的堅持中逐步自主的掌握重要知識點。

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委託他人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也會遇到來自於外界緊急但不重要的誘惑,比如孩子在準備學習時突然收到別的小朋友邀約玩耍或一起看動畫片請求。

此時,面對突如其來打亂孩子節奏的緊急不重要之事,父母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先完成當下重要緊急之事,並可以婉轉的告訴孩子玩耍、動畫都可以委託別的小朋友先玩,等到他完成重要事情之後,是可以再去補上的,讓孩子在心甘情願中接受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延後做這樣的安排,同時也能夠引導孩子明確事情的主、次之分。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不去做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加以正確的時間管理引導,孩子可能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類似於玩遊戲、看電視等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上,從而耽誤了正事。

為了讓孩子不去做不緊急且不重要的事情,父母應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明確哪些事情是不緊急不重要、還會給自己的成長帶來阻礙。

在孩子內心有了正確的認知之後,父母可以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新技能或益智遊戲開發上。

在藉助“四象限法則”引導孩子時間管理上,很多父母可能會誤把重要緊急的事情當作重中之重,從而投入全部的時間和精力。

其實這樣的認知是不妥當的,在引導孩子處理“緊急重要”事情時一定要有時間管控,同時優先引導孩子處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切勿因率先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耗費太多精力而把所有的“重要不緊急”都拖成了“重要緊急”。

孩子做事愛拖拉,運用“四象限法則”,別讓“等會”成為口頭禪

如果孩子做事拖拉不積極,作為父母不妨試一試“四象限法則”的時間管理,運用於孩子成長過程的教育引導中。幫助孩子從樹立事情的主次意識和重要程度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觀和時間觀,協助孩子在具備正確的時間管理法則的基礎上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關於孩子做事拖拉這件事你如何看待?除了“四象限法則”的時間管理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更科學的方式可以助力孩子時間管理觀念的培養,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