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小说里,武松到底是少林寺弟子呢?还是周侗的徒弟?依据呢?

骑蜗牛走高速


《水浒传》里武松到底是少林弟子还是周侗弟子?

这两个方面小说中都没提及,如果有某些关于武松的传说提到少林或周侗基本是后人附会的。那么武松为何有这么大的本领,首先弄明白少林功夫的源流与武松所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日常。

少林功夫从很早就非常有名流传很广,最早起源于何时不好说,但绝对比武松所在的宋朝要早的多。少林寺的功夫并不一定是少林所创,相反更多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功夫汇集成了少林功夫。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只是夸张,说成是少林功夫源自天下更合适。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少林的功夫非常庞杂渊博,基本囊括天下常见的功夫,但天下练少林功夫的人或者说练的和少林功夫类似的人并不一定出自少林。

而且练武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锻炼和休闲娱乐方式,就和现代人喜欢玩游戏练体育一个意思,武术是一种集娱乐健身防身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在没有现代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之前,武术可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活动,男女老少习练的非常多。年轻人学个三拳两脚很正常。武松作为一个本来身体素质就非常好的优秀青年,学个几招打拳踢腿使枪弄棒很正常。

而且武术其实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东西,根本没有传说中那些神功秘籍天花乱坠的东西,就和现代的拳击格斗一样。拳打脚踢摔拿顶撞,谁胆大力大速度快谁占优势。根本不用学自某名人大派,通过打架经验或随便学个三两招动作自己练出功夫足够用了,更多的是自身的素质和通过实战积累经验。那些看着复杂漂亮的动作都是为了好看或者更进一步升华成一种艺术的作用,对于打斗来说作用不大。

所以,武松可能会少林武术,但是否学自少林没有任何关系。周侗也是这个道理。武松为什么功夫这么厉害,那是因为武松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很厉害,身高力大迅猛,豪迈胆大英勇。有这些素质随便会个直拳勾拳扫腿足以称雄一方。

作为最了解真实冷兵器战争的古人提到某某英雄一般都是说“膀大腰圆,力大无比”,很少有提到“此人会某某功夫,某某神功”的,因为古人早就明白什么才是真实战斗力。可笑的是现在某些骗子和黑子,双方都是没见识的山炮,一个宣传练成了传自古代的神功,一个认为古人练功夫就是这种骗人神功,双方打的头破血流还拉古人来垫背。有这功夫不如好好去读读古书看看到底什么才是中国古代武术。





诗剑煮酒


《水浒》里的武松,并无明确师承。

所谓武松是少林弟子的,源于民间曲艺,比如山东快书里说武松“少林寺学艺六年整”,但这绝对是假的。

首先,现实世界中并没存在过武松其人。

说说武松为什么绝对不可能是少林弟子。

武松的本事不是三脚猫,他是正经学过的。正经学,在少林里,只有去当正统武僧这一条路。

但少林武僧却不是一般人能当得了的。曾说过,少林寺有几类武僧,其中一类是剃度了的,罗汉堂、般若堂、戒律院、达摩院的武僧必须是出家人。

再是武林房的武僧。能进武林房的人,必须有强大的背景,要么是由各堂院推荐保送,要么是由各从属寺院推荐保送,而且,要交钱,大量的钱。武松有什么背景?而且家里穷得快要发疯,各堂院、从属寺院凭什么白花钱保送你进武林房?看你武松长得比别人帅吗?

所以武松绝对不可能是少林弟子。

《水浒》里只有两个选项,不是少林弟子,那就必然是周同的徒弟了。当然了,既然现实中武松这人根本不存在,因此这也是瞎编的。但不管怎么说,比少林弟子的说法更靠谱一些。

最后说说武松长相的问题。影视剧里,武松越来越帅,那种大老爷们儿的气概却在渐渐消失。真怕某一天武松会以花美男的形象出现。


纯钧LHGR


水浒传提到的师承关系,除了个别108将内部互为师徒,基本上只有王进是史进师父这一个个案,再就是柴进庄上的洪教头,征田虎一段琼英梦中得张清授艺一些非正式例子。

而武松的本领,完全没有记载从何而来。由于民间故事里讲武松的很多,于是有了各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武松是鲁智深的徒弟。

二,武松在少林寺学过武艺。

三,武松的双刀是跟周侗学的。

后两个不值一驳。因为少林寺成为武林圣地,周侗教了水浒几位好汉武功,都是很晚起的说法,原文根本没提少林寺和周侗。

武松出自少林,除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大概主要是因为他的行者(未正式剃度的佛门弟子)身份。

周侗说则是来自于周侗是林冲,卢俊义都是周侗的徒弟的影响。林,卢都是使枪,所以清朝的说岳全传就说他们俩是岳飞老师周侗早年的弟子,其实就是蹭水浒的WiFi。结果周侗意外走红,一些其他人物在故事增编时又反过来蹭周侗,这里既有同样使枪的史文恭,又有武松,还有新版水浒连续剧的鲁智深。

至于武松和鲁智深,只要仔细看,不难发现也是个原文相反。原文武松经常和鲁智深搭档,一向称呼他师兄,这就是同为佛门弟子的一种泛称,自然不可能是师徒。


pegasus1


我本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本人浅见粗言,以博众位看官一笑。在这儿说这这个观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本人有一位老朋友,他曾经是河北省的一位武协副主席,他的师傅是咱国家已故国家武协主席李鼎铭,他过去后葬在了八宝山。他们说我们国家清代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武功就是自创的。本人认为,武松出身平寒,他没有机会拜明师学艺。我觉得他的武艺应该是自创的,可能后来在江湖的闯荡中,他可能又跟交的朋友们学了一招半式的。大家可以看【水浒传】中的武松,自幼父母早丧,哥俩相依为命,他靠着兄长武大郎卖炊饼维持俩人的生活,武二郎自幼喜欢争强斗狠,拳脚枪棒,他本人爱打抱不平,年纪轻轻就因打伤别人逃跑了,哥哥替他在家里遭了罪。又让人揍、又蹲拘留、又赔人钱。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教诲,鄙人在此多谢了










君发2019


我又翻了翻《水浒传》,在小说中确实是没有交代武松的武艺师承何人,并且小说里武松的武器也不断变化。


比如打虎时用梢棒和拳头。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后来用铁拳把老虎打死的。


打蒋门神时用拳脚。

武松追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大小的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将门神在地下求饶。……”

我看网友分析这“玉环步”“鸳鸯脚”出自少林寺,笔者表示不懂。


后来张青送了他雪花镔铁戒刀,血溅鸳鸯楼时就用这两把戒刀。

便去鞘里,再拔了那口戒刀,轮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两个斗了十数合。

我只能分析到这里了。

我的结论是:武松天生神力,就《水浒传》而言,他的武功大都是即兴学来的,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至于后来根据《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演绎出来的很多故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好风读书


武松的武功传承在水浒传中没有明确提出,民间根据武松步战武功的表现,把他也归到了周桐的门下。我们都知道当时有一个山西大侠周桐,卢俊义、林冲、岳飞等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这个呢主要是因为武松的步战表现,民间就逐渐流传开了。原因呢还要从周桐的师傅说起,周桐的师傅是金台,金台这个人民间名气很大,“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个金就是金台,所以金台的徒弟周桐自然民间传的也很厉害,厉害的人教出厉害的徒弟,江湖上武功高强的人,很多都是民间传说安在周桐身上的。至于为什么又说武松的武功来自少林呢,这要从武松的经历来说了,武松和他哥哥武大郎不一样,生的身宽体大,那个年代家里又穷,肯定一身力气,加之常年无管教的厮混,拳脚功夫肯定有点,后来因打死了人,逃避异乡跟许多拳师学习拳脚,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没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而当时的寺庙却是躲避人命官司的好地方,好勇斗狠、杀人越货的江湖人经常出家在寺庙内避祸,武松也在这个范围内,聚在一起学的拳脚功夫,取各家所长,因此武松的武功也是少林传承这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武松后来以行者装扮,加之后来六合寺出家,民间自然传说武松武功来自少林。

水浒传毕竟是小说,非要追根求源就没多大意思了,本来就是虚构的人物,只要认识性格鲜明,人民喜闻乐见就行了。

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

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


糖心可人


在《水浒传》的原著中,从来没有说过武松投师学艺的详细情况,没有叙述过武松的师承来历。更只字未提周侗这个人。但从武松斗蒋门神时的“玉环步、鸳鸯脚”来看,武松并非像李逵一样猛打憨拼,也是有招式套路的。要知道蒋门神也曾经在泰岳擂台上争跤,是格斗冠军的。和擎天柱之类有一拼,而李逵摔跤本领极差,不但不及燕青,连没面目焦挺都把他摔得七葷八素。要是真和武松PK,李逵甚至还不如蒋门神能抵挡一气。

武松这些招式是专门拜师学来,还是经人指点练就,或者是实战中总结的呢?《水浒传》中没有详细说明,我们也不得而知。至于师承少林云云,水浒中也根本没提过。

那武松师承周侗一说,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周侗这个名字,最早是和岳飞联系在一起的。宋史·岳飞列传有“(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这样一段话,也就是说岳飞学射箭的本领,是从师于周同的,注意是周同,不是周侗。

于是,这一素材被清代人,即说岳全传的钱彩写进了这部小说中。周同也被改名为周侗,刻画成一代武学宗师级的人物,其间夸张成份很多,周侗的形象也越发神秘。后来,又有人写了一本《铁臂金刀周侗传》,以及长篇评书《水泊梁山》之类,把林冲、卢俊义甚至反面角色史文恭等都说成是周侗的弟子,反正这些人时代相近,也都使长枪。后来又捎带上说武松也经过周侗的悉心指点,于是周侗这个门派的弟子,就声势浩大起来。

但这些一说,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等都成了师兄弟,但《水浒传》中,根本没提过这层关系,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说,这些都是后人演义和附会,作为真实历历史人物的周侗,也只是岳飞的师父罢了。PS: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都是文学人物,历史上未必实有其人。


江湖夜雨


周侗(约1040年-1119年),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1]。在《说岳全传》中说他是南宋将领岳飞的武术师傅。在他收岳飞之前,还有几个徒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从前周侗的职务,传给了林冲)、周侗师弟的徒弟是射死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在一段老录象里我所以史文恭称呼卢俊义为师兄,另外还有传说“行者”武松在少林八年学艺时也得到周侗过的真传。

武松可能天生神力,一开始拳脚功夫就很不错。后来又得周侗的指点,所以功夫才大进。

理论上可以算是武松的师父。

一日,周侗无事,去郊野散步,却见一大汉,身高八尺,豹体猿臂,手里拎着一酒葫芦,边走边喝,摇摇晃晃迎面走来。小路很窄,周侗向一边躲让,大汉一个趔趄,竞撞在周侗身上,周侗忙提气定身,那大伙如同撞在一座山上,身体被弹将出去,踩在水田里,溅了两腿泥。大汉大怒,吼一声,上前来,挥拳便打。周侗抬手接住对方来拳,顺势一带,脚下一勾,那大伙扑于水田之中,满身狼藉。大汉爬起来,便跪到周侗面前,连连说:"弟子有眼不识泰山,请老师傅原谅弟子鲁莽!敢问师傅尊姓大名。"周侗报了姓名。那大汉说:"敢情是名震江湖的周老师傅。怨不得如此。请老师傅收我为徒儿,教导弟子一番。"周侗问:"你是哪里人氏,姓甚名谁?"那大汉说:"弟子是山东郓城县人,叫武松。"周侗一惊,问:"莫非是井阳岗上打虎的武松吗?"大汉说:“正是弟子。"周侗大喜,急忙搀起武松,说:"壮士请起,老朽我收下你这个徒弟了。"


武松本有武功根底,又得周侗亲自指点,武艺精进。后来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很是轰轰烈烈了一场……

武松是他的徒弟的说法来自扬州评话《武十回》。 传说中他的二师弟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小师弟是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还说他年轻时得到包拯的赏识提拔,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和名将宗泽交好。卢俊义、林冲便是这一时期的徒弟。武松打虎之后县令派他送虎骨入京,武松得以结识周侗受其点拨。老年辞官,在驻河南汤阴县的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得以收岳飞为徒。

从这点上看,武松算是同侗的徒弟应该是没有错的。


经典重温之似水流年


《水浒传》小说里,武松到底是少林寺弟子呢?还是周侗的徒弟?依据呢?

书里面没有说,评书说武松是少林的功夫,少林俗家弟子,也曾跟老英雄周侗学过拳法。

武松是虚构出来。因为是主要人物,所以武功了得。师出何门却不必深究。

这里综合了大家了意见,可见,关于水浒很多人物和事迹都是没有定论的,所以,一般都要借助其他资料来找些线索,至于其他资料真不真实,就是另一回事了。

周侗(约1040年—1119年),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武术大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在《说岳全传》中说他是南宋将领岳飞的武术师傅。在他收岳飞之前,还有几个徒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从前周侗的职务,传给了林冲)、周侗师弟的徒弟是射死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在一段老录象里我所以史文恭称呼卢俊义为师兄,另外还有传说“行者”武松在少林八年学艺时也得到周侗过的真传。

历史和传说

1345年,元朝丞相脱脱(1314年—1355年)完成496卷的《宋史》。其中的第365卷为《岳飞传》,由岳飞的孙子岳柯(1183年—1240年之后)所著,提到:“射与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溯望设祭于其冢。”

而关于周侗的更多的事迹,如他也是卢俊义、林冲、武松的师傅的说法来自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水浒传》中根本没有提及。武松是他的徒弟的说法来自扬州评话《武十回》。

传说中他的二师弟是《水浒传》中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小师弟是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还说他年轻时得到包拯的赏识提拔,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和名将宗泽交好。卢俊义、林冲便是这一时期的徒弟。武松打虎之后县令派他送虎骨入京,武松得以结识周侗受其点拨。老年辞官,在驻河南汤阴县的刘光世幕府做过一段幕宾,得以收岳飞为徒。

现代武侠小说《铁臂金刀周侗传》中说,周侗是陕西独角村人,有一妻一子。妻子早亡,儿子周云清随卢俊义征辽时战死。《说岳全传》中说周侗收岳飞为养子,但《岳飞传》中未提及此事。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


博而化易


都不是,这只是后世的说书人添加的,武松是江湖闯荡中练就的功夫。

”(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这是周侗在官方历史中的唯一记载。周侗范围在河北一带。当地有民间组织的弓箭社,这是北宋官方允许的民间团体,弓箭社成员忙种地农闲练武学弓箭,战时可以自保,北宋政府还定期考核弓箭社成员的射箭成绩,成绩优秀者有物质奖励,因此河北(包括今天河南北部)地区民众学习弓箭的热情很高,岳飞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师傅周侗是当地的优秀,弓箭老师,岳飞跟他学习后,射箭成绩是一县无敌。

周侗成为众多高手的师傅要拜《说岳》故事所赐,它也可以说是水浒的一部同人作品,书中认定周侗大徒弟是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二徒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从前周侗的职务,传给了林冲)、三徒弟是射死晁盖的曾头市教头史文恭。

由于周侗成了高手老师的代名词,因此在评书中“行者”武松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在水浒传播过程中,说书先生往往要增添一些内容,武松的老师经历也是重点,因此也有了武松出身少林寺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